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用

2013-08-15

三晋基层治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马克思形式

吴 红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河南 信阳 464000)

再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之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既阐述了再生产作为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规律,更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特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含了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

一、在市场经济形态下货币资本积累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的规律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再生产存在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为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不管是哪种经济形态,都离不开再生产。

但是,再生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下具有不同的特点。无论在自给自足经济形态下,还是在计划经济形式下,再生产表现为产品的再生产和极少的只是单纯当作商品来交换的简单商品的再生产。这种再生产是以多种必须的生产要素以实体形式直接集中为起点的。而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起点不是生产要素以实体形式的直接集中,而首先以资本积累特别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得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这一革命性结论。《资本论》对货币资本的作用、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做了专门的论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货币作用的分析,进而对货币资本重要性的阐述,实际上揭示了市场经济形态下货币资本积累是再生产的起点这个一般规律。

由于市场经济以商品交换为主要形式,因而也必须是一种货币经济。资本首先表现为货币形式,没有货币资本就没有生产的前提。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为了生产,必须从资本积累——集中购买生产要素所必须的货币资本开始。

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先完成货币资本积累,即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先有货币流,再到物质流。正因为如此,我国改革开放后,资金的缺乏曾一度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积累资金、吸引外资曾经是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即使是经济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吸引资金仍然是绝大多数地区和部门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这说明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确实在发挥着作用。

货币与货币资本的区别十分重要,货币资本一定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但货币形式未必就是资本。如果货币虽然有了大量的积累,但并不是用于购买再生产必需的生产要素,这些货币决不是货币资本积累,因而也不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只有通过一套有效机制,促进货币积累转化成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积累,才能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商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的规律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从市场交换和价值实现的角度证明了消费是再生产的目的和前提。首先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必须以三方面的交换完成为条件。产品完成交换,从而实现消费是再生产的前提。其次,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必须有多余的生产资料为前提。此外,还需追加消费资料,才具备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同时,多余的生产资料和追加的消费料也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交换,社会扩大再生产才得以进行。

市场经济形态下的社会再生产离不开各部门及两大部类之间的顺利交换。这种交换的目的,是通过现实市场交易活动使全部商品都得以消费,不是生产消费,就是生活消费。所有这些消费的进行,也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运行。全社会的消费与社会再生产是同一的过程,归根到底,为满足人们需要的生活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的根本前提。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包含的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商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的规律,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着十分重大意义。我们目前对商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能否实现满足人们需要的消费这一规律,认识上是很不够的。针对目前我国经济现状,我们应从理论的高度,充分认识商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进而在经济政策上进行调整、在经济体制上深化改革,以促进商品交换进而商品消费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三、在市场经济形态下,经济资源按市场配置是社会再生产的内在要求的规律

按照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实际上是由多个单个资本的不断循环、不断周转有机构成的。而多个单个资本不断循环、不断周转的过程从实体上看就是经济资源经过不断配置从而形成生产要素不断流动、不断组合的过程。对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的理解可以发现,在市场经济形态下,经济资源的配置必须通过市场进行。

马克思首先分析了资本循环。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就叫资本循环。从货币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即货币资本形式、生产资本形式、商品资本形式。而每一种形式的转变,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结合。这三种形式之间的循环变化是通过完成三种职能实现的,即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是通过购买实现的,生产资本向商品资本的转化是通过生产实现的,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回归则通过销售实现。很显然,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三种职能,除生产职能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其余的二种职能只能在市场环境中完成,或者说这两种职能的进行就形成市场。因此,在市场经济形态下,经济资源按市场配置是社会再生产的内在要求。

在分析了资本循环之后,马克思提出了资本周转的概念,形成了资本周转理论。企业的投资,经过一定时期的反复循环,带着盈利又回到生产经营者手中的运动,叫资本周转。资本循环的过程就是经济资源通过市场配置的过程,因而资本循环效率就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揭示了在市场经济形态下,经济资源按市场配置是社会再生产的内在要求的规律。

就市场经济来说,经济资源通过市场配置是一个极其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效率的过程。承认市场经济,就要以市场为主配置经济资源,在理论上才是符合逻辑的。自我国经济发展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以来,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但社会经济资源按市场配置仍然做得很不够,如政府主导企业行为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企业不能真正以市场利益主体的身份按市场规则自由购买生产要素,存在市场割裂、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归结到一点就是经济资源不按市场配置,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的正常进行,最终造成生产要素效率低下和经济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过程中需要高度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刘炳瑛.资本论体系与实践意义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许崇正.中国资本形成与资本市场发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张燕喜,石 霞.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马克思形式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