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食”的构词方式简析*

2013-08-15白新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蚕食合成词构词

白新辉

(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吕梁 032200)

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与增订三版相比,有一个小改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讲到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主谓型时,增订三版的主谓型合成词举例如下:

地震 日食 霜降 海啸 气喘 月亮 民主年轻

肉麻 心酸 耳鸣 口吃 胆怯 自动 自习

到增订四版时主谓型合成词举例有了改变,内容如下:地震 日食 霜降 海啸 气喘 月亮 民主 年轻

肉麻 心酸 耳鸣 蚕食 胆怯 自动 自习

很明显四版删去了例子“口吃”多了“蚕食”。课本把“蚕食”的构词方式归入主谓型是错误的,“蚕食”应该是偏正型合成词。

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大多数,合成词中绝大多数又是复合式合成词,复合式合成词的构词法是词汇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复合式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一般分为并列型、偏正型、支配型、补充型、主谓型等,这些构词方式是从大量的合成词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构词规律。但黄廖版的《现代汉语》在讲到如何识别这些构词方式时,非常简略,只做大体说明,例如:“偏正型 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主谓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这些说明对辨别一些特殊合成词的构词方式来说远远不够。例如“蚕食”从表面看很容易识别为主谓型,具体分析词根时又很像偏正型。可以说用课本上的方式去识别有很大的模糊性。大概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这一节的注释部分,作者指出:“语素构成合成词要服从一定的语法规律,因此语素和词也是语法研究的对象。学过本书下册短语和句法成分之后,再看词的结构类型,就能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这段话意思是要我们结合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来理解词的结构方式。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分析“蚕食”的构词方式。

《现代汉语》下册讲到主谓结构短语的识别时,比较详细地指出:主谓结构是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面陈述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符合这些条件的词或短语就是主谓结构的词或短语。仔细分析这个解释,我们发现:(一)这个解释并没有强调前后两个组成成分的词性,这是由于汉语语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决定的。汉语中一种词类往往可以充当好几种句法成分,比如名词可以做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同时一种句法成分也不一定只能由一种词类来充当,比如充当定语的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因此如果我们简单的用“名词语素+动词语素”或“名词+动词”来识别主谓式合成词或短语,就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二)这个解释强调的是组成词或短语的两个部分之间的陈述和被陈述关系,由于不能依赖词性识别主谓式结构,所以这种关系成了识别主谓型合成词或短语的唯一标准。例如合成词“地震”,说出了地和震两个情况,二者之间是陈述关系,短语“地面震动”,句子“地面震动了”等都可以依此分析为有陈述关系的主谓结构。

下面我们来分析构成“蚕食”一词的两个语素“蚕”和“食”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陈述关系。“蚕食”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典》上对它的解释是:像蚕食桑叶一样。比喻逐渐侵吞。并举例如下:《战国策·赵策一》:“秦蚕食韩氏之地。”《汉书严安传》:“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古汉语中的例子还有:

《韩非子·存韩》:“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唐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今自河以北,为胡所凌,自 河之南,孤城四垒。大盗蚕食,割为洪沟。”

《现代汉语词典》对蚕食的解释依旧是: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如蚕食政策。我们从这些解释分析蚕和食之间的关系:食的发动者并不是蚕,蚕只是说明了食的方式,真正的食的陈述者通常出现在句子中。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对“蚕食”的使用中都可以得到印证。例如: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三回:“努尔哈赤得胜班师,尚恨长白山下二部,结连叶赫,趁势蚕食,把他灭亡。”

巴金《怀念萧珊》:“人们的白眼,人们的冷嘲热骂蚕食着她的身心”。

卢沟桥烽火》六年级下册第5课:“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又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

《市场报》(2004.12.10):戴尔等公司在低端市场蚕食惠普的原有领地。

因为“食”的发动者另有其人,所以“蚕”和“食”不是陈述关系。那么“蚕食”一词有没有一种情况是使用时以“蚕”作为“食”的主语出现呢?《修辞学习》登载过一篇名为《“虎视”之类“N+V”结构的语境变异》的论文。这篇论文指出“蚕食”的构词方式可以有两种:在句子“蚕食桑叶”中为主谓结构,在句子“戴尔等公司在低端市场蚕食惠普的原有领地”中为偏正结构。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蚕食”一词就有可能是主谓型。但我们发现这种分析方法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文章举的两个“蚕食”不一样。首例“蚕食桑叶”中的“蚕食”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词。因为《现代汉语》在讲到短语和词时指出:短语是可以分离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成分,而词是不能分离的,分离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了。例如“骑兵”不能扩展,是一个词,“骑马”可以扩展,便是短语。“头痛”在“这件事,我很头痛”中是一个词;在“我今天头痛”中便是短语。同理在“蚕食桑叶”中,蚕与食可以分离,比如我们可以说“蚕正在食桑叶”,这里的蚕与食是主谓结构的短语,而非词。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蚕食”作为一个词使用时,“食”的发动者一定不是“蚕”。因而在“蚕食”一词中,“蚕”和“食”的关系就构不成陈述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偏正结构,偏正结构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头,被修饰部分在后头。偏正结构识别的关键有两点:(一)构成偏正结构的两部分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二)修饰语在前,被修饰语在后。对照这两个标准来分析“蚕食”,“蚕”为偏,“食”为正,“蚕”修饰“食”,表示“食”的方式。两个条件完全符合,“蚕食”应该是偏正式合成词。那么人们为什么对“蚕食”的结构容易出错呢?这个词的争议来自于“蚕”这个词根的特殊性。“蚕食”属于偏正型中的状中式,“蚕”作状语修饰“食”。《现代汉语》语法部分讲到“状语”时说:“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一般名词、动词是少数”。我们平常见到的这种用法也很少。但很少并不是没有,名词做状语的偏正式合成词如:笔直、雪亮、瓦解、仙逝、拳击等。名词作状语的偏正式短语有:集体购票、公费留学、现场直播、综合治理等。名词用作状语,源自古代汉语名词能够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能够用作状语这一个重要的语法特点,由于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性,所以古汉语中很多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被沿用下来,其中的名词状语主要有表示比喻或表示处所和工具两类。“蚕”就是表示比喻的偏正型状语。

“了解词源和弄清语素的意义及语素间的关系是我们对这个词进行分析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对“蚕食”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蚕食”是偏正型合成词而非主谓型。现代汉语中像“蚕食”这种结构的合成词还有很多,列举如下:

虎视 鼎立 粉碎 风发 蜂起 蜂拥

鲸吞 雷动 鼠窜 鸟瞰 牛饮 雀跃

瓦解 仙逝 云集 云游 瓜分 龟缩

蛇行 蛙泳

这些词应该和蚕食一样都属于偏正式合成词。

总的说来,对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分析,要综合考虑其意义、作用、结构等多种因素,不能只从某一个方面单一考虑,那样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同时复合词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相似性已为学界普遍认同。朱德熙指出,“汉语复合词的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基本上是和句法结构关系一致的。句法结构关系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等等,绝大部分复合词也是按照这几类结构关系组成的。””所以用词法和句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蚕食”的结构研究更全面和客观,但这种研究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现代汉语词典[Z].(第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钱书新.“虎视”之类“N+V”结构的语境变异[J].修辞学习,2005,(9).

[7]邢福义.现代汉语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蚕食合成词构词
三音节合成词中合成词素的判定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Matching单词连一连
《蚕食系列之斗拱》
鱼肚白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单词连一连
长期缺觉大脑可能被“蚕食”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词语小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