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教育探析
2013-08-15赵敏
赵 敏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人对其一生职业生涯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面对专业、学业、就业等问题都会有各自的困惑。如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所学专业与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是否一致。在校期间自己该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哪些准备等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大学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目标的规划。职业院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发展规划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否发挥其实效不仅取决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更取决于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言: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要去唤醒学生自己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以便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因此,职业院校学生要想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解决面临的各种困惑与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自我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教育之间有着共同的主体与目标,本文尝试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探讨自我教育,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教育的关联性及实现策略。
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与自我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进而形成自我规划的能力,自主确定生涯发展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和实施步骤,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能力和发展自我的教育活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可以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提供理念基础和方法支持。
(一)生涯发展理论与自我教育
生涯发展理论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职业辅导运动,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了一系列理论模型,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揭示人在生涯方面的问题,为个体做出有关职业生涯的正确决策提供支持。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有:帕森斯(Parsons)特质因素论、霍兰德(Holland)职业类型理论、舒伯(Donald E.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等。
以舒伯(Donald E.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为例。舒伯理论认为生涯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程,其核心是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与实现。经过在英国四年的跨文化研究舒伯提出了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并描绘出一个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图形,即“生涯彩虹图”。这个图形包括生活广度、生活空间和生活深度三个层面。生活广度指人的生涯发展过程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五个阶段。生活空间由一个人一生所扮演的角色和职位所组成,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次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生活深度代表一个人在扮演每个角色时所投入的程度。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生活广度中的探索期,在生活空间中扮演学生的角色。探索期和成长中的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等各种生活工作经验进行自我概念的发展和职业探索。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通过自我教育根据现实需要,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进行自我调整,在成为自己的历程中,表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二)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与自我教育
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提出,它反映了个人在有了丰富的工作经历以后,真正乐于从事某种职业,并把他作为终身职业归宿的原因。人们在发展、实现职业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选择中至关重要的、不肯舍弃的东西,即“职业锚”。职业锚决定个体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什么类型的工作单位等职业行为。职业锚共分为八种类型包括自主独立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管理能力型职业锚、技术职能型职业锚、安全稳定型职业锚、服务型职业锚,挑战型职业锚和生活型职业锚。职业锚虽然是在大量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但与自我概念形成、实现有关,与自我教育有关。职业院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职业锚,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职业锚面前进行自我认知,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与途径,养成良好的自我教育的习惯,为将来在工作中实践自我,寻找自己的职业锚奠定基础。
三、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策略
(一)群体层面
影响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教育的群体包括同班同学、同宿舍的同学、学生会社团成员或学生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组织成员等,这些群体成员在自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班、同宿舍的同学长时间在一起学习、生活,每学期都会以班级为单位、以学习成绩、综合德育考核、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学生干部、获奖荣誉和公益活动、公德意识等为依据进行综合素质考核,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学校的学生会和其他社团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理念,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志同道合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有更多地机会通过他人来客观的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给自己寻找到一个真实、可信的学习榜样,实现其自我教育。同时,可能种下未来职业的种子。
在校期间,学生认识自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实施学业规划大多会以周围同学或朋友为参照,在学习交流中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例如:开展高年级优秀的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一帮一”活动。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对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更多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他们自身经验出发,给低年级学生在自身发展、规划、就业方面提供可行的指导与建议。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学生群体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实现。
(一)个体层面
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于唤醒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外因为事物发展提供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所以,学生自身是自我教育的决定因素。
1.学业规划
职业院校学生要想在毕业时找到满意的工作,学以致用,取决于在学习生活中的长期点滴积累,需要对大学生活乃至一生的理性规划。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规划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奠定基础和引导的作用。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主要侧重于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熟悉学校环境,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侧重于如何完善自我,评估一年级所制定的目标是否已经完成,学习的范围从书本拓展到实践中,思考如何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考取一些必需的专业证书,加强实习和实践。对于高年级毕业生来说,学习的时间减少,更多的是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与现实社会需要相联系,是就业还是深造有了明确的定向。学校安排的就业指导可以舒缓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茫然与压力。不同年级的学业规划是相互贯通、有机联接、循序渐进的系统,职业院校学生需要在年级的递进中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业规划。
2.信息素养培养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可利用的资源,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之一。信息素养成为人们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对信息活动的态度和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意识情感,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必然会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资源和发展条件之一。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处理、交流、运用信息进行自我规划、调控的过程。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与开放性给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运用能力和信息免疫力,从而甄别出促进自我发展的信息,实现自我教育。
3.逆商教育
逆境商数简称逆商(AQ),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承受压力、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衡量逆商有四大指标:(1)控制,指人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局面。高AQ的人控制感高,即使面对挫折,高控制感的人也总有透过消极因素看到积极的方面的能力,决不轻言放弃。(2)归因,指分析挫折发生的原因。高AQ的人常将原因归于自身,会主动承担责任,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善现状。(3)延伸,指人会不会自动将一个挫折的恶果延伸到其他的方面。高AQ的人往往将挫折的恶果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不让它影响自己的其他方面。(4)耐力,指逆境会持续多久。高AQ的人往往会把逆境看作是暂时的,对挫折的忍耐是基于希望和乐观主义的忍耐。
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竞争激烈的时代,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不是每件事的发生都可以预期的,可能会遇到学业上的焦虑、人际关系上的困惑、情感上的困扰、求职择业的无助等困难与挫折,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如何能在挫折面前不逃避、不放弃,在逆境中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的活动能力,变阻力为动力,在挫折的锻炼中成长,需要学生的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逆境商数。主动创设挫折情境,勇于挑战自我,如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投身社会实践、担任社会志愿者、积极参加具有竞争性的校内外活动等等,享受成功、承受失败、直面挫折、磨砺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客观看待成功与失败,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灵活应对各种问题,理性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
[1]阳莉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教育模式论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
[2]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