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交融互动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3-08-15郭明侠
郭明侠
(大庆实验中学 科研处,黑龙江 大庆 163316)
一、“知”“情”交融互动教学艺术方法的效能
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说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那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没有与这些理念相适应。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过程仍然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过程,尤其是政治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以传授知识或者说传授考试知识点为主,学生以牢记和运用考试知识点为目的,素质教育要求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被很多教师忽略。但我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学的方法得当,特别是把教学方法上升到艺术层面,无论对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是对高考目标的实现都是事半功倍的。我在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知”“情”交融互动的教学艺术方法,既可以改变僵硬的、完全应试的课堂教学,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知”“情”交融互动教学艺术方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综合能力为根本,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为资源,用引导、探究、感受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问题的热情。通过以情引导、以知探因、知情交融、知情互动等环节,让知识和情感产生交融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得到创造性地发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加深了对问题的了解,又事半功倍地掌握了所学知识,提高了教学效能。
二、“知”“情”交融互动教学艺术方法教学过程
“知”“情”交融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连贯的过程,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画面。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出发,用饱满的热情和激动人心的开场来引导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学生则怀着对问题的疑虑、渴望对教师所描述的问题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情绪、感受、知识和问题,激发出学生对学习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情素,师与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主观能动性共同创造一个奇妙的理想世界,学生有了感受的体验,有了对问题的了解和见解,有了对现实的思索,态度、情感、价值观有了升华,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具体来说有以下步骤:
1.以情引导:教师以最饱满的热情进入角色,调动自己全部活力,以情感和知识、想象主导课堂,并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出发,设计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联想,并列举、描述相关的生活经验。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调整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动向,教师的引导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我讲什么是文化这一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里面的一个情景:白云对黑土说: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你咋这么没文化呢?我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白云说的“文化”指的是什么?于是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指的是知识,有的说指的是修养,还有的说指的是教育程度等。于是,学生对“文化”这一问题就有了探究的渴望。
2.以知探因:教师要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机诱导学生探索所描述的生活经验中体现的一般道理,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道理,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把握教学方向,引导教学进程。在讲到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这一问题时,我们让学生们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行为方式进行对比,学生们则热烈反应,说出了很多东西方人们的行事风格差异,从而加深了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记忆。
3.知情交融:学生对学习的问题产生了热情,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时,教师利用知与情交融而创造出的气场引导学生寻找相似点,学会归纳、概括和总结,通过个别事例,从中获得一般道理启发,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把一般的生活道理上升到所学习内容的原理上来,训练学生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例如,讲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人们不是被动的接受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人们总是接受自己所认可的文化的影响。这样,把哲学的思想与文化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结合,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既加深了理解,又懂得了要有选择地接受。
4.知情互动: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总结,并引导学生以所获得的知识回过头来分析具体事物,由抽象到具体,加深对重大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例如,对文化的理解,通过对现象的讨论和探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明确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等。
三、“知”“情”交融互动教学范例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片断一:
师:期中考试后这段时间我比较忙,有好多事情要做:备课、讲课,管理班级,同你们谈心,接待家长来访,开会,写论文,学习专业知识,有时,我真不知道该做什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我的这种情况?
生A:老师,我有这种情况。期中考试之后,我感到我的外语很差,我想把外语提高一下,我就研究语法,可是我发现我的阅读很差,我又大量地阅读,我又发现我外语背得不好,很多东西都没有记住,我又找时间背外语,可我又觉得我的完形填空做得不好,我又想练习完形填空。这段时间,我一会儿抓这,一会儿抓那,结果,什么都没搞好,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好,你的外语学习提高到底应从哪里入手,一会儿我们大家帮你解决。下面我们大家再谈一谈类似这样的亲身体会,或是他人的经验,或是历史上的典型事例。
生B:我爸爸是警察大队长,工作特别忙。前一段时间,他们队执行了很多任务:“72小时行动”、“打黑行动”、还要处理日常事务。上一周,他管辖的区出了一起人命案,社会影响很大。于是,我爸爸就把“打黑”组的精兵抽调出来,集中处理人命案,案子很快破了,我爸爸受到了表彰。
师:那么多事要做,但你爸爸没有慌乱,而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生B:是这样,他的工作现在开展得很顺利。
生C:我爸爸从事对外贸易工作,不久前,他们公司有一宗大买卖,可以和印度尼西亚做,也可以和俄罗斯做,还可以同美国做这笔买卖。一时,我爸爸拿不定主意了,后来,经过再三分析和考虑,最后决定,放弃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专攻美国,因为,只有同美国做成这笔买卖,公司的其他事情才能顺利。
师:也就是说,你爸爸在三个国家中找了一个重点来突破?
生B:是的,现在已经接近成功了。
师:祝愿他取得成功。其他同学……
生D:我们的省示范高中学生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学习、工作、锻炼身体、休息、娱乐、人际关系处理、发展特长、劳动等,在这些事情中,我认为我们还要以学习为主。
师:以上我们几位同学谈了自己的体验和亲人的经历,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在大家所谈的这些事例中,有没有包含共同的道理?
生:有,我觉得这些事例都提醒我们,当有很多事情要做时候,要找出一个主要的事情做。
生:一个人总会有许多事情,在众多事情里,肯定会有一个急于要做的事情,只有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才能把其他事情也办好。
生: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
师:好,大家说得非常好,很多事情要解决,但必须找到重点。那么,同学们现在结合我们要学习的教材内容说一下,工作中的这个重点,在哲学上意味着什么?
生: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哲学上所讲的主要矛盾。
片断二:
师:刚才我们大家分析和概括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个原理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实践意义非常重大。用杜甫的一首小诗来概括它的意义,“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师:和这首诗的意思差不多的还有一些成语、俗语等,大家说说看。
生:牵牛要牵牛鼻子。
生: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生:纲举目张。
生:好钢使在刀刃上。
生:不能丢西瓜拣芝麻。
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生:画龙点睛。
师:这些成语或俗语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中心和关键。
生:即,解决矛盾时,必须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只有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生:抓不住主要矛盾,就不能把整体事情办好。
师:那么,什么是主要矛盾?有主就有次,什么又是次要矛盾?根据前面的事例,我们现在试着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下一个定义,不一定很严密,只要能说明问题。谁来试一下?
教师的开场是以情引导学生,教师把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生所熟悉的家长的生活现实摆在了课堂讨论中,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们不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来,不但能说出自己的亲身感受,而且,还能用他人的经验来说明问题,“知”和“情”的交融互动,从其课堂气氛来说,生动活泼;从师生双方作用来说,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探析典型事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会十分深刻,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获得知识和感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