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
2013-08-15李准
李准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的30%,其中50%以上是由高血压引起。因此,及时发现高血压及有效的降压治疗,对延缓及减轻靶器官的损害尤为关键[1]。目前,评价高血压疗效时,大多数采用的是偶测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也是要求测量3次不同时间血压,取其平均值。但是由于临床上存在白大衣血压、隐匿性高血压现象,因此临床上对高血压常存在误诊或漏诊情况。笔者收集了18例偶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不同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8月AMBP监测结果与门诊病历记录明显不同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2~72岁;检查目的:明确诊断者11例,评价高血压疗效者7例。
1.2 方法
1.2.1 ABPM方法 选择日本尼士DS-250 ABPM监测仪和美国顺泰Suntech oscar2 ABPM监测仪监测患者24h血压,测量方法是:先分别测量被监测者双侧上肢血压,如果相差不到10mmHg(1mmHg=0.133kPa),为方便被测量者选择左上肢监测,相差超过10mmHg的选择血压高的上肢进行监测;测量间隔时间设定为每30 min自动充气测压1次;有效测量范围设置为:收缩压 (SBP)60~260mmHg,舒张压 (DBP)40~160 mmHg,脉压20~150mmHg,第1次测量超过以上范围,自动在3min后补测1次,如果仍无效为缺失;白昼与夜间的规定是根据被监测者的生活习惯确定,但睡眠时间超过22:00的,在监测日必须在22:00休息,以避免夜间工作导致的血压昼夜节律相反[2];测量注意事项:要求测量时被测上肢伸直并保持放松静止状态,做好测量日志供分析时参考,所有被监测者均监测满24h,分析时排除干扰数据,监测有效数据达85%以上方为有效。
1.2.2 偶测血压的测量 采用台式血压计在诊室测量,被测者在测量前至少休息5min再经专业医生测量,先测量双上肢血压,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测3次血压,每次测量间隔2min,取3次血压平均值为偶测血压值。
1.3 观察指标 (1)监测项目:SBP、DBP、脉率、平均动脉压、脉压、血压负荷,分24h、白天、夜间分别统计。(2)评价标准:高血压疗效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版》的规定[2]。
2 结果
ABPM发现,白天血压正常,夜间高血压者4例;白大衣高血压5例;隐匿性高血压2例。通过偶测血压评价高血压疗效不准确者6例。
3 讨论
3.1 “非杓型”血压 结果显示:白天血压正常,夜间高血压者4例。夜间高血压为“非杓型”血压,可加重靶器官损害,其危害较杓型高血压更大[3]。有研究发现夜间血压下降程度是独立于24h总体血压负荷和其他心血管的危险因子[4],夜间和日间的SBP/DBP每增加5%,则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上升20%。本研究中就有4例被测者是夜间高血压,其中有2例有脑梗死病史。
3.2 隐匿性高血压 本研究发现隐匿性高血压2例。隐匿性高血压指孤立性动态血压升高,患者在诊室内血压正常,动态血压或在家中的血压升高的临床现象。常被人忽视而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易对心脑肾靶器官造成损害。随着ABPM的应用,隐匿性高血压检出也越来越多。本研究2例隐匿性高血压均是平时偶有头晕、头昏表现,在ABPM或体检时方被发现,因此对隐匿性高血压应当接受严格的监测使其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3.3 白大衣高血压 本研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5例。“白大衣高血压”也称“门诊高血压”,是指去医院就诊,在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测血压或24h ABPM时血压正常。有研究发现约28%的人存在白大衣效应,在女性中更明显[5-6]。本研究中5例白大衣高血压中,4例是女性,其中有1例女性己服药达10个月因降压效果不好来诊 (每次到诊所测压均高于正常)。医生考虑是白大衣高血压,让其停药1周后应用ABPM而确诊为白大衣高血压。因此,首诊为高血压的女性患者要注意鉴别,以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临床观察,在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曾有过白大衣高血压的占12%~50%。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和警觉反应有关;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持续性高血压的前奏,与性别、体质量、血脂、血糖、吸烟等密切相关。因此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就要给予行为干预,如减肥、健康饮食、运动、戒烟等。
3.4 偶测血压的局限性 本研究中有7例高血压患者在评价高血压疗效时与平时偶测血压不同,这7例患者在平时偶测血压时,血压均在130/80mmHg以下。在ABPM时24h平均血压高者5例;白天血压正常,夜间高者2例。每人每天的心搏数与血压值达10万次左右,将某一时间获得的偶测血压值代表总体血压水平往往有相当大的偏差,因此当评价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时,24 hABPM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被测量者24h血压变动情况[7]及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波动变化规律,从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8]。
综上所述,偶测血压只能反映当时测量时的瞬间血压水平,而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具有方便、变异性小、能监测24h血压等优点[7]。但也有局限性,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动态检测,动态血压值尚无统一标准,且检查费较贵。因此,选择哪种监测血压方法用于高血压的诊断、评价高血压的疗效,要根据情况而定,要做到即不浪费医疗资源过度检查,又能很好地控制血压。
1 吕惠芬.宁波市姜山社区2007—2008年原发性高血压428例社区项目管理效果评价 [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2):63-64.
2 Okhubo T,Hozowa A,Yamaguchi J,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nocturnal decline in blood pressure in subjectswith and without24-hour blood pressure.the Ohasama study [J].JHypertension,2002,20:2183-2189.
3 杨玉萍.不同服药方法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7):1142-1143.
4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年基层版)[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0,18(1):23-24.
5 李静,华琦.白大衣高血压在不同类型人群中的发生率 [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3,24(2):142-143.
6 谭学瑞,潘红星,李玉光.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同步检测的临床价值与可靠性研究 [J].高血压杂志,2005,13(4):217-218.
7 王薇,赵冬,孙佳艺,等.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2):984-987.
8 滕瑛珏,刘传荣.动态血压与高血压防治[J].实用全科医学,2008,6(6):62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