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梗死患者的诊断分析
2013-08-15张红
张红
脑干梗死是指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中脑、脑桥或延髓缺血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随着影像学的进展,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死并非少见。脑干梗死的病因较多,损害部位的不同,发生梗死后临床表现十分复杂,有相当一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收集我院2010 年7 月—2012 年4 月住院治疗的30例脑干梗死患者,对其诊断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 例脑干梗死患者,其中男20 例,女10例; 年龄42 ~81 岁,平均58.6 岁。既往病史: 高血压23 例,糖尿病19 例,冠心病15 例,否认有任何病史者2 例。有大脑半球梗死灶伴发脑干梗死者11 例,无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者19 例。30 例患者均做颅脑MRI 检查确诊,腔隙性脑梗死22 例,其中可见脑桥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综合征) 6例,脑桥旁正中综合征(Foville 综合征) 2 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综合征) 4 例,大脑脚底部位梗死致大脑脚综合征(Weber 综合征) 1 例,脑桥基底部梗死致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1 例。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典型的脑干梗死患者18 例,占60%,表现为交叉性瘫痪、Horner (霍纳) 征、眼震、核间性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典型的脑干损害; 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12 例,占40%,表现为头昏、头痛、肢体无力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证明,无典型脑干损害表现的患者均为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直径均<1.5cm。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 检查 脑桥梗死者19 例,占63.3%,其中基底部、旁正中部11 例,被盖基底部5 例,被盖部3 例。中脑梗死8例,占26.7%,其中中脑大脑脚底6 例,顶盖部2 例。延髓梗死3 例,占10.0%。本组除10 例为单发脑干梗死外,20 例均合并其他脑区的梗死,多合并基底核区、小脑、丘脑、枕叶区脑梗死。30 个脑干责任病灶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或小片状。T1WI 显示病灶21 个,呈长T1 信号,阳性率70%; T2WI 显示病灶30 个,呈长T2 信号,阳性率100%; FLAIR 显示病灶30 个,均为高信号,阳性率100%; 弥散加权成像(DWI) 显示病灶28 个,均为高信号,阳性率91.2%。11 个陈旧病灶均呈长T1、长T2 信号,FLAIR 高信号,DWI 未见信号改变。
2.2 典型脑干梗死组与不典型脑干梗死组病灶分布比较 典型脑干梗死者18 例,其中脑梗死5 例(27.7%) ,脑桥梗死10 例(55.6%) ,延髓梗死者3 例(16.7%) ; 不典型脑干梗死者12 例,其中中脑梗死3 例 (25.0%) ,脑桥梗死9 例(75.0%) 。两组脑桥梗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3 讨论
Fisher[1]和Tuszynski 等[2]进行的尸体检查 (Fisher 做了1042 例,Tuszynski 做了2859 例) 中发现,腔隙性梗死灶在脑桥中发生率较高,仅次于基底核,以脑桥的腹侧和中间较多,中脑的腔隙性梗死灶相对少见,而延脑腔隙性梗死灶更少见。从本组分析结果看,病灶分布以脑桥最多(19 例) ,其次为中脑(8 例) 和延髓(3 例) ,与上述观点基本相符。
脑干梗死大多由于椎-基底动脉分支或其分支血管发出的直径150 ~200μm 以下细小深穿支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由于脑桥旁正中动脉供应脑桥血流,穿通动脉容易出现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等慢性损害,而且缺乏相应的侧支循环,因此脑桥发生梗死。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以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和感觉障碍、脑神经损害多见,脑神经损害中又以前庭蜗神经损害多见。脑干部位的前庭神经核较表浅,对缺血敏感,前庭神经核及其传导通路的缺血很容易出现头昏、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多支脑神经损害也时有发生,如果梗死面积较大或为脑干双侧病变,则容易累及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脑干损害表现不典型的原因主要是脑干结构复杂,脑干内的传导束相对分散,在不同平面有时靠拢,有时又散开,所以,其受损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取决于病变的水平、部位、范围和性质等诸多因素[3]。本组一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易与大脑半球梗死混淆。其原因可能为: (1)脑神经核以上的脑干病变或病灶接近中线,损伤尚未交叉的皮质脑干束; (2) 梗死部位在中线附近,病灶周围水肿波及对侧脑神经核。本组无定位体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以头晕为主,脑干上部的病变多伴有发作性视物改变、短暂意识丧失、躯体运动及感觉障碍,而脑干下部病变多伴有短暂构音障碍、舌面部异常感。
由于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颅脑CT 检查的快速廉价,可作为初步检查,从而早期排除脑出血,但脑干梗死灶检出的阳性率低。颅脑MRI 检查具有图像清晰、无伪影、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它诊断脑干梗死相对颅脑CT 有极大的优越性。尤其是DWI检查,因其成像原理能早期发现急性脑梗死,同时因其信号强度的有时限性,从而有助于区分责任病灶。超急性期(发病后6h 内) 及急性期(发病后6 ~72h) 脑梗死在DWI 上显示为高信号,亚急性期(发病后3 ~10 d) 显示为略高信号,而在T2WI 及FLAIR 序列无相应变化。据文献报道,DWI 在发病39min 就能捕捉到病灶[4],其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5]。回顾本组颅脑MRI 检查结果发现,脑桥T2WI 高信号、T1WI 低信号改变不一定都是脑桥梗死,即所谓的脑桥假梗死征象[6]。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发生在大脑半球的病变使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受累,导致位于脑桥的神经元轴突发生华勒(Wallerian) 变性,造成这种影像学表现,但这部分患者多不存在相应的脑桥损害体征。
综上所述,脑干梗死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不典型,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区分。考虑存在脑干梗死可能的患者,建议行颅脑MRI 检查明确病变部位,除常规序列外,应做DWI。这对于明确诊断、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1 Fisher CM. Lacunes: small,deep cerebral infarcts [J]. Neurology,1965,15: 774-784.
2 Tuszynski MH,Petito CK,Ievy D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hologically verified lacunar infarcttions [J]. Stroke,1989,20: 990-999.
3 王荔,宋素梅,宋艳玲,等. 脑干梗塞的临床特点与MRI 检查特征[J]. 中国医师杂志,2001 (3) : 597-598.
4 高山秀. 通过MRI 弥散加权影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J]. 日本医学介绍,2001,22 (4) : 148-149.
5 高保安,刘忠,王凤鸣,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 (12) : 887-889.
6 Uchino A,Takase Y,Nomiyama K,et al. Brainstem and cerebellar changes after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Err Radiol,2006,16: 59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