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中解析英美文学宗教文化的特点*
2013-08-15范洁
范洁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8)
在英美文学的创作过程当中,文学与宗教实际上实现互依存,相依影响的有机整体。在许多文学作品当中我们随处可以追寻到宗教文化。英美等西方国家,基督教思想与圣经文学传统对于他们的文学创作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确立了宗教文化在西方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艾略特先生曾经给就基督教对文学创作的意义作出了分析,“当人文主义在西方国家的文学创作是若隐若现的,而基督教却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对英美文学创作产生了延绵不断的影响”。作家们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渗透宗教理念,在许多文学作品当中读者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基督教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对于作品人物的刻画以及环境描写的影响。艾米丽·勃朗特生平唯一一部小说作品《呼啸山庄》就是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勃朗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因此在孩童时期开始就伸手基督教文化的熏陶,这也为她日后的创作买下了伏笔。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基督教的思想意识早就已经在艾米丽·勃朗特的心中根深蒂固,对她日后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说当中的许多背景都引用了圣经的原型,无论是人物情节的构思,自然环境的刻画,还是各个小说意向环节的深入剖析,都可以追溯到圣经的原型当中,艾米丽·勃朗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真实的为读者勾勒出一片辽阔的想象天地,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以为美国的文学家曾经这样评论过“圣经几乎包含了所有英美文学创作的故事原型,是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当人们在阅读《呼啸山庄》中浓郁的圣经情节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引发这样的思考:艾米丽·勃朗特创作小说的思想倾向是什么,而她对宗教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在过去的大多数文学评论当中只是从表面上就圣经对小说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没有对艾米丽·勃朗特本人的思想倾向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本文主要从人物情节和环境的角度来探讨《呼啸山庄》中英美文学宗教文化的特点。
一、环境
在《圣经·创世纪》当中华美的伊甸园是亚当和夏娃的幸福乐园,里面长满了品种丰富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的森林,妩媚娇艳的花朵,还有那树上可口的果实无一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伊甸园当中有一条河流,河水清澈透明,养育着伊甸园里面的花草树木。在伊甸园里面生活的人们是幸福的,每天都在无忧无虑的享受着上帝的恩惠。可以说伊甸园是上帝创造的一片专属于人类的乐园。在艾米丽·勃朗特所创作的《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爱情的萌芽地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平原,这与圣经当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大相径庭,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背景描绘上的差异性,实际上是对伊甸园原型的逆向思考过程,与此同时也是对圣经原型所产生的一种反叛性应用。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公尽管整日在这片土壤贫瘠,荒无人烟的草原当中漫步,却也无时不刻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而这与圣经当中的郁郁葱葱,令人赏心悦目的伊甸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度倾斜的枞树,瘦削的荆棘,深深地嵌在墙里的矮小窗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艾米丽·勃朗特的严重,文明和沉浮的宗教信仰带给人们的实际上是束缚和心灵上的摧残,而这些比起恶劣的自然环境要可怕的多得多。宗教文化原本应该是人们生存的信仰和信念,应该是令人心驰神往,帮助人们救赎自己的工具,然而在当时腐朽的宗教制度却成为了束缚人们心灵的罪魁祸首,圣经中所描绘的美好的伊甸园也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渐渐退化成为了一个让人们闻之变色的荒原。在《呼啸山庄》中所描绘的那篇荒原实际上是残酷可怕的社会环境的折射,男女主人公为了逃离世俗的压迫,选择了原理家庭逃亡这片荒原,这片荒原是属于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精神伊甸园,只有在这个地方,他们才能够抛开世俗的杂念,轻松自由的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作者将荒原与伊甸园进行对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是艾米丽·勃朗特对当时世俗观念和宗教制度的反叛心理表现。
伊甸园当中着重刻画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就是“树”。仔细品度过《圣经》的人肯定知道,上帝为了让亚当和夏娃解决温饱问题,还在伊甸园里面栽种了许多树木,它们或婀娜多姿、风姿绰约,总是令人感到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在高高的树上还结满了许多诱人的果子。而艾米丽·勃朗特在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原中,“树”这一意象却是被扭曲了的,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在恶劣的环境下自然长成。由于常年经受着狂风骤雨的洗礼,因此山庄里所种植的树木无法直立的生长。小说的树木与伊甸园里面的树木生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扭曲变形、倾斜歪倒;一边是直立挺拔、郁郁葱葱的生命源泉。在小说中,树木的本性实际上是人性的象征,是希斯克利夫这一人物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人物情节
《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尽管一直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饱受世俗观念的束缚和折磨,然而他们之间美好的爱情却与圣经当中亚当和夏娃的爱情故事是有着极其相似之处的。亚当和夏娃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为了让他们能够幸福永远的生存下去,上帝还特意建造了伊甸园,在伊甸园里面结满了生命树和智慧树,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树上还结满了许多诱人的果子。而上帝曾经嘱咐过亚当和夏娃二人,千万不要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一旦服食了将会立即丧失掉生命,然而邪恶的蛇千方百计引诱他们偷食禁果。就这样他们二人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犯下了原罪,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希斯克利夫是呼啸山庄肖恩先生领养回来的孤儿,经常遭受到旁人的欺凌和虐待,尽管希斯克利夫没有享受到公平公正和良好的待遇,但是在痛苦当中总算也是寻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伊甸园,他可以和女主人公凯瑟琳在荒原当中忘掉一切的不愉快和痛苦。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长久的延续下去,当希斯克利夫听到凯瑟琳的一席话“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身份”时,犹如晴天霹雳,悲痛欲绝。缺少了公平和唯一的精神财富——爱情的希斯克利夫毅然决然的选择站在上帝的对立面,渐渐演变成为了恶魔,而这一恶魔形象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和宗教制度摧残的必然产物。实际上,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一直都对上帝充满了崇拜的感情,他认为他是公平,正义和真爱的化身,年轻的他尽管处处受人排挤,但是心中仍然充满了爱。当女主人公凯瑟琳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继承人林顿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背弃真爱这一事实。希斯克利夫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托,满怀着憎恨,报复和野心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的离开尽管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但是在他的心目中尚存着对爱情的一丝幻想,他仍然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所做的一切报复和罪恶的行为都会遭受到上帝的惩罚。尽管他在报复的那一刹那间尝到了快感,但是更多的时候他都饱受着在情感上的折磨,直到他离开人世间的那一刻都不能够被幸免。伊甸园当中亚当接受的惩罚是无止境的耕作,而希斯克利夫所遭受的惩罚却是来自于精神和心灵上的摧残。凯瑟琳是作者笔下崇尚自由、不受世俗目光影响和宗教束缚的新时代女性。然而像夏娃没能抵制得住蛇的诱惑一样,凯瑟琳的爱情仍然没有抵制住世俗的诱惑,最终只能向现实世界低头。最终凯瑟琳不堪心灵的自我压制和精神折磨,接受了背叛的惩罚。《圣经》中由于夏娃偷食了禁果,而被上帝驱逐出了伊甸园,经历了生产的痛苦,除此之外还要饱受着生老病死的人间磨砺,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而《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不仅经历了夏娃所承担的肉体上的痛苦,还要饱受着精神的摧残。她的人生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最终在她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让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点。当她离开人世之后,魂魄就一直飘荡在那曾经只属于她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伊甸园上,因为只有在这片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她才能够自由自在的追寻自己梦寐以求的自由和爱情。作者对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实际上是圣经中夏娃的原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的需要进行了修改。艾米丽通过对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的描绘实际上表达的是自己对当时陈旧的社会制度和迂腐的宗教思想的抗衡和厌倦之情。
三、小结
本文主要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两个角度对《呼啸山庄》中的宗教文化特点展开探讨,通过对比分析《呼啸山庄》与圣经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阐释了宗教文化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1]李敏洁.荒原里绝望的复仇者——《呼啸山庄》与《原野》之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王桢.英国女性文学的两座丰碑——《简·爱》与《呼啸山庄》比较研究之一[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王桢.艾米莉·勃朗特与艾米莉·狄金森[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4]罗春雁,杨南翎.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女权主义思想的局限性[J].长城,2010,(6).
[5]金琼.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崛起和繁荣的文化契机[J].怀化学院学报,2006,(12).
[6]王丽影.荒原中的爱恨情仇——《呼啸山庄》读后感[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