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3-08-15玛依努尔海力力
玛依努尔·海力力
(新疆伊犁州伊宁县水务局,新疆伊宁835100)
1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全县总人口41万人,农村饮水人口约33.69万人,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工作大纲》规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及水源保证率4项。
从1995年实施第一期防病改水工程至2011年全县共完成改水工程52项,估算总投资11 13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 349.7万元,自治区及地方配套2783.3万元,解决了27.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81.6%。
根据《伊宁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规划内5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在2013年前全部解决,新增饮水不安全4.08万人在2015年前解决,至此全县农村供水管理将形成四大片区。
1.1 南片区
以喀什河为水源,主要解决220线的巴依托海乡、英塔木 、阿热吾斯塘乡、多浪农场三乡一场3.9万人饮水问题。
1.2 中东部片区
以喀什河为水源,主要解决218线的八乡一镇8.3万人饮水问题。
1.3 北片区
以北山坡博尔博松、库鲁斯台等沟为水源,主要解决麻扎乡、阿乌利亚乡、喀拉亚尕奇乡等村1.6万人饮水问题。
1.4 西片区
以吉里格朗河、曲鲁海沟为水源,主要解决吉里于孜镇、莫洛托乎提于孜乡、曲鲁海乡、萨地克于孜乡、吐鲁番于孜乡、胡地亚于孜乡2万人饮水问题。
目前伊宁县供水比较困难的涉及10个乡镇场,17个村1.1万人,无自来水的涉及2个乡镇场,16个村,3.4万人。全县老旧管网总长1 457 km,其中80年代承建437 km,90年代承建1 020 km,如全部进行改造需投资3 542万元。其中结合2011—2013年饮水安全项目资金逐步解决老旧管网894 km,涉及13个乡37个村。通过“一事一议”投工投劳解决老旧管网563 km,涉及13个乡32个村。
2011年完成老旧管网改造209.17 km,新建调节供水设施21座,维修管道2 147处,改善了莫洛托乎提于孜乡、阿吾利亚乡、墩麻扎镇、萨木于孜乡、维吾尔愉其温乡、麻扎乡、温亚尔乡、吉里于孜镇等8个乡镇,16个村、3.5万人的饮水状况,部分缓解了老供水区群众吃水难问题。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结合伊宁县实际,从2012年起利用“一事一议”政策和县财政补助加农民自筹,每年至少完成100 km的老旧管网改造任务,同时结合农村饮水项目建设计划用4~5 a时间全部完成对老旧管网的改造任务。
全县共有农牧区人畜饮水供水水源地48座,其中重力供水16座,动力供水32座。农牧区供水总站管理18座,县自来水公司管理1座,伊东工业园区管理2座,乡村管理的供水水源27座,全县由农牧区供水总站供水的户数30 200户,目前,已安装户表18 500户,自来水户表安装率达到61%。2012年计划完成户表安装1.87万户,户表安装率达到82%,从今年起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县户表安装率达到100%。
2 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包括2个方面:
2.1 供水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 供水量设计标准低
现供水量标准是根据自治区改水办农村人畜饮水设计大纲设计的,“十一五”前人均日供水量30 kg,牲畜头均日供水量10 kg,“十二五”后人均日供水量40~60 kg,牲畜头均日供水量20 kg。前后设计的供水量只能保证人畜饮水量。至于发展农村经济所需的养殖业、庭院、种植业、加工业、饮食业、建筑业等供水量无法保证,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
2.1.2 供水设施管网供水断面设计标准低
现设计的供水设施管网供水断面是根据农村人畜饮水量标准建设安装的。水源供水量供水大了管网承受不了,导致管网爆、破、裂。水源供水量供水小了,非人畜供水量无法保证[1]。前后产生的停水、断水、缺水和无法供给的问题和矛盾时常发生。
2.1.3 供水设施管网使用年限设计标准低
现设计的供水设施和管网使用年限一般都是15 a。所建设安装的供水管网相当一部分供水区村民因资金和其他原因,还未供水到户,所安装的供水管网使用年限已到,开始老化,跑冒漏水,需不断的停供水维修,影响正常供水[2]。
2.1.4 供水管网到巷入户设计标准低
现设计安装的各乡村供水管道大部分因由于国家改水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和用户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所安装的供水管道一般都安装到村头,或者安装一两条主行子,至于到巷入户供水管网未设计和计划安装。而是由用户自行解决,所自行安装到巷入户的供水管网,没有按照整个一条行子用户的实际供水量进行安装,而是都为了自己当时能吃上水,所安装的供水管网不管质量优劣,管径和配件偏小,而且也不规范。导致村供水区发生供需矛盾[3]。
2.2 供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供水运行成本水费价格不到位
现执行的水价是县物价部门1997年核定的,其中重力供水0.80元/m3。动力供水1.00元/m3。现实际供水成本价经新疆恩和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评估价为:重力供水2.77元/m3,动力供水3.16元/m3。所执行的水价是评估价的 28.9%和31.6%。
由于水价不到位,所收水费满足不了日常所需而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
1)供水职工应发的工资和养老统筹金、福利等应有的待遇无法支付。给正常供水管理和运行带来了无法应对和难于解决的问题。
2)供水设施和管网更新改造资金无法落实。导致各乡村供水设施和管网老化破损无法及时更新改造,时常失修,带病运行,部分乡村供水区设施和管网还无法运行。
3)供水工程大修理费折旧费等应提留的各项供水成本费用无资金提留。
2.2.2 供水计量逐户水表安装不到位
确保各乡村供水区用户供需水量,按计划、按计量保证正常供水的唯一举措和途径是给各乡村供水区用户逐户安装水表。否则,不论供水单位采取何种供水管理办法和措施都无法保证[4]。为此,供水部门从1982年建立基层供水站到县建供水总站至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各乡村供水区用户逐户安装水表,并至今还欠建材商店赊购的水表和配件等材料款10多万元。但未能实现各乡村供水区用户水表安装目标,至今还未能达到应安装户表的50%。其原因主要有如下2点:
1)给各乡村供水区用户逐户安装户表时,用户配合支持不到位,不愿支付安装水表和配件材料款,不愿挖安装水表井和修建水表井,不愿饮用计划和计量水。
2)各乡政府和村委会协助支持不到位,怕工作量,怕得罪供水用户,怕承担责任。为此,建议县人民政府要求和督促各乡人民政府和村委会对自己管辖的供水区用户采取有效措施,逐户进行安装户表并修建表井。
3 措施及建议
主要包括3个方面:
3.1 加强管理
1)供用水管理与乡镇场的绩效考核挂钩,促进乡、村、用水户都参与到供水管理中,营造良好的供用水氛围。推行户表标准化管理,加大违规稽查力度。加快居民用水“一户一表,计量出户”的步伐,加大更换逾期、失灵水表的力争(按国家规定,法定计费结算用水表须每年校检一次,其使用期最长不得超过5 a),严禁使用未经鉴定检测的水表[5]。
2)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对供水管网突出重点、分轻重缓急,有计划的进行设施改造配套,减少水量损失,降低供水成本,增加供水收入;改进供水运行管理机制,实行目标管理。
3.2 进一步加大水源地保护斩度,加强地表水污染治理
要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区保护制度,建议州政府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出台水源地保护的具体文件,贪污划定全州直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及处罚办法。
同时,对水源地实行封山禁牧,退耕还林,防止人为活动污染,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
建议环保等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咖大治理力度,查清污染源头,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有关厂、矿单位彻底治理其生产、生活污水,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从根本上消除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
3.3 强化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1)针对州直目前水质监测现状,建议卫生、水利部门配合协作,对州直饮用水水质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
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州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州直实际情况,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建立全覆盖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并定期进行水质检验和监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
目前需要明晰思路,制定方案,明确程序,细化措施,把工作正常开展起来,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州政府切实解决经费、设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水质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切实加强水源地、蓄水池等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采取围墙围堰、安装检空设备、安排长住人员24 h值班等防范措施,确保水源地的安全。
3)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水利、卫生等职能部门和宣传单位联合行动,开展饮水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展览、开办专栏等形式,向广大城乡群众宣传安全饮水的重要性以及安全饮水的标准,教育群众切实增强安全饮水意识,谨防病从口入,并自觉养惜水、节水有良好习惯。
[1]曾瑞胜.浙江省农村供水工程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利,2005(07):29-31.
[2]曲炳良,林爱文.浅谈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与发展建议[J].陕西水利,2009(06):91-92.
[3]郭孔文,胡孟.农村供水工程的经济模式研究[J].中国水利,2006(19):38-40.
[4]刘应芳.互助县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391-392.
[5]陈玉姜.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几点看法[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0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