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教育经费优化机制研究*

2013-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

陈 洁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一、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紧缺的原因剖析

(一)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够。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属性,它的受益者是社会。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应成为高等教育投资重要的承担者。尽管各级政府已经逐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仍未能达到《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4%要求,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现行的分级财政体制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对政府责任的划分不够明晰,在部属、地方高校之间投入形成较大差异。政府财政拨款明显向“985”“211”等重点院校倾斜,不利于地方普通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筹资能力欠缺。当前,我国地方性院校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拨款、以学杂费收入为主的教育事业收入,自筹资金的能力薄弱,融资渠道单一。高校普遍缺乏市场经营意识,产业收入、服务性收费、社会捐赠等其他收入占据经费总量份额较小,创收潜力有待进一步拓展。地方性院校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充足生源,在校舍扩建、人才引进上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同时,为达到教育部本科“迎评”工作各项指标的要求,在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方面也重点加大了相关经费的投入。这些经费开支绝大部分需要地方高校自身筹措资金予以解决。于是,向银行贷款成为地方高校缓解日益扩张的资金缺口的无奈选择。随着还贷高峰的来临,高额的本息支出将使地方高校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发展举步维艰。

(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高校教育资源包含资金、资产、师资力量、图书资料、教育科研设备等,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目前,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欠合理,重视校园扩建、宿舍改造等硬件设施建设,教学经费的投入总量不足;重视资金的投入与设备的购置,忽视对资产、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效益的评价。教育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资源、设备重复购置、闲置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地方高校教学、办公用房等公共资源仍免费使用,尚未合理有效分配,利用效率低;水电等能源浪费现象也较严重。这些成本无辜转嫁为高校教育经费开支,无形中增加了高校的经济负担。另外高校行政手续冗杂,管理人员过多,工作效率低下,人员经费比例过高。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已成为地方高校缓解经费的迫切需要。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地方高校的财务管理基本停留在“报账”层面,过多的强调服务职能,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由于个人单位责任意识淡化,只管借款,缺乏冲账意识,科研项目普遍存在结题后仍挂账现象。只重视各项经费的标准控制,对经费的使用效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忽视资金的绩效。

(五)学生欠费、应收及暂付款“挂账”现象较严重。学生缴纳的学费成为大部分地方高校教育自筹经费的主要来源。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较为普遍,欠费金额庞大;应收及暂付款中长期“挂账”、“呆账”现象较严重,大量占用了高校的流动资金,严重影响了高校经费的正常供给。

二、优化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的途径

(一)适度规模,总额控制。地方高校要适度控制规模,不能盲目的扩建、招生,应使高校的发展与社会需要、地方财政实力相平衡,与地方GDP的增长相适应。从总体上控制整个经费盘子的大小,使教育经费需求规模适度。高校基本建设项目规划应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基本建设规模应与学校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规划、量力而行。项目立项前应加强可行性论证,杜绝盲目扩张,以减轻学校资金压力。

(二)多元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鉴于中国的实际,短期内让政府拨款弥补多年来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不足4%的资金缺口不太现实。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多元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成为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因此,地方高校在努力争取政府投入的同时,更应主动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开源”。

1.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拓宽创收渠道。高校是人才技术密集的单位。地方高校应紧密联系所处地方实际,结合自身专业设置的优势,抓住机遇,开展各种多层次办学,如:自考函授班、专业学位教育、各种等级考试辅导班,使各类学院的预算外收入实现增长。努力提升科研、社会服务水平,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积极参与地方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业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利用高新科学技术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地方企业;通过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地方的企业、行业培养特色人才;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化培训,提升地方人才素质;利用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促进地方发展,服务地方企业,在获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经费支持的同时也增加高校经费创收,实现共赢局面。

2.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校办产业。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分别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地方高校要因地制宜,将地方政府的资源、政策和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紧密结合,搭建产学研用互动平台;因校制宜,根据学校的学科与科研优势,加强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特色产业集团。高校资产公司应发挥中间平台作用,鼓励并创造条件将学校的科技成果予以内部转化,应用于校办企业生产,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

3.吸收社会捐赠。社会捐赠是指高校从社会各界获得的捐赠赞助资金,也是增加高校收入的一个途径。地方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团体、企业、校友的宣传联系工作,建立捐赠文化宣传平台,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捐赠文化;通过成立校友办、大学基金会等组织机构,配置专人负责捐赠筹款事宜,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来支持和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经费管理,节约能耗

1.实行财务分级管理,调动基层单位积极性。要理顺院校两级财务关系,制定合适的校院两级分配标准体系,赋予学院适当的财务管理权、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使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最佳状态。

2.加强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首先,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资金需求计划。预算安排应具备长远性、连续性,要在紧缩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确保一般。预算的编制实行精细化、科学化。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项预算支出项目,杜绝“无预算、超预算”的现象和随意变更预算内容、扩大预算范围的现象产生,真正实现预算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对经费开支实行绩效评估,促使各项经费用在实处。

3.控制经费支出,节约经费成本。在教育经费紧缺的现实情况下,地方高校需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从严控制各项经费开支,对支出项目进行精细化核算,加强成本分析、控制,以较少的成本获取最佳效益。其次,加强能耗控制。根据部门、学院的职工人数、学生人数核定办公教学用房面积,从使用部门或学院经费中扣除资源占用费,通过有偿使用政策盘活闲置房产,控制新的基建投资项目,减少学校基建开支。全员定额配比部门、学院水电、通讯费等办公费用,超出部分需向学校缴费。运用经济手段促使全校职工厉行节俭,有效防止资金能源的浪费。

4.积极催收各种欠款。学费是地方高校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及时收缴学费有利于减缓高校的资金压力。高校财务积极定期进行财务清查,做好包括学生欠费与应收及暂付款在内各项欠费的对账和催收工作,对长年挂账、呆账及时予以清理。及时更新财务软件,设置项目经费预警系统,自动冻结过期的科研经费,积极盘活闲置资金,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既有利于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实现资本节约,降低教育成本。首先,教育经费的使用要统筹规划、确保重点、兼顾一般。根据项目性质的轻重缓急,分阶段逐步投入实行,将经费重点向教学科研领域倾斜。其次,合理配置岗位,减少人员经费开支,精简行政机构,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编制,实行绩效考核,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再次,尝试实行设备资源共享机制。高校与高校之间,各学院之间贵重的教学科研仪器、语音实验场地、体育设施可相互开放、有偿租赁,实现资源共享。第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地方普通高校的定位决定其首要任务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这也是决定地方高校能否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重要条件。地方高校应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方向,培养地方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第五,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地方高校应树立长远目标,注重可持续发展,充分保障教学经费的投入,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只有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学生,获取良好的社会声誉,才能吸引更充足的生源保证稳定的学费来源,从而形成良好的资金循环。

(五)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控制举债规模。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认为“公立高校是事业单位,政府不会坐视高校倒闭”的思想意识浓厚。遇到较大的资金缺口动辄就想到银行贷款。向银行贷款已成为高校缓解资金缺口的普遍方式。虽然向金融机构借贷可为高校提供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确保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但高额的利息支出也使高校背负沉重的资金包袱。因此,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估算贷款需求量,严格控制举债规模,把贷款规模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将偿债能力纳入高校的年度收支预算收支计划中,确保还贷资金到位。合理安排贷款结构,结合短期、中期与长期贷款的特点,降低资金成本,规避财务风险。高校应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标分析来评价学校的偿债能力和风险水平,切实降低债务风险。

(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地方高校应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选择适合高校特点的后勤改革模式,将后勤服务与市场机制结轨,以后勤服务集团为依托,以现代化管理作为运作手段,实行社会化、企业化管理,提供有偿服务,合理收费。鼓励支持后勤服务集团将拥有的资产、设备与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在做好校区范围内的后勤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既支持和保障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增加高校的创收收入,推动地方高校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基于SPSS探究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影响因素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