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模式的构建

2013-08-15李小静

关键词:英语专业评估评价

李小静

(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一、引言

教学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估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目前,终结性评估仍是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采用的主要测试、评估方法,其积极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000年,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修订)》中的“测试与评估”部分提出: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估手段,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各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其中,在教学评估部分,提倡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办法来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并列举了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形式[2]。由此可见,传统的评估模式从根本上讲无法准确、全面地测量学生的语言能力,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评估模式势在必行。

在国外,美国教育学家Federich Tarylor于1911年首次提出了教学评估的理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哲学家Scriven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的评估仍是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估;到了80年代,许多学者才开始关注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的区别;90年代之后,更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估对教学的影响,展开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国内,截至2006年,关于形成性评估的研究仅有9个,基本处于理论探讨阶段[3]。近几年,形成性评估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国内对形成性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认识和方法上的不足,关于形成性评估的研究多数关注大学英语教学而很少涉及英语专业教学。因此,探索英语专业教学中形成性评估模式的构建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形成性评估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终结性评估的弊端

根据评估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教学评估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考试机制即终结性评估模式过分依赖一次性的测试,过多注重学科知识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因素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及进步情况。与此同时,终结性评估的主体是教师和学校管理机构,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很难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模式下,考试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生只注重书本的学习,很难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与综合能力。

(二)形成性评估的概念及特点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估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加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4]

形成性评估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人文性和个体性

形成性评估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等进行全面的评估,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评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多样性和全面性

这主要表现在评估主体、评估方法以及评估内容三个方面。形成性评估的评估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估变为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估,学生从被动受评者转变为主动参评者。形成性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学习活动、教师观察、访谈、问卷调查、自我/相互评估表、学生成绩档案等。形成性评估所评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进行评估,也对学生课后的自学情况进行评估,是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和协作精神等多方面因素的全面评估。

3.双向反馈性

形成性评估一方面为学生个人提供全面的反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差距,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的整体状况,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真实性及可靠性

形成性评估不仅注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学生知识把握状况的整体性动态评估,因此评估结果更加真实可靠[5]。

由此可见,形成性评估作为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而服务于教学,维护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主体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

三、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估模式

形成性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每位教师、每个学科都需要探寻适合自己学科的形成性评估模式,促进教学及评估。在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中,主要运用到下列几种形成性评估手段。

(一)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师对学生评估的一个可靠来源,它来源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包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如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短剧表演、主题演讲及演示、情景对话、主题辩论、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教师通过表格或者日记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从而总结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改进教学,激励并引导学生的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读书笔记

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拓展形式。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进度给学生布置课外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采用概要或者评论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通过定期查看记录,有参照性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和学生座谈,指导学生学习。

(三)学生档案

学生档案记录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档案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学习背景、特长、上阶段期末考试成绩)、课堂测验、学习过程记录(主题演讲、课堂辩论、戏剧表演、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个人作品展示(撰写的论文、比赛获奖证书等)、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意见。

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学生档案能清楚地表明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进步和收获,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档案袋的内容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及全面的评价。

(四)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形成性评价则需要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共同完成。自评是一种元认知策略,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能力提高的过程。自评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也在无形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互评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自评、互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然而,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地放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评价表才能保证学生评价的顺利进行。师评既包含形成性评估也包含终结性评估,它是教师的总结性评估,同时又属于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评估。师评可以指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学习方法,激励学习的信心,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必要。教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识和评价等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学习。

四、结论

形成性评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淡化了终结性评估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种种负面效应,维护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有机地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客观、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在形成性评估中,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参与到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增强了自信心、主体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促进了自我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势必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王华,富长洪.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

[4]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闻琴华.形成性评价在英语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评估评价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评估依据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