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全麻术后鼻咽通气道的应用及护理
2013-08-15肖新红赖爱华黄小梅
肖新红,赖爱华,黄小梅
全麻术后的患者由于麻醉药尚未完全消退,在拔除气管导管后仍处于睡眠状态。而肥胖患者具有颜面宽、颈粗短、舌体肥大等特点,容易出现下颌松弛、舌后坠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情况,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需要立即处理,畅通气道。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即刻托起下颌,面罩给氧。此法需要专人看护,费时费力,容易出现疲劳,效果不稳定。我们采用放置鼻咽通气道的方法,可较好解除舌后坠,且经鼻咽通气道给氧能显著提高血氧饱和度(SO2)。现将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全麻术后肥胖患者30 例,其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1 ~55 岁;体质量75 ~88kg。排除口鼻咽部手术,鼻中隔偏曲,鼻咽癌放疗等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全麻拔管后使用鼻咽通气道,时间15min ~4h。
1.2 材料 新乡驼人公司生产的鼻咽通气道,成人常用型ID6.5 ~7.5mm。
1.3 方法 于置入前吸尽口鼻咽部分泌物,取合适型号的鼻咽通气道,涂石蜡油润滑,将其与面部作垂直方向轻轻地插入鼻孔。如前端有阻力,轻柔地缓慢旋转置入,切不可用暴力,插入深度为患者鼻翼至耳垂的长度,插入成功后剪断前端,鼻导管置入鼻咽通气道给氧。
1.3 护理
1.3.1 合适深度的判断及调整 合适的鼻咽通气道可以抵达会厌上方,导管前端正好位于声门口,可以解除咽腔组织对声门的梗阻,增加咽腔通畅,减少空气阻力,增加氧合[1]。太短,舌根仍可能在咽水平,阻塞气道;太长,可达咽喉部抵触会厌,引起患者呛咳等不适。如置入在正确位置可迅速解除舌后坠,患者舒适易于耐受。应根据上述情况调整置入深度。
1.3.2 体位 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头稍后仰,保持气道有一定的弧度,扩大咽腔,利于通气。
1.3.3 吸痰 置入鼻咽通气道后,应密切观察,避免分泌物堵塞管道前端。插入的吸痰管的深度为15 ~18cm,一般不超过20cm,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2]。
1.3.4 给氧 将剪断前端的鼻给氧导管置入鼻咽通气道给氧,吸氧浓度2 ~4L/min。
1.3.5 监测生命体征 常规使用监护仪,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SO2、心电图。
1.3.6 拔出鼻咽通气道时机 待患者完全清醒,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平稳,握拳有力,抬头持续5s 以上,可以将鼻咽通气道拔出。拔出前应充分吸引干净口咽部分泌物,将其轻柔的拔除,不可用暴力。拔出前应另备1 根鼻咽通气道及其他急救设备。
2 结果
所有患者置入鼻咽通气道后打鼾、舌后坠现象立即解除,气道通畅。1min 内SO2由88% ~90%升至98% ~100%。
3 讨论
鼻咽通气道是一种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械,从鼻腔插入的非气管通气导管。它的材质柔软,对黏膜无损伤,患者易于耐受,且可以维持上呼吸道通畅,减轻上呼吸道梗阻所致的缺氧症状,减轻麻醉医生及麻醉护士的心理压力,降低围麻醉期限的风险[1]。鼻咽通气道用于肥胖患者全麻术后的护理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可行的方法。
1 陈少雄,陈彦青,戴双波. 鼻咽通气道在肥胖早孕者行无痛人工流产中维持气道的作用[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6 (2):112 -114.
2 王玉珍,王银孩,魏雁林. 使用口咽通气导管缓解昏迷病人舌后坠[J]. 南方护理学报,2011,8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