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I——绿色基础设施”导向下的城市规划新策略

2013-08-15马晓薇

山西建筑 2013年1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马晓薇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1 研究背景

21世纪的今天,既是高科技的时代,又是生态文明的时代,要走出人类社会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危机,必需修复已被破坏的支离破碎的生态环境。社会和学术界关于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下出现的问题和改善方法开始了更多的思考和观念的转变。要系统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的结构和环境问题,必须依靠一个绿色的系统,即“GI”。城市规划策略的转变依赖于“GI”的导向作用。

1.1 “GI”的概念及由来

“GI”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绿色空间的网络,由不同的开敞空间和生态区间构成,是具有内部连通性的自然区域及开敞空间的网络,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等。这些要素共同组成一个相互关联、内在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网络,为在该区域内生活的动物迁徙的生态过程提供场所。该系统可以自然的管理特大暴雨或是洪涝灾害的危害,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减少人为的城市管理所消耗的费用,构成保证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GI”是近几年来西方社会就关于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的规划建设而提出的新的观点,而今随着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提高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GI”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 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不足

1.2.1 对“GI”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采取常规城市规划方法,先布置建筑,在建筑与建筑产生的公共空间中,散落的布置绿色开放空间,影响其连续性,平衡性及功能性的发挥。

1.2.2 造成自然区丧失、空地分化、水资源退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盲目城市化,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吞噬自然,滥用资源,破坏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导致大片的森林湿地退化,自然生态区域退减,生境遭到严重损害,稀有物种消失。伴随着城市土地的不断变化,生态的土地变得分崩离析,自然系统的功能被不断削减,降低了物种的数量,并严重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湿地不断被规划开发,其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控制洪水并保护地下水,转换毒物杂质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水资源的质量不断下降。

1.2.3 导致大自然对环境变化的自发调节能力降低

频繁而盲目的城市土地开发导致了大自然适应并调节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增加了野生生物物种群的生存的风险。

1.2.4 促使大自然的“自发”生态修复能力逐步消失,增加城市管理经费

大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所“自发”服务的重要项目,包括调蓄洪峰、存蓄雨量、水土保持、缓冲干扰、调节大气过滤污染,等等。在传统城市规划中,盲目重视“灰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忽略“GI”建设,导致自然的这种服务功能逐步丧失,加大洪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极大增加了社会用于管理和减灾的费用。

2 “GI”导向思想的内涵

“GI”的核心是基础生态系统服务,而这个核心将成为处理城市发展造成的各种问题的有效方法:“GI”的核心功能是为城市及市民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服务功能,包含保持环境的生态型和完整性,保护地域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并将地域文化景观的修复和开发收入体系中,使“GI”系统具备生态修复性保护、遗产开发性保护和提供休憩观赏等各种功能。从忽略“GI”的建设最终转变为利用建立“GI”来引导城市开发,从而实现“GI”导向下的城市规划新变化。“GI”概念理论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这种思想是经过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后,对于人地关系的客观发展态势和规划的主观意识走向的深入思考。我国的国情不同,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因此,“GI”概念的探讨、研究和实践绝非追随新颖概念和照搬国外理论,恰恰在于为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人地关系危机所迫切需要。

3 “GI”导向思想的应用意义

“GI”的建设能满足多个方面的要求,如社会经济、功能需求和视觉观赏等,并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修复起到关键作用。该思想对重新审视中国规划体系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开敞空间的规划,国土与区域发展的规划、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城市总体的规划和绿地系统的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解决当今城市各种生态环境和开发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无法根本改变现代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要解决能源匮乏、环境严重破坏以及纷繁的各种社会问题,能够通过“GI”的导向作用形成的城市规划的“新策略”,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缓解。

3.1 “GI”的优势

3.1.1 耗资低

相对于“灰色”基础设施的建设,“GI”先与规划开发,用于修复自然系统的社会管理费用远高于保护土地。因为“GI”可以提供一个生态环境框架,在开发过程中提前保护关键性生态系统中心和环节。

3.1.2 具有超前性

通过其超前性,可确保在现有的城市规划中将土地开发合理发展。“GI”的优先顺序,帮助城市化把握机遇,连接现有生态孤岛,使绿地“网”发挥整体生态作用,对维持重要的生态过程和服务及野生动物种群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3.1.3 强大的综合性

“GI”系统,将城市区域、郊野区域、荒野景观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绿地各种要素,可用于任何规模或类型的开发项目。有步骤的建立和维护绿色基础设施,使之成为连接各种公园和保护区的完善系统,为城市开发提供一个系统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内部连接性。

3.2 “GI”导向下的目标取向

3.2.1 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通过“GI”的建设,提倡生态文明,借助绿色环境重视和保护,增加开敞的绿色空间,提高全体市民的环境意识,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2 提高场所环境品质

“GI”强调城市适于居住的特性,提高场所、环境和生活的质感。

3.2.3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

“GI”是一项重要的公共设施,是系统的、规模化的规划,通过与经济、交通和其他公共政策的规划的相互作用与协调,更好的形成城市的内外空间结构,以人口变化为依据合理发展城市,促成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转变。

3.2.4 增加绿地的综合性

完善的“GI”的网络包含多种类型,从而为各个年龄段的人提供服务。

3.2.5 实现可持续的资源管理

在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中,“GI”的作用包括物质的提供、污染降低、气候的修复、洪灾的管理等。这些正是实现可持续资源管理的有效方法。

3.2.6 维持生态进程和生物多样性

“GI”使各种生态“孤岛”连成完善的“网络”,对维持现有的生态过程及各物种群的健康发挥重要生态作用。

3.2.7 提升场所景观品质

“GI”还可以从视觉观赏、功能体验等方面提升场所景观的品质。

4 “GI”导向下的城市规划新策略

如何在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下通过“GI”的导向作用,创造一个生态的,人性化的,完善的开放空间,形成健全、协调、整合的城市规划体系,创造整合的绿色基础设施。

4.1 绿色空间规划策略

创造空间联系和城市绿道。开敞空间功能综合化,因为城市土地开发成本昂贵,所以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每块土地,功能最大化。以小流域生态单元的视角审视城市的生态特性,保护以水系为基本要素的生态绿道,利用潜在和客观的自然条件并且遵循当下的生态条件,尽可能减小自然灾害的破坏。

4.2 绿色交通规划策略

重新塑造交通的廊,在确保顺利运行的基础上,为城市道路系统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网络和生态服务功能。优先发展城市的内核,同时修复性保护城市郊区的资源和土地。倡导公共交通的好处,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作用。建造舒适健全的步行系统,居住、商业、公共生活便捷的设施和市民公共生活的场所。

4.3 绿色人文规划策略

保护和进一步开发城市的文脉,结合城市的遗风顾俗、市井文化等,寻求当地的历史文脉有机的结合,通过“GI”的城市遗产保护等多种功能,将各区规划整合在城市整体之中,并且要充分体现出原有城市渊源历史、建筑文化传统、居住环境脉络、地理景观环境等城市构成的文化要素,与历史契合。

4.4 绿色秩序规划策略

为市民提供进入开敞空间的途径,注重多样的文化渴求,促使市民拥有强烈的社会归属感和承担更多责任感。倡导绿色消费,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建立绿色市场准入机制,积极推广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强消费品回收网络的建立;大力宣传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的观念,减少一次性消费用品消耗。

4.5 绿色设施规划策略

在城市规划体系下,城市基础建设中融入绿色设计,构筑复合化和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组织结构。保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高度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更大效能的发挥效益。建设良性的城市水循环,完善上、下水系统。加强城市细节的生态设计,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容的人工环境。

5 案例分析

5.1 项目背景

明尼阿波利斯城市滨水,类型属于城市滨水规划。设计中引入“GI”设计,把景观作为生态基础设施和一种综合的工具来应对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挑战。自从明尼阿波利斯市建立以来,密西西比河就是它发展的动力。这个城市和它的滨水地区有非常丰厚的工业底蕴,从木材厂开始到后来的面粉厂。尽管该市的下游滨水区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上游滨水区却还有待再开发和设计。该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其工业基础逐渐衰退、原有大尺度基础设施将河流和周围的社区割裂开来等问题。

5.2 项目面临的问题

如何将“GI”设计贯穿于以下4个方面,使得利用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的综合解决以下问题。

5.2.1 绿色的生态环境恢复

在滨水区域和周围的区域,以重建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并尽可能地利用公园自身的生态系统资源,以适应未来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

5.2.2 健康的社会环境

滨水区域,特别是明尼阿波利斯北部的公园用地和休憩设施的缺乏,这样不公平的基础设施使用情况造成了社会矛盾。因此,借助此项目而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有丰富的绿色基础设施共享,使明尼阿波利斯北部像其他区域一样成为整个城市的人都乐于居住的地方。

5.2.3 景观激活经济

在恢复往昔活力的河流廊道中加快发展相关联的绿色经济产业,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带动和积极影响景观的营造和投入,产生更广泛的经济活力和未来的商业活动。

5.2.4 绿色文化认同

明尼阿波利斯市曾是当地居民聚会和欧洲人民进行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随着城市人群的多元化,密西西比河能否以绿色文化助于吸引人们前往,产生绿色文化的认同。

5.3 解决思路

5.3.1 建立健全的“GI”网络

一个强大的城市生态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可修复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在“GI”的网络系统中利用绿色的自然资源,形成一个保护和加强重要自然和文化过程的生态网络,包括绿色的交通系统、自然的雨水处理系统、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其他绿色基础设施。

5.3.2 使城市生活回归“绿色”

随着“GI”网络的发展,将城市生活在河流等自然资源周围重新定位,面对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居住和商业人口以及经济和环境的压力,将密西西比河上游滨水地区设计成一个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世代代需求的发展地域,将“绿色”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将河流作为连接东西岸的纽带而非屏障,使明尼阿波利斯因密西西比河而闻名。

5.3.3 在“GI”的建设过程中调整城市发展的蓝图

城市土地的性质和建筑的构建会伴随城市的规划发展而改变,健全生态的各种景观元素将可持续的提供生态服务,这正是绿色基础设施作用于该地区的切入点,规划和设计城市的方案根据以上的切入点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进行探寻。

6 结语

“GI”作用的导向下城市规划的新策略有助于构建社会和谐,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的健全格局。并在降低对灰色基础设施的需求上通过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发”服务功能和生态循环的过程,尽可能的减少人类的干预,降低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对“GI”统筹安排,加强整体建设,在地区规划开发之前做好“GI”的规划工作,把其作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第一步,并将灰色和绿色基础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绿色基础设施的整体性、综合性、战略性、政策与专业性。

[1]傅 凡,赵彩君.分布式绿色空间系统:可实施性的绿色基础设施[J].中国园林,2010(10):310-312.

[2]苏同向,王 浩,费文军.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河北省玉田县为例[J].中国园林,2011(1):13-15.

[3]张亚男,沈守云,廖秋林,等.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12):57-59.

[4]付喜娥,吴人韦.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IA)方法介述——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J].中国园林,2009(9):63-65.

[5]李开然.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理论及实践[J].中国园林,2009(10):77-78.

[6]吴 伟,付喜娥.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09(5):66-70.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