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分析及其政策建议——来自河南省鹤壁市的调查分析
2013-08-15梁长来
梁长来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回落调整的大环境下,中小制造企业也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和产品市场小幅萎靡的双重压力,多数企业出现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制造企业的原料成本、用工成本、用地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均出现幅度不等的上涨;与此同时,有91%的受访企业表示本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技术创新成为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所呈现出的路径引人深思。
一、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中小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力量依旧薄弱
多数中小制造企业具有专属研发部门,但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程度低。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企业有专属研发部门,表明多数中小制造企业开始重视技术研发工作。但数据也表明中小制造企业研发力量十分薄弱,有64%的受访企业表示“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而在研发成果方面,有58%的受访企业表示“近三年来技术创新方面无突破或基本没有创新”。
2、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功利化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的技术研发主要集中于:“改进工艺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占受访企业比重为88%,下同);“改进工艺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82%);“以完善现有技术/工艺、拓展产品用途为目的开发研究”(79%);“基础研究(至少三年内不实现商业化的研发项目)”(18%)。这表明中小制造企业之所以重视技术研发,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升直接竞争力,而对于短期内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基础研究而少有问津。
3.中小制造企业重视“外智引进”和“联合开发”
中小制造企业为了弥补自身研发短板,十分重视借助“外智”进行技术研发。在企业研发力量的调查中,有52%的受访企业表示“与科研院所有固定合作关系”;在企业技术来源的调查中,有61%的受访企业表示企业技术主要来源是“联合开发”。这表明中小制造企业重视与具有“技术原发”特征的科研院所合作,必将为中小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提升利润中的技术贡献度带来强力支撑。
二、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分析
1.功利化技术创新是中小制造企业的理性化选择
技术创新的功利化现象,实质上是中小制造企业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研发和创新的理性选择。传统的技术创新路径分析认为,企业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诸多因素限制,难以对技术进行彻底改造,只能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和创新。被调查企业中,认为“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为:“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持该观点企业占受访企业总数的比重为76%,下同);“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64%);“缺乏战略合作伙伴”(61%)。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小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呈现功利化现象,资金和人才的制约不得不促使它们将研发重点倾向于能为企业迅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
2.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路径有了新突破
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在“原创”与“模仿”的二元路径之间,选择了“引进外智”和“联合开发”的新路径,成功突破了技术研发的诸多制约。作为先进技术的“源发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丰富的研发人才资源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它们能够在实验室里构建先进技术体系,却缺乏实现技术产业化的实验场地。中小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对接,将车间变为实验室技术产业化的实验基地,成为科研院所固定的技术孵化基地,弥补了自身研发实力薄弱和研发资金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对政府扶持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呼声最高,有76%的企业家希望政府出面组织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应组织机构开展技术项目洽谈与对接。
三、扶持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1.政府应宣传好、执行好和应用好国家扶持中小制造企业的优惠政策
为应对中小制造企业当前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央政府与各省市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政策,对财税政策、融资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优惠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要用实、用足、用活、用好。职能部门借助于政府文件、政府网站、报纸与电视媒体、研讨会以及政策宣讲会等多渠道、多手段进行政策宣传,积极创造条件协助中小制造企业去享受各级升幅的优惠政策,使好政策发挥出应有的好效果。
2.政府应积极为“产学研对接”活动搭建公共平台和提供信息服务
政府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每年提供大量研发资金,对科技研究项目进行立项资助。全国科研院所以及高等学校每年也都在积极寻找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借助“外智”服务于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职能部门出面组织产业技术研发项目招标会、洽谈会等平台,力促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力量与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充分借助于全国知名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科研力量服务于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另一方面鼓励中小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发成果或专利权归合作双方共有,有助于优质中小制造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3.政府扶持科研院所在中小制造企业建立技术孵化基地
作为先进技术的“源发地”,科研院所和高校能够在实验室里构建先进技术体系,但这些技术缺乏实现产业化的实验场地。政府应积极出台财税、用地以及资金等扶持政策,鼓励中小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技术孵化基地,鼓励科研院所与高校在中小制造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促使更多先进的实验室技术实现产业化,成熟的产业化技术成果归双方共有,解决了中小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和研发程度偏低的难题。同时,鼓励科研院所与高校在本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者实验室,对于在中小制造企业建立的技术研发中心或者实验室,政府可给予土地、资金、财税等政策优惠。
4.政府应改革人才政策促使技术研发人才走进中小制造企业
本次调查显示,广大中小制造企业对各种人才尤其是技术研发人才需求量极大;而同时,一些高校毕业生无业可就,毕业即失业。矛盾的根源之一在于这些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中小制造企业就业,这与企业待遇低、生活环境差等方面有很大关系。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人才政策,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技术研发人才的职称晋升、在职培训、福利保障等予以倾斜,借此鼓励技术研发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走进中小制造企业、肯下基层。如果政府能够在人才政策上向中小制造企业倾斜,尤其是在职称评定、人才流动、在职培训与进修、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保障和照顾,则既可以解决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解决了中小制造企业人才匮乏问题,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1] 郑诗峰.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及能力增强型路径的选择[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4).
[2] 梅强,唐祥金. 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及启示[J]. 中国工程科学,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