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南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应用*

2013-08-15邓红莲陈晓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咸宁赤壁景区

邓红莲,陈晓云

(1.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437100;2.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咸宁市发展旅游业比较早,而快速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却是近几年的事,现在旅游资源开发已经趋于成熟,如何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对地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对旅游资源内涵的扩展和升华,地名文化给游客提供了多维视角去加深对旅游地的了解,体验不同文化的冲击和交融。而这种文化交流正适应了当前人们旅游心理的转向,即从传统的观光游到精神、心灵的感受和体验游。鄂南地名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凝结和窗口,是颇具潜力的旅游吸引资源。研究鄂南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应用,能给咸宁建设标准化旅游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具体来说,其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鄂南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

(一)地名文化的历史体验价值

古今地名的形成有的是百姓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有的是由历代统治者命名,因此地名就成为了记录当时自然、社会和人文现象的重要载体。当历史成为过去,自然景观发生千变万化,地名却能代代相传,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寥寥几字的地名却让今天的游客尽览了历史纵横,感受到了时光的交叠。比如咸宁的“蒲圻市”于1999年改名为“赤壁市”。赤壁山的赤壁为红褐砂岩构成,赤壁山和赤壁的名称应由此得名。因为赤壁之战的缘故,后人对这个名称多有传说,一是传赤壁火攻时,周瑜站在矶头指挥,忽见冲天火光把断崖照耀得彤红一片,因此写下这赤壁两个楷书大字,令人刻石纪念。另一说是当时的战火烧红了崖石,因此叫赤壁。这些传说虽不可靠,但赤壁二字能让游客更好地透视当地深刻的历史痕迹。揭示了人们对当时壮烈的战争场面想象,给人身临其境的历史体验。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南下,试图横扫江南。孙刘联合,以五万联军,打败了曹军,创下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基础。在赤壁古战场周围,包括现在的赤壁市和嘉鱼县至今仍留有许多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建筑和地名。赤壁西南6公里有黄盖湖,相传是东吴将军黄盖操练水军的地方。赤壁市西南15公里的蒲首山下,有一座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的高大土台,被称为太平粮城,又号鲁肃粮城,相传鲁肃所筑,是赤壁之战时孙吴屯粮要塞。赤壁矶的东面,有一片沙滩,被称为子龙滩,传说是赵云接应诸葛亮的地方。因而地名的演变过程不但记载着当地的历史,还能带领旅游者走进三国文化的对撞和交流。

九宫山李自成之败,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等历史事件都以地名承载着鄂南地区厚重的历史,今天都能让游客在历史的成败烟云中去感悟生命的价值。

(二)地名文化的旅游审美体验价值

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有诗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给游客塑造了水月交融的洞庭湖景,营造了令人向往的境界。文人骚客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对联中的地名也可以为游客带来难得的审美艺术体验。以现在咸安区所辖范围来统计,以地名为题或与地名直接相关的比较有名诗歌有《发咸宁行松径至芦子》(黄庭坚)、《书台月色》(李元楷)、《相岭闲云》(钱光奎)、《凤凰山》(李凤翔)、桃花尖《王命爵》、《潜山寺怀古》(陈焕世)等等。现代作品有诗人郭小川创作的《楠竹歌》《花纹歌》,臧克家创作的《忆向阳》和《向阳湖畔春常在》等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咸宁深厚历史和特有的地方文化。

咸宁(咸安区)是中国桂花之乡,这里的桂花量大质优,且不提其悠久的历史和“桂子开花十里飘香”秀丽的山水,与桂花相关的地名也不少,单其名就足够游客浮想联翩。如咸宁种植桂花的传说是嫦娥上天后思念丈夫,恳请月老帮忙带她重回人间。不料月老喝醉了,想起玉帝让他砍桂花树给南海观音做莲花底座,因为喝醉了酒,折断了桂枝,失落了斧头,桂枝从天上掉下来,落在咸宁的挂榜上山,从此这里有了桂花,斧头从天上掉下来后,在长江边砸了一个方圆百里的大坑,后来变成了湖,这就是斧头湖。而挂榜山、桂花、斧头湖都是咸宁的地名。作为桂花之乡的咸宁有很多与桂花有关的传奇故事和地名,如传说嫦娥修炼的金鸡山、供奉嫦娥仙的桃花观、有“直达蟾宫”的笔峰塔等。

这些表现神话传说、野史典故的地名,给静态的旅游景观注入了灵气和情感,这些地名的组合形成了独具美感的写意空间,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生动愉悦的审美享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三)地名文化的情感体验价值

地名在历史的起伏跌宕中,所代表的决非仅仅一方地域、一方百姓,更能超越它所深蕴的文化,散发出自己独特的情感格调,触击游客的情感。例如,嘉鱼古称沙阳堡(因城堡在长江沙洲之南),隋开皇九年以沙阳县地置鲇渎镇,因其地产鲇鱼兼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而得名嘉鱼。游客于徜徉于嘉鱼奇山秀水之中时,自然就会生发同样的情感。温泉潜山受佛教的影响很深,潜山在唐开元年间建有寺庙,宋代冯京曾在此庙读书。另外,还有一些道教故事和潜山也有关。距离潜山不远的太乙洞,洞大石奇,天然钟乳石形成的太乙神像栩栩如生,苍松翠竹都给这块土地笼上了儒释道文化的氛围。旅游者到此观光,超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自然对话,寻求各种情感的体验和精神的滋养,旅游的最高境界也莫过于此。

二、鄂南地名文化旅游价值的开发应用

鄂南地名文化作为鄂南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藏着历史、文化、旅游等价值。可惜的是地名因其普遍性、常用性而被人忽视,其隐匿的文化宝藏也深埋于历史之中,因而对鄂南地方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近些年随着鄂南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地名文化所凝缩的鄂南历史气韵,沉淀的特有文化魅力,如果能够得到合理开发,不但可以保护传承地名文化,而且可以丰富当地旅游资源,提升旅游资源品味,给游客创造出审美空间和旅游情感体验。

(一)景点、景区设计与地名旅游资源利用

景区地名直接体现景区特性,比一般地名更形象,更具有艺术性,游客易记。新开发的景区和建设中的景点在地名命名上要立足当地已有的地名,从地名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突显地方文化特色,再结合本身建设形成新景点的地名,就可成为一种地方品牌。

咸宁市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被称为中国温泉之乡。最典型的当属淦河月亮湾温泉,清代光绪八年修纂的《咸宁县志》就记载“由潜而北,石怒水激,两山夹峙,温泉出焉”。五十步外,已气蒸如坐暖室。从石隙探之,沙沸泡起滚滚,上热如釜。土人云:“三冬水汽尤暖,可熟鸡子”,“热可以沦鸡,疮疡浴之则愈”,这些记录生动地记载和说明了这里温泉的温度、功效以及对当地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潜山东高西低,素有虎头之称,宋代枢密使参知政事冯京(咸宁永安人)、明代礼部侍郎朱廷立(咸宁通山人)曾在这里读书。沿淦河带温泉旅游和潜山森林公园景区可谓人杰地灵,山水相依,将雄奇和秀美融为一体,依据地理资源和名人事迹而开发,是景区的中心,这一案例中“温泉”地名在其中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景区的灵魂。

地名对各个景点、景区旅游资源利用与设计的作用不容忽视。咸宁市旅游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景区居多,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多以象形描述为主,例如金桂湖、陆水湖、三湖连江、向阳湖、云中湖,温泉度假村、太乙洞、隐水洞;人文景观有九宫山、闯王陵、赤壁古战场等,地名恰如其分,给自然景观增加了意境。景点作为旅游的基本境域单元,景点地名在整体上反映了景区的情况,一个恰当的景点地名不仅在旅游中起到具体指示的作用,而且可以强化旅游景点形象,使旅游者乐于接受、易于记忆。

(二)餐饮美食与地名旅游资源利用

中国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游客在休闲观光,体验异域文化的同时也希望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旅游城市正是汇集美食的地方,地名在旅游餐饮业中的开发和利用可使地方性元素加入饮食文化,从而体现地域餐饮美食特色。

一是菜名上的开发。鄂南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六个县市区地形各有不同,南三县为山区丘陵,赤壁、嘉鱼江湖面积宽广,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地方菜。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历史悠久,四海知名,有肉糕、红心鸭蛋、春鱼、银鲫、口味鱼、还有羊楼洞松峰绿茶。嘉鱼地属长江冲积平原,地面海拔都在18-26米之间。河湖密布,较大湖泊就有大岩湖、蜜泉湖、白湖、蜀湖、西梁湖、斧头湖等,“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格局,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有嘉鱼麻糖、麻花、簰洲鱼丸、藕夹等特色水产品美食。咸安区有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糖等。对这些美食关联的饮食典故传说等文化因素的发掘,同样值得重视。因楚王嗜鱼而有赤壁鱼糕,茶马古道风情而有羊楼洞松峰绿茶,嫦娥故里的美丽传说得有中华桂花之乡的建设,而有桂花特产。

地理差异,饮食习惯的差异,还形成了咸宁市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有的在古代为宫廷贡品,这些都是以地名为基础而命名的特色饮食。地名融入了菜名之中,自然特色与地名密不可分。历史典故神仙传说更使这些地方美食富有传奇色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品味了当地文化,若脱离了地名这些美食也就失去了地域文化价值。

二是餐饮服务设施命名可以利用地名资源做文章。地名在餐饮服务设施中也有利用的空间。游客不仅品尝美食的味道,就餐的环境同样是很重要的,好的就餐环境配上好的名字,无疑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妙笔,一些餐饮业在包间的命名上也突破了以数字命名的方式,起名或美愿或吉祥或结合地方特色,给就餐增加了乐趣和喜庆。根据地理旅游资源的命名则可增加旅游体验,提升文化品位。餐饮等服务设施可以结合旅游线路命名,可突出咸宁“山”“水”“桥”“花”“月”主题、可以突出“赤壁”主题、“闯王”主题等。山的主题有幕阜山、潜山、挂榜山、钟台山、凤凰山、潜山、九宫山、汀泗桥西山、神山等;桂花主题有“金桂”、“银桂”、“丹桂”等比较有地方特色的餐馆,游客在吃的同时似乎还置于山水之间体验咸宁的山水和风土人情,别有一番情趣。

(三)古景复原、开发中的地名旅游资源利用

鄂南地区过去有很多有名的景观,前人留意到各地四季的景色,在地名的基础上命名了各种景观。潜山的“三台八景”:读书台、观音台、梳妆台;书台夜色、丹照晴岚、温泉沸波、石洪飞渡、频溪烟雨、瀑布腾声、龙潭柳色、古井松涛。赤壁古八景:萧堆春涨、叠翠晚钟、丰财夕照、洼樽怀古、北河晚渡、莼塘夜月、荆泉灵贶、石笋凌风。另外还有“通城八景”和“崇阳八景”等。这些景观名称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以地名为基础,经过文人、名人修饰来增添景观的意境,得到更长久而广泛的流传。如潜山八景的“书台夜色”、“温泉沸波”。

由于历史与地理等因素的变化,一些景观在过去逐渐消失,这些曾经受古人青睐的景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这些古景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应该在原有地名的基础上加强对古景的保护、开发以及宣传,从而树立维护咸宁旅游的形象。

(四)旅游交通与地名系统建立

旅游景区的地名贯穿在旅游的全过程,旅游系统中有一个子系统——旅游地名,由景区内的景点地名、旅游交通地名以及地名标志构成。地名在旅游活动中作用不小,它不仅起着导向作用,而且还能增加旅途审美,所以说旅游地名系统建设是促进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景区命名从游客角度进行设计,点、线、面的组合与衔接自成一个体系,以人为本,方便出游。咸宁市正在重点建设的18个核心景区: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三国赤壁、陆溪口温泉、九宫山、闯王陵、宝石村、太乙洞、金桂湖、刘家桥、桂花园、星星竹海、金沙、隐水洞等,以连接核心景点为基本思路根据地方资源结合主题采用片状命名、线状命名、点状命名的方式。景区内的地名标志、指路牌等可以做电子触摸屏道路系统,既美观又实用;景区外的指路牌要详尽,充分发挥地名系统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随着咸宁市经济发展,城镇建设有很大变化。地名清理与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街道上树立了街名标牌,为外来人员指明了路标,为当地人生活提供了方便。城镇、街道和居民点的命名是城市地名的重要方面,恰当的命名能很好地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地貌。

1998年咸宁撤地建市,原县级咸宁市改称咸安区,为市辖区。在称呼上出现“湖北咸宁”与“湖北咸安”同地异名现象,汀泗桥和贺胜桥是著名的北伐战争旧址,该地镇名就是“汀泗桥”和“贺胜桥”,如果在公文和邮政系统中简用为“汀泗”,就不利于名与实的必然联合,不能很好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特点。因此这类地名应该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加以保护。

总之,在旅游业发展中,地名文化是内容极为丰富、底蕴极为深厚的旅游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旧的地名不断消失,新的地名正在产生,很多人都在积极思考如何保护和开发那些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地名,对地名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创意包装和优化组合,从而对地名文化进行挖掘。地名文化的开发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扩展,方式也有待改进。地名文化的应用范围可以更加宽泛,如旅游的各个环节。对咸宁这个新兴旅游城市的地名进行挖掘与利用,能增加游客兴趣,提高旅游吸引力。

[1]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邢福义,周光庆,吴振国.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3]郭清霞.武汉地名文化资源旅游价值的发掘利用[J].湖北大学学报,2006,(9).

猜你喜欢

咸宁赤壁景区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鏖战赤壁(下)
鏖战赤壁(上)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