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2013-08-15

关键词:公平管理者措施

马 丹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激励是指管理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求,激发其动机,使其努力实现企业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既是管理学的概念,又是心理学的概念。用于管理,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企业的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企业的管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对员工的激励措施或者说对员工的激励方法不合适,无疑将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致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激励问题,管理者应该认真从自身找原因,遵循科学的激励原则,制定出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期实现对企业的科学管理。

一、我国企业激励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激励方式单一并缺乏有效性

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单一的薪酬激励措施,对员工的激励多是工资加奖金,有些企业奖金的发放次数相当少,只在年终评发一次,这样少的次数对员工所起的激励作用并不大。而且,工资和奖金的数额是不公开的,即使再高的奖金,因为其他人看不到,所以会降低他们对奖金的渴望。除了薪酬激励外,企业惯用的激励措施就是职位晋升。管理者根据对员工能力的考察和人品的评判,确定哪些员工晋升,哪些员工降职。但是,在很多企业中有较强能力和较好人品的员工往往得不到重用,而那些能力平庸、较有心计又善于和领导搞好关系的人往往能够得到更快的提升。这样,对那些脚踏实地、有真才实学、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提升的员工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使他们对公司失望,甚至离开公司。这种激励措施的不当实施不但达不到激励的目的,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1]。

(二)激励缺乏人文关怀

企业的激励制度是管理者预先制定好的,对所有员工共同实施的一种制度。在制定时一般都是凭管理者的个人认识和经验而主观制定的,实施时也没有考虑到员工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这种激励措施往往不是被管理者想要的,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激励效果往往不佳。另外,管理者制定的激励措施多是生硬的,缺乏人情味的,这些措施多是在物质上给员工以激励,没有从感情上、精神上给予关怀,员工只是把自己当成是被雇佣者,而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一份子。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激励是多数企业都具有的问题。

(三)激励只停留在制度层面,且不健全,贯彻不力

企业的制度里面一般都会提到激励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施行上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大多数企业都规定实行严格的考勤制,但有些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或是个人关系更改考勤记录;规定企业发展壮大后,员工可以入股这一激励制度也很少被执行;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不合理,定性考核多,定量考核少,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单纯依靠薪酬激励和晋升激励很难达到激励的效果,管理者要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互补。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事业激励让员工把个人事业的发展和单位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潜力;强化激励是指对人们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使之巩固和发扬光大,或者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和消退的过程,前者称正强化,后者称负强化;参与激励就是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以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荣誉激励是对那些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一定的荣誉,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重视人、关心人,注重人性化的激励方式

按需激励的实质和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在激励员工时,要根据员工的具体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之间存在着递进规律,表明了人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需求,基本的需求满足之后就渴望高层需求的满足。同样,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个性不同,价值观不同,他们的需求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异。因此,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员工所处的不同阶段和个体差异性,具体了解、关心他们的需求,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满足,这样不仅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更能真正达到激励的作用。此外,按需激励还应该将个人需要和企业需要结合起来,如企业研发一种新产品需要去开拓市场的时候,就应该重点加大对研发人员的激励等。

感情激励就是指通过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感情沟通,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建立与员工之间平等、亲切的感情,让员工体会到领导的关心和企业的温暖,从而激发出员工的责任感和爱厂如家的精神。感情激励不同于薪酬激励,但它所达到的效果有时甚至比薪酬激励还要好。因为人不同于动物,人是有感情的,在生活中从感情上关心和激励会使人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认可。例如,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会记住每个员工的生日,并在他们生日的那天送上生日蛋糕或贺卡之类的礼品,或者管理者经常找员工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情等,这些对员工感情上的照顾带来的激励效果是其他激励方式所不能达到的[2]。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正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要想实现企业的持续良好运转,必须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同样,要想达到激励的作用,首先就要有一套健全的激励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在制度建立并完善之后,还要建立公平透明的考核机制,形成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应该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两种评估方式的考核结果,或者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加以混合运用,以保证考评的公正合理。例如,管理者可以对企业员工个人每季度评估一次,对公司部门每年评估一次,年底召开业务总结大会,并将员工的薪酬和晋升与评估紧密挂钩,以实现有效的激励[3]。

三、企业实施激励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目前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激励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正确的激励原则,以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为激励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激励也应该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需要得到较大的满足,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精神追求。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措施时,既要包括物质方面的激励,也要包括精神方面的激励,在两者相互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二)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原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以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也可以理解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符合企业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的出现,即员工的积极性提高;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企业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在企业管理中,正激励和负激励都是必要而且有效的,虽然两者都能达到激励的目的,但所起的效用却不尽相同。正激励是对人的认可、赞扬和奖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负激励是对人的否定和惩罚,是对人的不当行为的阻止,具有鞭策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激励时,应该坚持把正激励和负激励结合起来,有奖有罚,恩威并施。形象一点来说,就是要运用好“棒棒糖”和“狼牙棒”,充分发挥两种激励方式的有效作用[4]。

(三)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

美国学者赫茨伯格在他的“双因素理论”中,把激励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工资、奖金、福利、人际关系等,属于创造工作环境方面,又叫外在激励,这些只是满足员工生存、安全、和社交的需要,其作用只是消除不满,但不会产生满意;激励因素包括赏识、进步、责任、成就和成长的可能性等,这些因素从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又叫内在激励,最具有激发力量,能使员工从工作本身取得很大的满足感。激励因素能够激发员工的光荣感、自豪感,使员工发挥个人潜能,并在实现个人价值后表现出成就感、自我实现感。这些激励因素所产生的工作动力远比外在激励要深刻和持久,所以管理者要注意将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结合起来,达到激励的完美效果[5]。

(四)按需激励原则

按需激励除了作为激励的方式之外,还应该当做原则来奉行。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征,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而不应凡事一刀切,不管员工是否真正需要。按需激励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激励方式的灵活性、激励内容的多样性和激励个体的差异性上。企业实行按需激励,不仅体现了对员工的关怀,还说明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有效性[6]。

(五)民主公正、公平原则

每一项工作或者制度,参与设计和充分理解的人越多,成功实施的机会就越大,所以让每一位被管理者产生参与感,进而使他们产生责任心和归属感,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会得到增强。管理者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尤其是在考核时,要按照事先公布的考评标准和方法对待所有企业员工,做到一视同仁,不搞特殊。

公平原则体现的是多劳多得,让每名员工在对报酬与贡献进行比较时觉得公平,感到满意。公平感是每个被管理者都具有的,当他们在分配上产生公平感时,就会心态平和,努力工作;而产生不公平感时则会满腹怨气,影响工作效率。公平激励就是根据公平的这一心理规律,在管理中采取各种措施做到客观、公正、民主和科学,使员工产生公平感,从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管理者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员工的精神需求、感情需求,更多地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了解员工的情绪状态,给员工以心理上的激励和安慰。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管理者应该对员工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可以以走访或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建立员工需求信息表,然后根据员工的独特需求采取相应形式的激励措施。总之,在人性充分发展的环境下,企业管理者要更加重视对人的关怀,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激励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采取感情激励、按需激励、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员工真正地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郭宏斌.对企业中层经理激励问题的思考[J].湖南文理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孙佳明,蒋洪鹏.重视感情投资实现员工激励人性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0).

[3]陈果,秦向辉.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探析[J].北方经济,2006,(2).

[4]冯军.激励措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1).

[5]王莹,王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J].商业经济,2005,(5).

[6]包国宪,毛义臣.国有企业核心员工的差异化激励[J].商业时代,2004,(8).

猜你喜欢

公平管理者措施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笨柴兄弟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公平比较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