公共图书馆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
2013-08-15王春晖
□王春晖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1464)
公共图书馆是向所有公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拥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支撑一个城市发展和市民素质提高的知识宝库,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实现平等阅读的重要载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员。公共图书馆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强化服务城市文化的功能,对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民文化权力、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步伐,进而推动整个城市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
城市文化就是指能够反映城市精神、城市特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市民品行、人格追求、伦理情趣、建筑形态、经济环境特质资源等众多方面和领域,是城市发展的风格、气质、文化心理和文化结构,经过一定的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文化形态。城市文化表现在城市的历史、人口素质、市民文化生活质量、各种文化设施等多个方面。而城市文化建设就是围绕这些方面全面打造城市文化环境、提高城市文化水平的过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成员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和城市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标志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产物,自产生之日起她就扮演着人类文化传承者的历史角色。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宝库,承载着城市文明发展的印记,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通过继承和发展支撑着城市文化的不断发展。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作为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的公共图书馆也就必然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记忆。因此,不同的城市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城市图书馆,同时,不同的城市图书馆又不断地塑造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标志和象征。此外,公共图书馆往往收藏有很多绝版的孤本、善本和珍本图书,这些图书可以帮助我们追溯城市的发展渊源,了解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彰显城市形象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准往往成为城市发展尤其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1.2 公共图书馆是提高市民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基地
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要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公共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内容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囊括市民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可以为市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公共图书馆免费向所有市民平等开放,更是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到馆学习和充实自我,公共图书馆作为市民第二课堂的功能得以进一步的彰显。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尽情涉猎文学、旅游、历史、地理等休闲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公共图书馆俨然成为提高市民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基地。
1.3 公共图书馆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助力
城市建设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城市形象也是通过建筑、道路等外在物质条件和内涵、文化等内在魅力体现的。在城市形象中,内在文化魅力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外在的物质条件。优秀的城市文化可以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本身就是一种资本,同时还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资源。通过对城市物质文化、生态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面打造,可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优化城市文化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文化环境决定着经济运行的效率,文化创新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追求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文化建设在推动社会现代化中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在对市场的超越中推动经济发展。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文化资本,这种文化软实力可以成为招商引资的名片,激活城市发展的经济硬实力,从而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1.4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的“第三空间”
奥地利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期望的概念》一书中,克里斯蒂娜·米昆达提出了城市“第三空间”的概念。她认为:“第一空间”是居住场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第三空间”是情感精神之所,如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公园、沙龙等。城市“第三空间”具有自由、平等、便利、舒适并且集聚人气和资源的特征。而公共图书馆具备所有这些特征,理所当然是城市的“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不仅拥有大量专业文献,还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文献,环境温馨舒适,布置整洁有序,书香四溢,安静雅致,服务周到,有其他众多社会娱乐场所无法比拟的优美文化休闲氛围,是市民工作之余放松心情最好选择。
2 公共图书馆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资源优势
2.1 信息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优势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共图书馆收藏的文献门类齐全,涉及各行各业、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前至宇宙洪荒后至未来世界的畅想,无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文献还是休闲娱乐、怡情养性的综合文献,每个市民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二是公共图书馆是专业的文献信息机构,发展历史悠久,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融古贯今,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以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为研究和开发利用所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信息保障,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乃至整个区域文化建设。
2.2 人力资源优势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发起于人,结果作用于人。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主导作用,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作为智力支撑;城市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必然惠及公众,最终体现在市民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上。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优势有两个方面:首先,公共图书馆作为专业信息机构,拥有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现代操作技术过关的专业馆员队伍,在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传递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专业优势,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源优势;其次,公共图书馆面向全体市民提供开放性和公益性的信息服务,是广大市民的第二课堂,是促进市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基地,市民通过利用公共图书馆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不仅是城市文化建设成果的体现,并且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智力资源,这一点也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城市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优势的间接体现。
2.3 技术设备资源优势
作为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聚集的专业信息机构,公共图书馆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配置方面一直走在同类机构的前列。而城市公共图书馆由于区位优势等因素又走在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前列。近年来,城市公共图书馆一直朝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开展文献传递等远程信息服务,建设书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购买全文数据库等等,以此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除了缩微技术、声像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等技术优势外,公共图书馆还注重先进设备的建设和引进,除了建设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之外,有的公共图书馆还实现了无线上网功能,有的城市公共图书馆还为特殊人群如盲人设置了专门的阅览室。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性化的设置彰显了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技术优势和人文特色,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主力中独具特色的一员。
2.4 环境资源优势
现代化的图书馆从外观到内置,从硬件到软件,通过专业化的布局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学习和休闲环境,使得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别具一格的环境优势。这首先表现在图书馆的建筑外观上:城市公共图书馆馆址一般选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位置,且建筑外观醒目、美观,充满文化内涵,往往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吸引更多的市民前往;其次,公共图书馆虽身处闹市,但内部环境安静典雅,体现了闹中取静的特色,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来这里舒缓身心,远离城市的喧嚣,安静地享受精神之旅。因此,公共图书馆可谓是闹市中的一方净土,是市民共同的心灵家园。此外,图书馆历来是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有着天然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人们在这里或安静地学习或被这种氛围所感染继而融入其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心灵的洗涤。而这些都是图书馆特有的环境特征,也是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独特的环境优势。
3 公共图书馆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市民终身教育中心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其固有的教育职能使其在公民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内容丰富、门类齐全,是一个完整、系统、有序的知识信息体系。市民在这里可以便捷地找到各个学科的资料信息,作为其正在接受的学校教育的知识补充,为市民接受正规教育服务,也可以找到工作、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各种问题的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为市民继续教育服务,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条件,促进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不论身份、学历和年龄,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而公共图书馆有市民需要的各种知识资源,是市民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理所当然地成为市民终身教育中心。
3.2 地区信息服务中心
近年来,如何完善图书馆服务、充分保障公民信息权利已成为图书馆界的热点话题,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及。城市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和技术设备上一般都走在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前列,除了拥有大量传统文献资源外,还拥有各种电子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并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服务方法建立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文献保障体系。公共图书馆要为市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就要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度加工,以满足公众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文献信息需求,为其提供关于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信息。为了更大限度地体现这种信息服务的公共性,公共图书馆还要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突破信息获取的时间和空间障碍,让市民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身份等因素的限制自由地获取所需信息,从而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城市首要的信息服务中心。
3.3 区域特色文献中心
不同地区因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而这些特色通过文献记录和保存,最终收藏在公共图书馆中,成为不同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收集和保存地方特色文献是地市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之一。一方面,要加强区域特色文献的收集工作,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相关文献,使所藏文献能够全面反映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文献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馆藏特色文献的系统整理和开发,深入挖掘馆藏文献中蕴藏的特色文化资源,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地方特色文献体系,清晰地展现当地文化的发展脉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施向读者提供本地特色文献查询服务,在宣扬本地特色文化的同时,实现特色文献的现实功用,把城市公共图书馆打造成本地区的区域特色文献中心。
3.4 大众休闲娱乐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图书馆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民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休闲文化的发展。休闲娱乐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娱乐功能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正努力打造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不少城市公共图书馆将之付诸实践,把其列入图书馆延伸服务的范畴。作为城市的“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是市民居住场所、工作场所之外重要的精神归属地。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有必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有趣的文化项目、适当的娱乐设施营造清新高雅、温馨宜人的休闲娱乐氛围,开展诸如专题展览、文化沙龙、音乐欣赏等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为读者提供相关休闲文化活动的场地和设备等,从而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休闲文化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新风尚。
3.5 和谐文化的普及中心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谐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建设主要致力于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的各种矛盾和文化冲突,从而营造一个团结、和睦、稳定、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谐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谐文化的建设和普及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理应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公共图书馆的普及性、公益性和平等性使之理应成为和谐文化的普及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以总馆为中心设立多个分馆和社区服务网点,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络,具有相当程度的普及性,市民可以方便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在这里,人们更容易回到本真的求知状态,不必考虑经济利益,这有利于和谐文化的普及。此外,公共图书馆无条件、零门槛向社会公众开放,读者不受种族、职业、性别、文化程度等条件限制,可以平等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享受图书馆服务,这种平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环境本身就是和谐文化的重要体现。
4 小结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之一,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应在进一步挖掘各种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社区延伸服务以及加深与文化产业的合作,从而不断提高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进步。
[1]褚乃骥.从上海世博会看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1(7).
[2]陈国婷,尚海永.公共图书馆区域文化服务职能研究[J].兰台世界,2011(4).
[3]金建英.城市的“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J].河北科技图苑,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