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构建★

2013-08-15张守忠李玉英

山西建筑 2013年12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应用型

张守忠 李玉英 胡 囡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1],未来20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对世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占全国城镇总数80%左右的中小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镇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等与城市和乡村建设统筹考虑,作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可以预见,我国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管理、城镇体系规划、村镇规划、土地规划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快速增长,这为城乡规划专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其合理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和实现程度。新的时代背景必然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相关的调整。

1 城乡规划面临的新背景

1.1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

2008年,我国废止《城市规划法》,施行《城乡规划法》,该法规将我国的规划从传统的城市规划只注重中心城区发展到注重整个区域内城乡发展,从传统的物质空间安排转向对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主要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到强调相关制度的配套建设[2]。该法规明确提出公共政策性是城乡规划的基本属性[3],将规划的社会属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然,其目的是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法规的实施,使得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进行城乡规划管理成为当今城乡规划工作的首要任务[4]。

1.2 经济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制约因素日渐增多

改革开放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的资源环境约束作用与日俱增,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城乡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割据现象严重,“三农”问题困难重重。

1.3 乡村建设无序,乡村建设和规划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村工业化迅猛发展,乡村面貌大为改观。但由于这种发展由基层政府和农民个体自下而上发起[5],带有极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直接导致农村居民点、乡镇企业等建设混乱无序。随着我国乡村—城市转型速度不断加快,旨在重构乡村空间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乡村建设和规划势在必行[6]。而相关社会调查表明,迫切需要大量的城乡规划工作者服务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农村基层。

2 相关城乡规划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2.1 城市规划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培养城乡规划人才的专业主要有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前者一般依托建筑学平台建设,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侧重于技术领域,重视物质规划和形态设计,如建筑设计、住区规划与设计、旧城改造、城市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市政工程规划等,而有关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规划管理、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规划与管理等课程较少。显然,在城乡规划由物质形态进入社会科学领域的今天,传统工科的学科门类和建筑工程类的学科体系,远不能涵盖现代城乡规划的学科内容,因而其毕业生并不能满足相应要求。而其毕业生也大多就业于大城市的设计院、政府部门、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直接就业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较少。显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理应担负起为我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技能的城乡发展规划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的责任。但我国大部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由于课程体系存在明显缺陷,按其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当前社会需求。

2.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4,7-11]

1)培养目标不明确。首先,在培养目标方面,我国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是整个本科教育的统一提法[11]。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今天,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更符合社会需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其次,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片面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力求面面俱到,课程体系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就业去向不明确。

2)课程体系杂乱无章,课程结构不协调。该专业课程体系多是由地理、环境、城市规划三个学科的主干课程叠加而成,课程间联系不紧密。其次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是各自师资情况和教学条件,而专业设置的平台又千差万别,往往导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脱节。还表现为各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缺乏整体考虑,不同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多。最后,课程接续关系混乱,如先开设区域分析与规划,后开设城市地理学。

3)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用人单位更加追求“零适应期”,实现学校与其“无缝对接”。然而受教学经费、师资力量等因素制约,大部分专业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而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且多为认识性实践环节,缺少生产性实践环节,特别是缺少顶岗实习环节,学生的锻炼机会少,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在理论教学环节上的技术、方法、技能操作课程偏少,未能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

鉴于此,在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显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承担培养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使命。

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3.1 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国当前城乡发展形势及相关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确定应用型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立足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规划及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2 能力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由于所依托平台的历史一般较短、经验不足、师资有限等原因,无法走在学科的前沿,因而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能模仿重点院校,而是应该合理继承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在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得以生存。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城镇规划能力。主要包括区域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村镇规划、土地规划目标的确定等问题;2)综合分析与评价能力。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分析、区位分析、区域资源分析与评价;3)技术技能。主要包括区域社会经济调查、数据整理与定量化、规划成果图的制作。

3.3 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突出对职业实践的适应性[12],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结合职业实践的需求,以便培养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应用型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以经济地理、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概论、城市地理学、村镇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技能的掌握为主线,在此平台基础上创建城乡规划模块,突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村镇规划的特色。

1)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环节是构建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基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既要有主干学科作为基础,又要有相关学科作为支撑;不仅包含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也包括专业技能培养课程。包括四个部分:a.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质地貌学、生态学等,约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5%;b.理论支撑课程体系,包括区域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城乡规划管理、资源分析与评价等,约占总学时的30%;c.规划支撑课程体系,包括城乡规划、区域经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村镇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规划法律法规等,约占总学时的30%;d.技术支撑课程体系,包括人文地理学调查研究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地学统计、地图学、GIS原理及软件应用、RS原理及软件应用、CAD数据库、Photoshop等,约占总学时的25%。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部分构成。实验课程应主要安排GIS、地质地貌学、RS自然地理学、地图学、生态学等。实习环节应包括地理综合实习、区域调查实习、RS与GIS综合实习、城乡规划顶岗实习;设计环节应包括土地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村镇规划、GIS应用等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论文)。

注:王俊杰、王蕾、刘辉均为课题组成员,都参加了本文的写作。

[1]胡鞍钢.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3(6):1-8.

[2]汪昭兵.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宏观空间规划演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80.

[3]陈前虎.《城乡规划法》实施后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优化探索[J].规划师,2009,25(4):77-82.

[4]徐丽华,岳文泽,朱恺军.基于《城乡规划法》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5):134-136.

[5]邹 兵.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城乡规划法》出台可能面对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3,27(8):64-67,85.

[6]陈晓华,马远军,张小林.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国外经验与中国走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5(12):17-20.

[7]邹家红,袁开国,刘 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110-113.

[8]张利华,董玉森,彭红霞.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08(3):54-57.

[9]张守忠,王兰霞.基于就业视角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101-102.

[10]赵小风,黄贤金,付重林.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3):50-53.

[11]郭文炯,王玉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山西大学学报,2000(2):77-80.

[12]唐春媛,林从华,张祖柱.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走特色办学之路——应用型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5):472-476,499.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