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013-08-15胡帅
胡 帅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世界,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给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么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基地,是依靠向社会输送满足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才而生存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今高校既有社会环境的冲击,又有学生管理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传统教育观念中,受教育者是作为教育者的对立面、作为简单的教育权力的承受者来对待的。高校管理者对受教育者实行的是单向的、强制性的管理,而学生则只能一味的服从管理,而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学习者在学校生活中所享有的基本权利都被无情的践踏了。但是,按照当代管理理念,高校管理者对学生实行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全面发展,是为了维护学生权利与利益,但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
第一,高校与学生之间地位不平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首先就体现在观念层次上。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管理者一直把学生作为简单的被管理者来对待,忽视了学生作为校园生活的主人,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不仅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而且对高校管理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以往高校与学生关系定位于一种类似于上下级的关系,学生除了单纯的服从管理,接受相关的奖励和惩罚以外,其主体能动性被无情的忽视了。其次在制度层面上。一方面,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有关高校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时没有从法律上明确界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另一方面,以往制度某些条款偏重义务而忽视权利。我国以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过分重视管理的效率,过分强调学生对制度的遵守与服从,忽视了学生作为法律主体应当享有的权利与自由。
第二,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各高校的模式都差不多,都是学生——辅导员——系或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校学生处——校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各级权责不明确,学生管理的目标甚至变成了学生遵守秩序,学校不出事,而不是为学生服务。同时,目前一些高校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十分单一和强制,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辅导员工作量大、难度大。而在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工作又显得琐碎,学生管理目标不明确、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学生管理指导思想和内容的简单化、经验化现象突出。
第三,高校内部的学生管理队伍存在问题。首先,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学生管理队伍的数量不足,导致了辅导员工作强度、难度更大,于是大部分辅导员只能管理表面化、数量化的东西,对学生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乃至心理问题根本无暇涉及。其次,管理队伍质量不高。目前高校辅导员多数采用留校生,以解决短缺问题。很多管理人员首先就不具有相关教育类知识,只懂得运用行政办法管理学生,更不具备相关的心理知识,再加上缺乏经验,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难题根本无法解决。同时,高校对学生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高,待遇问题也不能得以很好解决,严重影响管理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达不到应有管理质量,且年龄比较轻,缺乏管理经验,甚至根本没有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而是考虑如何变动工作,造成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不稳定性。
第四,社会、家庭环境和教育改革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小就享受着比较优越的家庭生活,受到呵护和照顾比较多,一方面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差;另一方面从小养尊处优,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由于生活在“温室”之中,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差,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加之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从数量上给学生管理带来了难题;另一方面,收费标准的提高、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的加剧,造成高校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多,在质量上给学生管理也带来了难题。其他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如网络带来的利弊问题;针对大龄学生的身体条件的体育考核问题;已婚大学生的生育问题;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等等。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矛盾和问题都是不容回避、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教育发展要求以及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管理工作者也因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就我院情况分析,从改革和创新角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第一,从观念上改革,变“管理”为“服务”。针对前面所谈到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管理观念问题,我们首先就要转变观念,一方面,变“管理”为服务。从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要改变以往那种强调管理,强调学生遵守规则、服从命令的思想,要明白学生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决定,努力维护同学们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变“管理”为引导。从被管理的学生来说,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培养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
第二,突出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进入大学阶段,大学生主体意识即个体对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管理和教育尽管有被动的一面,但也有渴望获得自由发展、主动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另一面,它既希望得到周围同学的尊重,也希望得到老师和社会的认可,因此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改变学生在管理中的从属和被动地位,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选择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讲正气、讲原则、真心为学生服务,学习成绩好且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做学生干部。
其次,要培养好学生干部。不要认为选好学生干部任务就完成了,还应该注意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培养。注意培养学生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利用自己的组织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给学生干部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干部健全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努力超越自我,善于配合其他干部的工作,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上的得失,培养他们“成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
第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学生管理专家队伍。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几年来,高校学生队伍建设在人员数量、整体素质、专业培训以及职称待遇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队伍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且从高校学生工作专职队伍现状看,他们大多数是毕业就从事学生工作,不但理论修养不够高,对从事学生工作所需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专业化程度低。因此,建立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科,培养学生工作的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主要是指要有一定的教育基础知识和心理基础知识。学生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了解相关的教育规律、学生心理特征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广泛涉及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招收学生管理工作者时就要加上相应的约束条件,招到符合条件的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
其次,在职学生管理工作者也要继续学习,接受各种在职培训,吸收各种最新的学生管理知识以及及时的交流管理经验。同时,现代社会变化迅猛,我国教育也正接受着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当前新的思潮和学生中新的活动有所了解,有所关注。
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是校园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者,责任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在保持教师教导学生模式的同时,还要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对学生施加影响和引导。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对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做出整体规划,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明确岗位职责与目标,工作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培训和教育,鼓励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加强学习、加强研究,不断创新、实践,成为学生管理的专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问题值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深入研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4.
[2]周国财,秦晓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探索[J].科技与管理,2004,(2).
[3]魏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J].教育与职业,2005,(1).
[4]阮李全.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文关怀[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