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发展研究
2013-08-15薛亮
薛 亮
(南通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6)
教育部于1999年批准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简称:试点项目),积极探索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到目前为止,开放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在此过程中开放教育顺利通过了初期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三个阶段。随着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放教育今后的科学、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关于开放教育
(一)开放教育教学理念
开放教育原本是针对教育的封闭而提出的,属于哲学层次的概念,代表了教育实践的最高境界,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资源的共享;二是学习者的自由。开放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是实现教育对象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媒体开放以及学期制度的灵活,向学习者提供没有限制的受教育机会,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开放教育现状
实践中,各开放教育试点学校提倡的做法是学习者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与辅导,学校通过天地人网提供全程学习支持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在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毕业生和在校本、专科生均以百万计,同时开放教学理念、教学形态和科学研究,均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但需要正视的是在教学条件和理念转型之后,许多教师对网络媒体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变革理论思考较少,许多社会学员难以实现全程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从社会对于教育开放的实际需要来看,开放教育实践距离其“开放”的本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开放教育研究触角新指向
(一)建立教育资源库
对学习者来讲,自我充实和增进动力需要一个能随时随地获得知识的补给站。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在用于全民教育时需要有机整合,建立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教育资源库,鼓励民众学习和使用专业知识,让教育资源库成为每个公民便捷获得某类知识的最直接来源,成为科学发展、技术创新的孵化器。要达到这一目标,教育资源库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教育资源系统化。教育资源库的首要构建原则是系统化原则,所有资源以学科门类为框架、专业为支撑、课程为单元进行规整。目的是让学习者能针对所需要的知识门类快速查询,进行学习和使用。与此同时,后续教育资源得以有序进入。
2.教育资源层次化。任何专业知识的教育资源在开发时都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进行的,根据教育对象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不同,教育资源开发会有深浅不同,对于学习者而言就是有难易之分。为了让不同专业水平的学习者都能进行同一专业或课程学习,教育资源库构建时必须设定多个水平层次,如:启蒙、入门、初级、中级、高级等等,考虑不同学习者的适用性。
3.教育资源多样化。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学习者,由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等原因,对于学习素材往往有着不同的偏好或要求,资源库建设需要考虑到资源内容和传播载体的多样化。一方面,将课程主要知识和相关知识构建于网络支撑平台上,通过教学软件以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广度和高度将知识向学习者展现出来,形式有文字、图形、视频、课件等,扩大信息和知识传播的区域,增加信息和知识呈现的种类和手段;另一方面,在系统储存电子资源的同时,可通过社会力量配套发行多种文本素材。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条件。
4.资源准入灵活化。作为教育资源库,除了能满足全国民众的访问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代表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水平,因此,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两手抓、两手硬”工程。一方面要采用已有的优质资源,比如地方教育资源库(如上海市)、各高校资源库、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另一方面需要广纳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征集资源,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是科学的、真理的为学习者喜欢和接受的都可以以个人或组织名义申报,通过专业审核后进入资源库。
5.资源优化及时化。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有最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本身会不断有更新、更适合民众的作品产生。作为教育资源库本身,在后期管理上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整合。
(二)建立公民终身学籍
国家教育资源库作为服务全社会民众的公共服务平台,必须为每一个申请使用平台的民众建立并保留终身学籍,为公民的终身教育、个体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支持。资源库可以通过公民身份系统建立学籍管理基本信息,并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如学习时间、学习行为等。每一位学习者实名制申请后,通过本人身份证号登录和密码登陆,即可参加学习。
(三)建立学习过程支持机制,提供配套服务
1.课程指示明确。所有专业的知识和课程构成必须明确,包括提供各门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说明,确保不同“学力”的学习者在学习时接受适当的专业指导。遇到难的课程,知道先要选择哪些前期课程进行学习;学完某课程后还需要深入研究时,可以继续学习哪些后续课程。
2.建立互动途径。建立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途径,学习者学习课程或学完课程后有何感受、有和建议可以通过留言版留言,便于向资源库的管理者和资源建设者反馈学习建议。
3.建立弹性学制。很多社会学习者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很难保证抽出固定的时间参加“坐堂”学习,他们需要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能让他们自主地利用时间安排学习。再者,由于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高低,反应有快慢,他们完成学习的时间有长短。因此,应给进入学历学习的学习者足够的学制时间,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完成学业的时间。
4.建立服务站点。依托地方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助学体系,提供实时实地的学习支持服务。如:提交学籍申请和审批、图书借阅、学材购买,更新电子资源、电子书版本等等。也可以因地制宜提供面授课教学或学术讲座,供学习者集中学习。目的是让所有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共同的有形学习家园,享受各种人际助学服务。“如果群体处理信息的水平和能力较高,那么集体中的个体处理和获取信息就相应容易了一些”[1],学习者可以找到学友相互交流学习经验,甚至自主成立学习小组,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
(四)建立学习成效评价机制
所有学习者的学习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有记录的,但是如果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取得社会公认的效果,则需要通过规定、规范的评价体系进行鉴定。
1.确定评价规则。学习成效要得到社会公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规范化、标准化的考试。通过课程考试,学习者可以获得学币(见第(五)部分),学币存入学分银行,通过学分银行的“立交桥”进行学币兑换或兑现。
2.建立试题库。所有的课程在资源库配套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不同能力层次的课程评价试题库,学习者接受评价时需要通过某一学力层次试题库的抽题考试,考试通过即视为合格。
3.设立指定考点。考试必须到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或服务站点提出考试申请,并指定考试考点,考点编排考场后生成考试安排,学习者根据考试安排参加考试。一般的理论考试均为机考,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机考的学习者可以申请纸笔考试。操作类考试,需要接受指定技能鉴定中心的实训技能考试可获得技能认可。
4.设立参考条件。成年人提供在学习资源库学习的课程学习记录、身份证或军官证;未成年人携带课程学习记录、户口本和带照片的户籍证明。
(五)建立学分银行
所有学习者获得的学币需要得到专门化的管理,便于储存和使用。
1.建立管理机构。建立实体学分银行,负责管理,为方便后期操作可以逐步设立分行和支行,这些支行可以依托高校或科研机构。
2.确定币种名称。学分银行确立管理币种——学币。
3.确定币值计算规则。总币值=起始值+新币值+利息值。进入资源库开始学习时的原有学历层次(以国民教育序列全日制为基准,其他后续学历相应折扣)为起始值,学历和非学历(执业资格证书、技术专利)不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不同、不同院校(全日制院校本一、本二、本三、大专院校)之间不同、不同学历层次的币值不同。新币值,即通过学习并参加规定考试合格后取得的币值。利息值,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因为学习而获得更多的能力提升,产生的增加值。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值得到增加,但学币的实际兑现能力减退。
(六)建立学币兑现机制
学习者进入学习资源库进行学习,如果只是参加学习不接受鉴定或评价,资源库只记录学习时间和行为,累计积分作为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依据。如果通过标准化鉴定,则会在学分银行获得有兑现功能的学币,学币兑现后总币值相应减少。
1.获得学分银行的学历证书。学习者可以选择参加教育资源库的学历课程学习和考试,考试合格后可以获得由学分银行颁发的学历证书(是目前的学历管理体制下教育部认可的国民教育学历)。
2.参加高校入学考试。我国目前许多全日制高校都有入学考试规定,如必须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如果学习者获得了学分银行的高中学历,则同样有资格参加高考。
3.参加非学历考试。在我国很多行业的执业资格或技能鉴定考试中,限定了报考者必须具有规定专业的某层次学历,如果学习者获得了学分银行的专业学历,则同样可以报考。
4.免修免考对应课程。在校学生(含成人教育)在教育资源库学习并考试合格的课程,可以免修免考相应专业的同一课程,结合学期选课制度可提前学完课程取得毕业资格。也可以凭借在学分银行获得的学币、课程记录到不同的高校兑现课程学分,只要符合高校专业毕业条件即可获得该校颁发的学历、学位,真正实现学分银行的“立交桥”功能。
5.优先职称晋升。对于成人在职者而言,如果取得学分银行高一级学历者可以考虑给予减少高一级职称晋升年限等优先条件。
6.个人年度考评成绩加分。所有在职者在年度考评时可以凭借学分银行的学币兑现额外加分。
7.其他国家或地方规定奖励。如职务晋升、获得电影票、参加学习考察等。
由此,作为“教育对经济的主动回应,教育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的战略举措”[2]新时期开放教育可以展现出一片新的学习景象,学习能力强的青少年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高学历;成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需要进行各个门类的学习和研究,跨学科研究将得以普及,知识更新、成果创新的周期变得更短;老年人同样可以获得各种层级的学历,更可以乐在学中。贫困者可以凭借公民身份选择自学或借助服务站点设备免费学习,通过各级各类考试,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人生梦。全民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将不再是梦想,教育公平得以做得更加深入。教育的开放是观念的开放、场所的开放、手段的开放,说到底是知识资源对人的开放。“教育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3]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永无止境,现代教育需要用开放的心态、巨大的勇气给予人们终身受教育的梦想和条件,让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1][美]杜健霞,孙攻璐. 网络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 开放教育研究,2007,(10).
[2]彭坤明.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论纲[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马良生. 建设江苏开放大学[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