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在重庆市某公园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2013-08-15黄薇
黄 薇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重庆 402160)
0 引言
近年来,重庆地区城市建设发展较快,随着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山地公园在城区建设。山地边坡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如何对工程边坡的稳定性作出正确的分析,采取合理的边坡防护措施,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某公园东侧,总边坡高15 m~25 m,坡角55°~75°,坡顶靠近公园的盘山公路,在多场强降雨之后,边坡部分土体、块石滑落至公园外的人行道上,占据了1/3宽的公路,危及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紧邻坡顶的盘山公路出现了5 cm~20 cm的沉降,坡顶发现3处裂缝,最大裂缝宽度为0.3 m。
边坡覆盖层主要为碎块石和粉质粘土,结构较松散,厚度0.5 m~2 m。边坡下伏基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边坡主要由中风化岩体构成,裂隙发育程度不一,岩体较完整。
2 影响边坡稳定因素分析
公园建设前以及施工期间,该段边坡无任何异常,未引起工程各方的注意和重视。综合分析后,可确定主要影响该边坡稳定的因素为:坡顶紧邻公园内盘山公路,公园建成对外开放后,车辆行驶产生的振动改变了边坡原有平衡,导致了原有岩体裂隙的增大,加之雨季雨水较多,坡面植被少,雨水和地表水流入、渗入边坡的裂缝中,增加了坡体的不稳定。
3 锚杆支护基本方案
本工程需治理边坡可分为两级,靠近坡脚的一级边坡坡高约10 m,坡度相对较缓,主要为55°~60°,靠近坡顶的一级边坡平均坡高12 m,坡度较陡,约70°~75°,两级边坡间有一道宽约2 m自然形成的台阶。
由于工程地处较繁华的市区,又紧邻道路和部分居民住宅,施工场地较狭窄,根据地质结构特点,以及边坡的重要性,采用锚杆支护体系,以保护岩土体的固有强度,提高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为目标。设计锚杆长度为9 m,间距2 m×2 m,梅花状布置,与水平面夹角20°,砂浆强度等级M30,注浆压力控制在0.6 MPa~0.8 MPa,面层铺设钢筋混凝土网片、喷射混凝土防护。
4 施工技术
4.1 施工准备工作
熟悉图纸和施工规范,调查施工现场和锚杆施工范围内可能涉及的管线等障碍物,做好排障和处理工作。
按照总平面布置图,根据现场实际地形,搭设好水、电线路和设施,检查施工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安排施工机具、周转材料的摆放位置。
根据施工图、控制桩、水准点,进行测量放线,确定轴线定位点。
4.2 清理边坡、初喷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清理坡面树枝、杂草、风化的岩石块。从靠近坡顶处开始分层清坡,清理后,立即进行边坡支护。为防止清理好的边坡进一步风化、受雨水冲刷,对修整后的边坡立即喷射一层薄混凝土,使其表面固结。
4.3 钻孔
先定出孔位,做好标记。钻孔时要保证孔位和与水平面的角度的准确。在钻孔过程中,注意合理掌握钻进参数和速度,以防止卡钻、钻孔坍塌、缩径等事故。为防止钻深不足,每次钻孔时,比设计钻深值多钻100 mm。
4.4 锚杆安放
钻孔后,做清孔检查,及早安放锚杆。按设计要求正确组装锚杆,为保证锚杆在钻孔中心的位置,用粗钢筋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2 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作为定位器。安放锚杆时,把注浆管一同送入钻孔中,注浆管端头距离孔底100 mm[1]。注意放入锚杆的角度与钻孔的倾角一致,并确保锚杆处于钻孔的中心。
4.5 注浆
水泥砂浆随搅随用,并在初凝前用完。注浆过程中,边灌浆边拔注浆管,并保证管口一直位于浆液面以下。根据工程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灌浆压力,确保浆体灌注密实[2],取灌浆压力0.6 MPa~0.8 MPa。为更好地充填岩层的节理裂隙和空隙,防止锚杆被腐蚀,有效增加锚杆的握裹力,注浆分2次进行。首先采用水灰比为1∶1的水泥砂浆,用以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和更好地渗进岩体裂缝中。第二次灌浆用水灰比0.4∶1的水泥砂浆,以达到孔内浆液饱满、密实。在注浆的全过程中,做好注浆压力、注浆时间和注浆量。锚杆的外锚头用钢垫板焊接,最后用C20现浇混凝土封闭。
4.6 铺设钢筋网片
钢筋网片采用直径8 mm的钢筋绑扎成200 mm×200 mm的网格,并用打入边坡的短钢筋将其固定在边壁上,以确保在喷射混凝土时钢筋网片不发生移动。在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至少为200 mm。
4.7 喷射混凝土
采用C20混凝土喷射,粗骨料掺入时注意控制碎石的最大粒径在12 mm以内。喷射前,向初喷面喷水润湿。喷射时,控制喷头与喷射面的距离在0.8 m~1.5 m,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喷射。在喷射混凝土终凝2 h后,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为7 d[3]。
4.8 排水处理
为避免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减轻支护面层的静水压力,对支护体内部水和地表水进行排除。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拦截边坡以外上部区域流水;在坡底设排水沟,排走坡面汇水;在支护坡面设置泄水管,管口露出墙面2 cm,并略向下倾斜,排除支护内部水。
5 治理效果
整个边坡治理工程施工用时75 d,完工至今已有四年时间,锚杆支护区坡面稳定,未发生位移和明显变形。本治理工程很快地解除了道路运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隐患,很好地解决了岩体的风化、坡体表面的剥蚀等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6 结语
在山区的城市建设中,边坡的稳定密切关系到周边建筑、道路的安全,在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把关。本工程所治理边坡陡,施工工期要求紧。锚杆支护体系在工程中,既用锚杆成功地对潜在滑移面进行有效的锚固,又对原边坡开挖破坏少,充分利用了岩体自身的强度,在控制施工工期、取得良好的城市建设形象、节约工程造价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果。
[1] 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2]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