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重一特保”设备管理模式
2013-08-15魏新发
魏新发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乙二醇厂空分车间 吉林吉林市
吉林石化公司乙二醇厂空分车间有Y、Z两套空分装置,它们是KDON-6000/13000型带增压透平膨胀机的全低压分子筛流程。单套生产能力:氧气6000m3/h、纯度≥99.6%;氮气13000m3/h,含氧量≤30×10-6(V/V)。总生产能力:氧气12000m3/h;氮气26000m3/h。作为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对保证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开展“两重一特保”的设备管理模式,不仅摆脱了“脏、乱、差”局面,设备状况也得到明显改观,达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底色”的要求,满足了东部新建和现有各化工装置的用氧和用氮需求,确保生产安全与平稳运行。
一、开展背景与内涵
1.实施背景
生产受控要求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受控,设备是生产的基础,其受控程度决定了生产受控效果。由于设备的故障和隐患问题较多,使设备的受控程度一直不高,一些常见性问题难以根治,设备故障率高、抢维修情况频繁等比比皆是。为此,工厂开展了设备的“两重一特保”管理模式探索,经过实践,不但改变了空分车间的设备现状,顺利完成上级部门制定的设备管理相关指标,而且通过推广班组级的创新管理小组,进一步发挥了一线员工的设备维护能力,提高了参与设备管理的意识。
2.主要内涵
一是加强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严格操作和工艺纪律,保证正确使用设备,严禁超温、超压和超负荷运行,确保仪表联锁的投用率。二是加强操作、维护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巡检管理,坚持实行“干部走动式管理”、“不间断巡检”等,使各类事故或风险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控制与治理。通过认真查找设备隐患,注重分析事故原因,以减少非计划停车。对突发的事故和故障,尤其是关键、重要设备故障,组织同行业、同类装置的专家、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与维护人员,共同分析原因和制定解决措施。
大型机组是确保生产装置长周期正常运转的心脏,抓好大机组的管理并使之正常运转至关重要。通过完善和严格执行大机组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机、电、仪、管、操”五位一体的“联检制度”,逐步提炼出“两重一特保”的设备管理内容,即:重视设备基础管理,重视设备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加强公司管控大机组的特保特护工作。
二、主要做法
1.加强设备故障管理
依据设备故障管理的要求修订和细化了基础工作内容,2011年初对各专业召开现场会的次数下达了指标,如工艺和转动设备专业>4次,仪表和电气专业>2次。至11月底,各专业已组织召开现场会6次以上,通过分析典型故障的原因,列举整改措施和经验教训,对原有制度进行补充和修订,共修订及新增设备管理规定22项。例如,2011年11月3日,蒸汽管线发生疲劳开裂造成介质泄漏事故后,依据此类疲劳部位的破坏形式,制订出《振动疲劳部位建档管理要求》,并将全车间存在振动疲劳破坏的部位,都统一进行了建档管理。
(1)通过故障管理落实相关责任。首先从管理、设计、制造、施工、操作等多方面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并对责任单位进行曝光和实施经济处罚。既要使责任人受到教育,还要作为年底考评的依据。其次,从历年的执行情况中不断总结和改变工作方式,例如,单纯的进行经济处罚远不如在网上公布的效果好,因此在执行新的规定后,当发生设备故障时,各相关单位都能积极参与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订,使设备的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
(2)通过故障管理提高专业人员素质。车间的设备故障管理工作开展至今,每月都要对收集的故障报表进行原因分析、分类与汇总,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和归纳总结提供了方便。如果需要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或者员工自身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时,则及时请外部专家共同解决。不但利于员工业务能力的提高,每月的故障现场分析会,也可对员工进行一次专题培训。
2.创建“标准化”管理模式
(1)依据公司、工厂制定的创建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制订出车间的设备完好标准与要求。主要做法是:设备专职将所有设备都制订出相应的检查标准,使每台设备都有标准可依,以方便班组和车间的检查与维护,同时给每台设备配备了承包人。车间每月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考核,由于每台设备都有单独的检查记录,并将所有设备分成动、静两类进行管理,承包人可以将设备检查、整改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待达到完好标准后,由承包人、班长、设备专职3级确认后存档。
(2)定期检查班组创建“标准化”开展情况,确保活动按计划推进。每月对班组的开展情况,按创建“标准化”要求进行一次抽查,抽查结果要在每月设备例会上进行通报与讲评。开展好的要进行奖励与表扬,差的则进行批评与处罚,以促进各班组开展创建“标准化”活动的自觉性。
(3)组织各类专项检查,促进车间创建“标准化”活动的开展。在车间创建“标准化”活动期间,设备组根据日常检查及发现的共性问题,组织了7次专项检查,共查出各类问题80多项,都逐一进行了解决。例如,组织了安全阀放空及小接管、各装置梯子平台、转动设备联轴器、系统管线,以及联锁自保、防爆设备、压缩机使用等情况的专项检查,极大促进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3.加强临时及危险作业管理
(1)以“作业许可证”申报为契机,集中管理各类临时作业情况,确保处于预知和受控状态。自2011年10月开始,车间对生产装置区域内的各类临时作业项目都进行了集中受控管理。在每日早会上,需向车间领导通报临时作业施工、保运单位的情况,对申报的临时作业项目要进行详细说明。领导根据作业项目的性质、危险与复杂程度明确责任部门及监管内容,指派专项督办和责任到人。
(2)以安全监督卡来监督各类危险作业,保证施工现场监管分离。安全监督卡是监督各类临时作业的有效手段,是对现有作业票制度的补充与完善,分为用火、进入有限空间、检维修、高空、临时用电、起重吊装、土建和临时性危险化学品装卸8类内容。在监督卡中要将每类作业需采取的安全措施详细列出,现场监督时应与作业票、安全措施一一比对,以突出作业中受控和安全监督等职能。
4.大机组执行特保特护制度
(1)大型、关键机组是指汽轮机、烟气轮机、压缩机等一旦停机会造成整个装置停工停产的关键设备,启动时需经设备、生产、技术、安全等部门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依据《中国石油炼油化工企业关键机组管理规定》,要求操作和维护人员需经技术培训且取得相应资格后方能上岗,能够认真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机组在超温、超压、超负荷和超速情况下运行。严格按相关规定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按要求填写运行、巡检记录和操作日记。
(2)特级维护管理是对车间、工厂控制的关键机组制定的,所在单位应针对每台设备成立特保特护小组,由设备或生产副厂长任组长,组员有机动科、维修部门和所在车间的相关人员。车间实行的是日检查、周分析和月讲评制,机、电、仪、操、管人员每日按特保特护要求进行检查,特护小组周检人员每周根据要求检查机组的运行状况。在日检查、周分析基础上,特护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并以会议纪要形式公布机组的检查情况。
(3)关键机组在停工检修前,机动科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监测,采集停车前的状态数据,结合历史监测数据和特护档案进行全面分析诊断,提出维修建议和制定检修计划。检修过程中,检修单位需按检修方案认真组织施工,加大检修过程中的检查和质量验收的管理力度;对于重要环节,需由机动处、机动科及车间相关人员共同确认。
三、取得效果
(1)空冷塔带水攻关项目。改造、更换了空冷塔顶部除沫器形式,在不影响气量通过的情况下,增强了除沫器的捕雾率,减少了出塔空气的水含量,为纯化工序提供了良好的气源。单套纯化器的工作周期为4h,一天要切换6个周期。之前因空冷塔带水,每个周期都要进行30min的排水作业,造成的空气损失量为150m3。改造后,每年可减少气量损失27万m3,增加氧气量5.4万m3,增加氮气量20.25万m3,增加经济效益10万余元。分子筛的使用周期也从3年延长至4年,节约材料及检修费用30多万元。
(2)中压液氮储罐基础隐患的治理。中压液氮储罐是在生产装置出现波动停车时外供氮气的设备,以保证东部炼油、乙烯装置的正常运行。2012年初,车间在自查隐患时发现该储罐基础发生冻胀,罐体出现倾斜,如不治理就有管线撕裂、储罐倾覆的危险。经与公司、工厂协商,投资100万元进行了储罐异地安置,重新配置了管线及连接仪表。不但提高了抗生产波动能力,也为东部上游装置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乙二醇厂空分车间实施“两重一特保”管理模式以来,再未发生过异常停车事件,主要机组的运行平稳率为100%,保证了空分装置的正常运行,外送气体平稳,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