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3-08-15郑学敏
郑学敏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山西临汾041051)
一、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我们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高职教学教育中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从宏观智力开发的角度来看,教育决不能只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出知识型的学生,而应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传授知识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增多,但知识并非等于智力,更不是学生能力的标志。只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出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想像能力,提高学生在复杂事务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知识竞争时代,不断迅速地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达到不断开拓进取,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践出真知”,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中,不能事事要求学生去实践,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在短短的学习时间内,获得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成果,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根据人的知识规律:“实践——认识——实践”,即“一个正确的知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因此,组织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在实践中,可以加深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这正是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促进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许多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的思维又是建立在直观获得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再加以分析、概括,既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又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获取的新知识,掌握得特别牢固,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概念,帮助他们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质量。通过动手动脑,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实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花费大,尤其是理工科,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但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这对理工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不能完全依靠校外实训基地,一是企业不愿意接受没有基本技能操作的学生;二是学生到企业去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容易造成学生“放羊”,尤其是“3+2”的高职生,自我控制力比较差,贪玩;三是学生只能跟着某个师傅进行单一工种或技能学习,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在校内掌握一定的技能操作,然后去校外进行顶岗实习效果会更好。加大校内实践教学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思考、设计、实验、实训操作等环节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2.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有所改变,但在教师评职称、校内岗位设置方面仍然不够重视。教师评职称强调学位点、重点学科、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许多高职院校把实验实训技术人员视为教辅人员,认为实验实训技术人员的工作就是保管仪器设备,准备实验,协助教师带实验,是低层次的教学。岗位系数低,待遇低。有的学校有自己的校内实训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技能训练。但计算课时量的时候明显少于理论教学。造成没人愿意去当实训教师。在课程建设上也加大理论教学、科研的投入,而忽视实践环节的建设。
三、坚持项目驱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措施
项目驱动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的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项目开发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教学项目组织教学活动。笔者认为,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项目驱动教学法有如下特点:一是传统教学法一般采取灌输式,而项目驱动法必须采取启发式。二是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项目驱动法教学,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处于主动探求的地位。三是传统教学的课堂是单一封闭式,而项目驱动教学的场所是现场开放式。四是传统教学法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完整和连贯,而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类型
项目驱动教学的项目主要有三类:一是课堂项目和活动项目。二是指定项目和自选项目。三是基础项目和综合项目。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1.项目的选择
项目的选择是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驱动教学的效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知识内容的包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项目时要提炼课程的重点,要涵盖各章节的教学知识点,使选择的项目具有典型性。二是难易程度的兼顾性。太难,学生无从着手,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易,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一方面既要兼顾教学任务的需要,又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既要兼顾成绩好的学生,满足这类学生的求知欲;又要兼顾成绩较差的学生,保护这类学生的自信心。三是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项目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主观努力,又要考虑到项目实施的客观条件。如:基地、设备、资料、信息等,使选择的项目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借助已有的客观条件顺利实现。四是就业岗位的适用性。项目的选择还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社会需要,使学生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学到的操作技能、实践经验在今后的就业岗位上对得上口,用得上手,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项目的分解
项目选择后,教师还要结合课程的知识要点,将一个或多个综合项目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项目,再将每个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下达任务单,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若干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在任务分配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概括地讲明各项目所要涉及的知识要点或可能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更适合的任务。再者,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比较容易掌握和运用涉及事实;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比较容易掌握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解答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好(策略)的问题,要合理搭配,取长补短,使之成为一个最佳的团队组合,发挥每个人的智能特性。
3.项目的实现
在项目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使每个项目小组独立完成项目的计划、设计、实现、评估,使每个学生在完成各自的项目任务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勇于创新,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调合作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效果。
4.项目的评估
项目评估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点评。要将传统教学中对纸质试卷的评价转变为对项目成果的评价,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对项目成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而且要对实现项目的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项目评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四)项目驱动教学实践法的效果
实践证明,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加深了书本知识中抽象概念、原理的记忆和理解,并学会了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整合、重组、运用和创新。在学生的头脑中,基础理论知识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做的来的项目实体。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计划、设计、实现、评估的过程中,必然要复习课本知识,还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图书等资料,进行自学自研,更要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自研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3)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在项目小组有分工、有协作,小组内互相学习,共同研讨,集体攻关,使项目得以实现,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共事,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践,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也使学生更接近于社会实际,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比较容易实现自己就业岗位的选择。
综上所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有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这个培养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各个部门都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为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1]郭玉梅.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3]蒋波.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J].百家论苑,2012,(5).
[4]吴云.希望更多年轻人认识本体心理学——访安东尼奥·梅内盖蒂教授[N].光明日报,200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