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电压故障处理

2013-08-15张利军薛祥义李明生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年11期
关键词:铸锭真空度熔池

张利军 薛祥义 白 钰 刘 娣 李明生

西安西工大超晶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市

1.故障现象

1t真空自耗电弧炉(以下简称电弧炉)熔炼供电系统为两个同等规格的整流柜,单个最大输出DC 10000A,并联方式供电,每个整流柜各承担负荷的50%。熔炼工位为双工作工位,两个工位规格、稳弧线圈均相同。熔炼电流6500A,熔炼电压27~33V,稳弧(搅拌)AC 18A。

电弧炉熔炼生产某牌号钛合金Φ360mm×1450mm(700kg)规格成品铸锭时(以下简称700kg钛合金),在熔炼后期(自耗电极剩余200~100kg阶段)熔炼电压出现波动(降低),同时炉内真空异常波动(炉腔内部压力升高),严重时出现跳闸,导致熔炼中断。在电压异常波动时,观察熔炼监控视频,发现熔池一侧出现亮白色边弧,对应另一侧熔池位置弧光减弱甚至消失,由白色逐渐转变为红色甚至暗红色,此时自耗电极熔化速度明显降低,但熔炼电流没有发生明显波动。故障发生后,立即进行人工干预,手动调节压低电极杆,即缩小熔池表面与自耗电极下端面之间电弧起弧距离,熔炼电弧逐渐恢复正常。

2.故障分析

(1)工艺参数制订欠合理,稳弧(搅拌)电流过大,熔炼电流相对较小。在进入最后阶段时,由于熔炼热量累积,熔池深度增加,此时熔池溶液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增多、飞溅程度加大,导致熔池上部电极与坩埚壁出现瞬间短路放电,造成电压异常波动。此时炉内真空度检测输出信号受到电压波动干扰,使显示仪表输出数值(曲线)出现异常波动(实际炉内真空度则未产生波动)。

整个熔炼过程都是使用相同的稳弧(搅拌)电流18A,如果(1)是故障原因,则应该是在熔炼过程的中后期任意时刻都有可能出现。但统计发现,出现熔炼电压异常波动均是在同一位置,且波动曲线也非常相似。熔炼电压及真空度波动过程中,产生的边弧每次都在熔池的同一侧。如果是因熔池飞溅发生的短路放电现象,应在熔池周边的任意位置,而不是相对固定一侧位置。如果真空度显示仪表输出数值(曲线)出现异常波动是其检测输出信号受到熔炼电压异常波动干扰所致(而实际的炉内真空度则未产生波动),则真空度显示仪表输出数值(曲线)波动应无规律性。但实际情况是熔炼电压出现异常波动时,仪表显示炉内压力均升高,同时熔炼电流等检测输出信号没有受到电压波动干扰,因此可判定在熔炼电压出现异常波动时,炉内真空度实际也发生了变化(炉压升高),真空度检测输出信号并没有受到电压波动干扰,而是真实反应了炉内真空度的变化情况。

在熔炼阶段后期出现首次电压、真空度异常波动后,要求操作人员随即将稳弧(搅拌)电流由18A调到10A,但是同样故障依然出现,据此,排除原因(1)。

(2)稳弧线圈的上部存在缺陷或故障。每次熔炼过程中,当熔炼电弧通过稳弧线圈位置时,由于稳弧线圈的缺陷或故障导致稳弧磁场发生突然的异常改变,造成熔炼电压异常波动,真空度异常同(1)。

分别在东、西两个工位(两套稳弧线圈)里进行某牌号成品铸锭的熔炼,均在熔炼阶段后期出现了熔炼电压、真空度异常波动现象,但在该位置熔炼其他铸锭时未发现熔炼电压、真空度异常波动,而且和(1)一样,真空度异常波动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所以该推测基本可以排除。

(3)主工作电源整流柜故障。以往一般熔炼时间相对较短(很少超过3h),目前某牌号成品熔炼时间约4h,由于工作时间过长,使得整流柜内部热量累积或其他原因致使后期出现工作异常,造成熔炼电压异常波动,真空度异常,原因同(1)。

两台整流柜并联工作时(各自输出电流3250A),在熔炼后期出现了熔炼电压、真空度的异常波动;采用1号整流柜单独进行某牌号成品铸锭的熔炼,单台整流柜单独工作(单独输出电流6500A),在熔炼后期出现了熔炼电压、真空度的异常波动;采用2号整流柜单独进行某牌号成品铸锭的熔炼,情况同1号柜。通过以上试验,基本可排除工作电源整流柜问题,而且和(1)一样,真空度异常波动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4)电极杆的某个部位存在缺陷(划伤、变形或弯曲)。在熔炼过程中缺陷所在部位电极杆进入动密封过程中,造成密封效果变差,瞬时有少量空气进入炉腔内,造成炉内真空度波动(炉内压力升高),同时由于自耗电极与坩埚壁之间瞬间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空气,该处导电性能增加,出现辉光放电现象,产生边弧(同时发生电弧转移现象),进而使电压异常波动。

对所有该规格钛合金成品铸锭熔炼记录曲线进行了查阅、测量、统计、计算与分析,确定其成品熔炼过程中,电极杆的全部位移在1000mm,测量记录曲线后统计发现,熔炼过程中熔炼电压、真空度异常波动,主要出现在电极杆位移至700~850mm,或850~1000mm。理论计算该位置曲线内自耗电极质量在200~100kg,与实际称重相吻合。由此推算出电极杆疑似存在缺陷的位置(自耗电极装炉后、开始熔炼前,该缺陷应在动密封以上700~850mm处)。在依据推算确定的电极杆缺陷相对位置,对前期生产的锆合金Φ360mm×1050mm(700kg)规格成品铸锭(以下简称700kg锆合金)的熔炼过程进行了位移推算。该规格锆合金铸锭熔炼过程中电极杆疑似缺陷位置通过动密封在0~200mm或200~400mm的行程范围内。依据推算结果在相应的熔炼曲线上找到了真空异常波动(炉内压力升高)的记录,与推算的位置基本吻合。

通过以上验证分析得出,电极杆缺陷是造成700kg钛合金成品铸锭熔炼后期真空度、电压异常波动的原因。

当电极杆存在缺陷位置通过动密封时,造成密封效果变差,瞬时有少量空气进入炉腔内,炉内真空度产生波动(炉内压力升高)。瞬时进入炉内的空气在扩散过程中进入自耗电极与坩埚之间的间隙,空气扩散至正常熔炼电弧附近时,正常电弧边缘由于空气离子的存在导电性增加(阻抗降低),熔炼电流则选择空气密度较高、阻抗较低的区域通过,进而在该区域产生边弧及辉光放电现象。同时,熔池的另外一侧由于熔炼电流的偏移而导致电弧缩小甚至消失,此时便出现电压异常波动(降低)。发生上述边弧现象后,手动调节缩短弧距使得其自耗电极下端与熔池表面间的阻抗降低,重新使熔炼电流在该区域择优通过,熔炼逐渐恢复正常。从监控视频可以看到,每次发生边弧的位置基本固定,这是由于电极杆缺陷位置固定,每次从该侧进入空气后,在其对应的一侧熔池发生边弧。

由于700kg钛合金铸锭出现真空度(炉压升高)、熔炼电压异常波动,而700kg锆合金熔炼只出现真空度波动,熔炼电压没有明显波动。通过计算可知,钛合金铸锭在熔炼过程中出现真空度与电压异常波动时,熔炼电弧区距动密封与电极杆疑似缺陷泄漏点距离约1000mm,而同样情况,锆合金铸锭是1950mm。由于后者距离明显大于前者,在空气进入炉内后由于扩散,在接近后者的熔炼电弧区域时,已经达不到临界导电的密度,因此未发生明显的电压异常现象,但是炉内真空度产生了明显波动(炉压升高)。同时因该牌号钛合金锭型小、上部空间大以及相对波动小,真空度波动程度相对要弱。空炉在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真空异常,同样是空间大,泄漏空气进入后产生的影响小。

3.处理措施

拆下修复或更换电极杆。将拆卸下来的电极杆进行缺陷区域表面热喷涂,然后按照图纸要求重新进行精密机械加工。

猜你喜欢

铸锭真空度熔池
大规格纯钛铸锭脱氧现象及对策
浅析锆合金β淬火组织差异
Sc对7028铝合金铸态组织和性能影响研究
挤奶机集乳器真空度评估研究
挤奶机真空度对牛奶体细胞数和牛乳头末端壁厚的影响
电弧焊熔池表征与熔透状态映射研究
一种基于频域变换的熔池运动模糊图像恢复算法
MIG焊接熔池形成与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LOMA立式全连续铸造机夹持系统和飞锯夹紧装置的改造
转炉吹炼后期熔池碳-温变化轨迹对脱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