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高校“卓越医师”教育培养的思考
2013-08-15胡爱华马志健徐芳芳林英姿
胡爱华,马志健,徐芳芳,林英姿
(海南医学院教务处,海南 海口 57119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培养符合当前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实施卓越医师培养的要求,顺应了当前医学模式及医学服育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专业素质与实践能[1]。2012年教育部及卫生部也颁发了“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了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我们提出卓越医师培养的概念,并在卓越医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法与培养手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1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的预期效果。回顾我校60多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为海南及周边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
1.1 专业定位 面向基层医疗卫生需求,以服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为着力点,积极拓宽高等医学教育服务职能,延伸人才培养途径,为促进基层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2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医学新目标,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并通过全科方向教育,培养具有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一体化服务(“六位一体”)的全科医学发展方向的医学人才。
2 课程设置方面
按照国家制订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标准,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和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及“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的要求,重点突出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教育。
2.1 “3+3”模式 在本科五年制教学中,整体理论课程体系设置成“3+3”模式,即必修课设置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教育3个版块,选修课设置专业限选、特色选修和公共选修3个版块。
2.2 核心课程 将与执业资格考试密切相关的课程设为核心课程,包括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含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预防医学、临床技能(含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含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等14门课程。
2.3 全科学医学课程 开设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康复医学、老年病学等全科医学方向专业课程。
2.4 职业素质教育 以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职业态度为基本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大力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2]。教学内容的载体除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外,还开设文理交叉、人文与医学交叉选修课程。同时,还通过整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来巩固和提升职业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整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5 临床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常规临床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教学和基层卫生服务实践教学。临床课程见习教学采取“临床技能实验室+病房”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约50%的时间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在校内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见习,50%的时间采用传统模式在医院见习。将在校内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见习内容进行整合,独立设置成《临床技能》课程,200学时,第三学年全学年开课,内容分为学习与思维技能、社会与沟通技能、创新技能、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和临床综合技能6大模块。实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第1学期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第2学期至第7学期每学期安排2 d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全科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与康复等内容的见习。
2.6 “3.5+1+0.5”教学模式 本科五年制实施“3.5+1+0.5”教学模式,前3年半在学校学习,第4学年的下学期进入教学医院进行1年的毕业实习,最后半年回校进行后期补充教学或选科强化实习。1年的毕业实习中,轮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实习6周。建立“5+3”教学模式,在完成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进行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另外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
3 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围绕课程设置,重点建设四个方面的教学团队。
3.1 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分别从人文社会科学模块(含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基础医学模块(含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模块(含临床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选择1~2门课程,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探索建立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3.2 临床实践教学团队 采取专兼结合模式,以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为主,教学医院和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师资为辅,建设临床实践教学团队。
3.3 全科医学教学团队 采取专兼结合模式,以学校专职全科医学教师为主,教学医院临床带教教师和基层实践基地带教教师为辅,建设全科医学教学团队。
3.4 PBL教学团队 整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PBL带教教师,建设PBL教学团队。
4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按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标准和全科医生培养要求,制定各类教学基地标准,规范化建设校内外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以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为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09年获批),按照“融合性、立体化、服务型”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建成“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专业同设”、“模型、模拟、真实、多媒体四位一体”和“教育与培训并举”的综合临床技能训练实验室。重点装备模型教学(听诊模型、触诊模型、高级综合模拟人等)、模拟教学(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治疗训练室、模拟牙科训练室等)、临床真实教学(医学影像训练室、康复治疗训练室等)和数字化网络教学(临床资料网络教学、医院手术现场直播远程教学以及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素材库、教学视频、PBL教学系统等网站)。
完善校外“三级”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构建以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和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为主、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为辅的培训网络。①一级实践教学基地2个。海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2007年12月获批)和卫生部全科医学科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2008年3月获批),主要承担全科医学课程教学和承担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②二级实践教学基地14个。为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包括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海南省人民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琼海市人民医院以及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临床毕业实习教学。③三级实践教学基地16个。为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基层实践基地),包括8个乡镇卫生院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布在三亚市、儋州市、东方市、临高县、文昌市、琼海市、陵水县等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分布在海口市和三亚市,主要承担基层实践教学。
5 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
5.1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积极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以小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方式组织医学类课程的教学。重点实施PBL、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基于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PBL主要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教学,进一步完善PBL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包括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阶段评价、自身前后评价和教师教学过程评价等。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将学生引入医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来组织教学。基于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助教学主要包括在医疗文件规范及诊疗流程训练、穿刺操作模拟训练、手术及病例现场直播示教、病种病例讨论及模拟诊疗和典型病例录像示教、数字化课程等方面的应用。
5.2 考试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方法,注重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紧扣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的要求,进行课程考试、实习转科考试、毕业考试改革。采用“三段式”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行重读(重修)、分流管理。第一段为基础医学课程综合考试,在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进行(第二学年结束后),第二阶段为临床课程综合考试,在学完临床医学课程后进行(进入毕业实习前),第三阶段为毕业实习考核,采用教学过程评定(实习转科考试)与课程结束时集中考核(毕业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客观结构化多站式考试(OSCE)、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等方式进行。
6 教学质量管理
以“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为标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按照《海南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手册》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全面、全程、全员开展经常性的督教、督管、督学活动,做好管理者、学生、同行评教和评学工作。评学活动是近年来开展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活动,主要是授课教师对所授课班级进行学风、班风的评价,这对学风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条件、课程教学环节、日常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估。开展医药卫生部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继续实施第三方评估。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建立自身教育评估体系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医学教育的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地方高等院校如何将医学生打造成“卓越医师”,其任务将任重道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102/xxgk_115066.html
[2]马 静,杨丽莎,梁志清.关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