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物夫妇》中的夫妇观
2013-08-15傅紫琼
傅紫琼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婚姻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大事,作为倡导“更好地生活”的白桦派代表作家志贺直哉,其一生与妻子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同时,作为作家,也创作出大量关于夫妇主题的作品。《好人物夫妇》被称为是,一系列夫妇小说的开端,也是其中的典型作品,集中体现了作家的夫妇观,和处理夫妇矛盾的智慧。
《好人物夫妇》发表于大正六年([新潮]1917年8月),描写的是个明亮,调和的世界。小说分别从丈夫和妻子的角度出发,勾勒出一对温馨和睦,稍有波谰又相互体谅的夫妇形象,被称为志贺文学中描写夫妇小说的原点。本文拟从作品中的丈夫和妻子形象出发,结合作家的自传等材料,分析总结作家早期的夫妇观。
一、写作背景及内容提要
首先,关于小说的创作背景,作家曾在《创作余谈》([改造]1928年7月)中如是说:读了梅特林克的《智慧与命运》有所感悟,因愚蠢而导致的误解与固执是悲剧产生的根源。该篇小说是作为,从这种愚蠢中得到解救,从而获得幸福的证明。作者在我孙子市长期滞留时,读的《智慧与命运》一书,对作家的实际生活也起了很大的影响。作家自此否定了一直困绕他的对立与抗争,逐步走向调和的世界。《好人物夫妇》执笔时,作家的心境正是处于与父亲渐渐达成和解的一种解脱,宁静之中。
《好人物夫妇》描写的是夫妇间,稍有波谰,但又相互体谅的调和,明亮的世界。故事讲述的是,某个正直的,然而严格来说又算不得品行端正的丈夫,在妻子往大阪探望祖母病情期间,家里的女佣怀孕了。当女佣的肚子越来越明显时,丈夫突然意识到自己被怀疑了。联想起近几日无精打采的妻子,心想:如果自己不主动表明清白的话,那妻子就太可怜了。于是,他主动地向妻子表明:“女佣的事不是我干的,我不是那种人。”妻子轻声答道:“谢谢”。如此,夫妇间的猜疑便消除了,二人更加亲密信任。
二、作品中的夫妇形象
2.1 丈夫的形象
文中写道,某天早晨,妻子收到大阪的大姐寄来的信件,说是祖母的病情恶化。妻子看了信后,眼泪就落了下来。睡懒觉起来的丈夫发现妻子的眼睛红红的,看了信后,劝妻子到大阪探望祖母。四周后,见妻子迟迟不归,他心中挂念,于是也出发去了大阪。见祖母的病渐渐好转,住了十日后,便带着妻子回家了。
在志贺的作品中,理性与感情的对立是个重要的主题。本篇也不例外。例如,在妻子外出期间,有次丈夫在狭窄的走廊里与女佣察肩而过,内心涌起一阵波澜,但他深知花心对婚姻的危害。这样,在理性的克制下,他没有作出危害婚姻的事。
由此可见,小说中描写的丈夫,是一位体贴温柔体贴,理性与感性共存,有责任感的男性。
2.2 妻子的形象
某日,丈夫突然提出,想去旅行,于是,妻子说道:那么,你不要作出对不起我的事。丈夫一听,便当场决定,不去旅行了,也不做任何解释。面对这样一个武断的表现,妻子也不说话,默默地顺从丈夫。以及前面提到的,即便她开始怀疑丈夫与女佣的关系,也没有大吵大闹,而是默默地忍耐着。
文中,妻子尽管顺从丈夫,但是仍然不失自主意识。例如,丈夫说,关于对婚姻忠诚一事,从结婚那一刻起,我对自己就没信心。妻子立刻直接回道,不知为何,近来我的嫉妒之心越来越强烈了。以及前述的,对丈夫直截了当地提出,不要做对不起我的事等,都是其自主意识的表现。
可见,小说中描写的妻子是个顺从丈夫的贤妻良母,虽是处于被动地位,但仍有自主意识的女性。
三、作品中体现的夫妇观
在志贺直哉的未定稿中,有一段关于夫妇爱的叙述。“即将结婚的两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不取决于如愿结成眷属,而在于婚后的生活。法然上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我深以为然,而且我认为,夫妇之间,只有相互发掘和欣赏对方的闪光之处,才能获得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好人物夫妇》一文正是描写了这样互敬互爱的一对夫妇,妻子发现了丈夫的体贴和善解人意,且相信丈夫是个正直诚实的人,所以只要丈夫解释或承诺过,她便信任他,不妄加猜疑。丈夫也正是发现和认可了妻子的贤惠,同时也尊重妻子的想法,夫妇二人才能在平淡而有波澜的婚姻生活中,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从而获得幸福。
婚姻是我们人生中的大事,拥有良好的婚姻家庭观,学会正确地处理家庭内部矛盾,避免因愚蠢和误解而导致的悲剧,这些智慧是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在当今高速发展、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中,闪婚、离婚成为普遍现象,因此而导致的很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时期,透过文学作品,学习作家处理家庭问题的智慧,对于我们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维护社会的稳定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1]志賀直哉. 好人物の夫婦[A]. 現代日本文学全集 20 志賀直哉集[C]. 築摩書房,1954.
[2]唐沢聖月. 志賀直哉『好人物の夫婦』論―夫婦をめぐる小説の誕生―」[J]. 文芸研究,2009,2.
[3]福田清人,栗林秀雄.『人と作品30 志賀直哉』[M]. 清水書院,1987.
[4]志賀直哉手帳14(『志賀直哉全集』補巻六[M]. 岩波書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