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2013-08-15万昌烨
万昌烨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职业院校寻求自我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由于职业院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人文氛围、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和途径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原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面临着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如何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这种培养模式的要求,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今后指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将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并对于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保证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做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及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校企合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的培养任务和目标有差异
企业在培养实习学生上存在着“重业务、轻思想,重生产、轻教育,重盈利、轻管理”的问题,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盈利是企业的基本目的,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第一企业往往更加注重市场发掘、产品更新、生产组织和营销策划,忽视了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培训,更无暇顾及入厂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存在着“重制度、轻人文,重人治,轻德治”的问题,一方面企业管理往往过于强硬和刚性化,员工或实习学生一旦出错,轻者罚薪降级或辱骂,重者解聘下岗或遣返回校,缺乏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较多强调企业利益,“工时延长、任务加重、待遇不动”,忽视了实习学生个人利益与基本权利。三是学校教学实习环节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真实融入到企业生产线或者是学习到与专业相关知识延伸,能够弥补理论教学的空白,但是从企业提供的的实习岗位来看,某些企业还存在用学生一直在一个岗位做重复熟练工,学生很难学到实际知识,往往这些工作的技术含量一个初中生就能做到,随着实习时间的推移,学生一旦掌握这一环节的工序技巧,没有转岗到新的工序环节,学生因没有获得相对足够和丰富的专业技能,而只是成为了这个生产环节的熟练工,致使会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效果有局限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道德修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容怀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政治理论课往往还以容易以的教条式的道德教育模式出现,内容大多又不贴近学生实际,致使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许多睡课、逃课现象,同时学生有大半年在工厂和企业完成教学课程,企业并不能负担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这段时间刚好是学生的“空窗期”,往往这个阶段又是学生心态、思想容易波动的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不能保障。
(三)授课课时无法保障
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教育的加血目标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把专业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使许多高职院校往往以缩减基础课学时为代价,来加大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力度。这就严重挤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空间,导致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任务无法在课堂上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成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专业课的实习与实践,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授课时间还要被耽误一些,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四)“校企合作”学生空窗期的其他问题
反思我们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还应看到不少企业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特别是接纳社会实践学生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企业,其“思想政治工作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品牌和形象,对员工和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就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员工产生教化、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二是部分企业对入厂实习的高校学生没有制定培训计划,存在实习安排随意化、实习内容凌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要求放任自由或流于形式,没有约束力,甚至个别企业认为,反正这些学生现在还不是企业的员工,没必要对其进行正规的培训和过多的要求;三是社会负面问题和企业个别低素质人员的言行,对企业其他员工和实习学生的负面影响,缺乏及时有效地沟通、引导和疏解,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校企合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探索
(一)将“五大”教育融入到“校企合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
(1)将理论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我校结合学校与企业实践和社会实际,将党的历史、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时局形势等融入丰富多彩的企业活动形式教育,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2)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嵌入学生躬身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结合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基本国情、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高校和企业的躬身实践中体验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感知到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与民族愈发繁荣昌盛,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将公民道德教育引入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化力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针对学生在高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利用大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机会,把道德规范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引导他们从具体的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将人文素质教育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在高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加强民主法制意识、人文科学素质、开拓创新精神、协作共事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增强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5)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结合企业文化与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以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之机,利用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规范等对大学生的耳濡目染及熏陶,切实加强和突出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充分利用学生在企业实践对行业环境与职业特点的了解,学会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既设计出充分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又制订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路线,从而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
(二)积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为适应“工学结合”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变化,应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课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实践课则重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实践课应从学生日常所出现的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出发,如人际关系的处理、责任心的教育、团队精神、服从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等方面来开展。另外,可以适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业观的教育所占的比例,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着重于实践。
(三)着力整体引导与激励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成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不断成长。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2)发挥榜样典型示范与企业精神激励作用,引领学生成才。典型示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崇尚优秀、学习先进、争当标兵,是每一位同学渴求进步的思想动力。各类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典范、同学的楷模,其力量是无穷的,用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精神和思想教育同学,要比纯粹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鲜明性,也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充分利用高校优秀的学习标兵和企业典型的劳动模范等示范、激励作用,从而启人心扉、动人情怀、催人奋进、引人奋发。
(3)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促成自我实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如何让现在的行动具有未来成功的意义,这是我们大学生经常关心的问题。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评,确定自身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掌握现在,规划未来,并促成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它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一份工作,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个人抱负,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分析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经营人生。同时全面深入地估量主、客观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及限制,设计出充分符合自身特点的合理且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很好地利用在企业亲身实践的机会,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理解组织的愿景,把个人发展的需求与组织发展的规划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确定符合实际的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并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社会环境与企业要求,为自己设计最适合的职业、职业目标及其发展路线。
(四)积极发挥企业公会和共青团作用,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大德育”教学体系
我们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完成。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绝不仅仅只是几个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情,还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工厂,邀请实习单位工会和共青团组织人员与实习带队教师一道组成学生德育实训指导小组,共同管理实习期间的学生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德育实训。共青团组织人员可以根据青年职工和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团结和带领大家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同时,还可以调动企业行政业务人员、党团员、班组长、老工人、劳动模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职工和实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种大德育合力,这样,就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了工厂,可以有效避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至于因为专业课的实践而受到影响,还可以把政治理论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实践和实际行为能力,更加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