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骆宾王《咏水》诗的文本意涵与价值

2013-08-15王殿卿

关键词:骆宾王

王殿卿

(河南法制报社,河南郑州 45000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初唐则诗人辈出、诗作丰硕。在群星璀璨的诗人中,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诗作最多、影响最大、成就卓著的一位。他出生于浙江义乌县,其家东临乌伤溪,西近绣川湖,北依山峦,南邻县城,东南还有一条大江蜿蜒流过。清秀的山川,荡漾的水波,哺育了他的诗歌情怀,为他《咏水》等诗的产生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骆宾王《咏水》诗的文本意涵

《咏水》中的“咏”,意长言也。也就是依照一定的腔调,拖长声音,慢慢诵读。古诗是可以入乐吟唱的,通过吟唱,可以加深理解,充分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增强诗的感染力。这首诗通篇咏水而无一个“水”字,但字字句句都在写水。水的地位、水的价值、水的作用、水的动态、水的静态……水的一切都饱含在全诗八句四十个字之中。

首联第一句中的“列”作动词,犹“列为”;“名”意为名次、座次、位置、位列之意;“通”则有通达、连接、通天纬地之谓也;“地纪”就是维系大地的绳子,亦称“地维”。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大地四角有大绳维系,使有定位。首联第二句中的“疏”,《辞海》解释为:“分也”,即分散、疏散、疏列、疏通、疏导、开通等意。古人上诉称为“上疏”,意思就是上诉状要条条分列陈述。“派”则指各类江河的支流。“合”有合拢、连接之意,与首句“通”字相对。“天津”不是过去已有的桥名、地名,而是意为关津、要津、渡津。在此应理解为天上的渡头,指银河岸边的渡口。屈原在《离骚》中曾如此说:“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天津既然是天上的埠口,人们当然可以想象到那定然是天上水陆交通的枢纽。该联的意思就是,如果对水这种物质排列名次的话,可以通达、位列“天纲地纪”,主宰人间万事万物。水流疏散,浩渺无际,如果合拢起来,就像天上的银河。

颔联第一句中的“波”,在六书中属形声兼会意。形声指波从水皮声;会意指波字中的皮既表声又会意。皮字会意为水的表皮,指水面荡动的波纹。诗人用“波”字打头,写出水的动态之美。“波”与“浪”不同,水纹荡动曰“波”,大波曰“浪”,水的这两种动态是有区别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波”描写过水的动态:“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浪”描写过水的动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是动词,意为跟着。颔联第二句中的“态”,意为状态、形态、外貌,指水花、浪花。“逐”是动词,意为追逐,和上句中的“随”相对。该联大致意思是,风平浪静的夜空,月色变得越来越洁净,而“波”也随着月色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纯净无瑕,形态美丽的浪花,追逐荡动,像春天的桃花那样妩媚无比。

颈联中的“霞”指霞光,诸如早霞、晚霞、云霞、彩霞等;“隐”则是隐藏的意思;“映”,指倒映、折射、挡住;“柳”就是柳树。诗人笔下的柳树,婀娜多姿、美丽动人。如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沉鳞”即为沉鱼。骆宾王为什么不写沉鱼,而用“沉鳞”一词?鱼身上有鳞,鱼鳞就像柳叶,柳叶倒映水中,恰像鱼鳞。鱼鳞就代表鱼儿。这不是偶然的巧合,更是生动的描绘。该联意指照进水中的霞光,如同隐藏水中、五彩斑斓的石块,倒映在水中的柳树,好像沉入水底、坻然不动的鱼儿。

写物的目的在于写人,写人的目的在于写意,尾联“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即是由物及人,观水生情,达成意境升华。尾联中的“终当”,指最终应该的意思。“挹”意为舀取,舀被注兹之意。“上善”出自《老子·八章》。老子曰:“上善若水。”上善意为上等、上品、上位、上列、上流等意。应该把水列为上品。也可理解为大善大德之意。水对于人,就像大善大德。“终当挹上善”,就是最终应当把水舀取用于大善大德之事。“属意澹交人”中的“属”通“注”,意为注意、留意,也可理解为归心、归向。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认为:“属,假借为注。”“属意”意为注目、瞩目、倾注、灌注、注意等。“澹”是形声字,从水,詹声。《说文·水部》曰:“澹,水摇也。”“澹”的本义为水波起伏、连绵不断的样子,引申为触动之意。“澹”通“淡”,“澹”即“澹泊”,同“淡泊”,意为“淡泊名利”。末句升华为交友要淡泊明志,不求名利。也就是说,君子之交,犹如清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友谊纯真,而非夸夸其谈、文恬武嬉。这句是对主题的精妙提炼,启发我们淡泊交友,清廉处世,洁身做人。

二、骆宾王《咏水》诗的文本价值

虽然《咏水》内涵丰富、意蕴悠长,遗憾的是,世人对骆宾王的《咏鹅》、《于易水送人》等诗耳熟能诵,对于《咏水》一诗则相当陌生。历代文学家、思想家、诗词评论家不仅论及《咏水》诗者鲜矣,而且种类繁多的诗词选集,几乎无人将《咏水》选入,实乃低估了这首诗的价值及意义。

唐中宗时,曾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骆宾王诗文颇多,以清陈熙晋的《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有中华书局排印本。骆之事迹,新、旧《唐书》亦有记载。但要寻求《咏水》诗资料难矣!其实,《咏水》一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亦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莫不把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水利兴,则国运昌盛;反之,则国运衰颓。骆宾王的这首《咏水》诗,选择的是重大题材,突出的是重大主题,故笔者以为,《咏水》应该比骆宾王的《咏鹅》、《咏蝉》等诗更具有永恒的魅力。

究其原因,笔者谈点一管之见,一得之愚,仅供参考。纵观罗宾王的一生,其前进道路呈现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作为一个诗人、作家,其所走道路较为顺畅。从七岁咏鹅,到齐鲁闲居写下的大量隐逸诗,再到从军路上写的边塞诗,回长安后创作的长篇歌行,一直到扬州起兵写下的《讨武氏檄文》。成就和声誉直线上升,可谓一帆风顺。作为一个官吏,由于其处世刚正不阿,崇义节,轻权诈,看不惯官场中相互追逐、拍马逢迎的风气。加上才高学显,跌宕不羁,所以容易得罪权要,招惹群小的嫉恨,导致政治上屡遭挫折,后来成为御史台侍御史,但不久就被诬下狱。最终愤而走向武装反抗,迅即又被狂飙所淹没,以致身死何处,不为人知。鉴于骆宾王在《讨武氏檄文》中对武则天的深刻揭露,人们在贬武的同时,对骆宾王的品德竭力赞扬。他被看作是忠臣义士的代表,政治地位急剧上升,以致其文学上的成就反而居于次位了。

武则天死后,郄云卿受朝廷委派,搜集骆宾王诗文,成为搜集骆宾王诗文最为完备,并结集作序之人。清人陈熙晋是研究骆宾王诗文的著名学者。他认为骆宾王是一个“志士”而非“文士”,将其列为“初唐四杰”是用“文章之末技”掩盖“立身之大闲”,是十分错误的。可见在陈熙晋的心目中,骆宾王的政治地位,不知要高出文学成就多少倍。在历代对骆宾王的评价中,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其说他们看中骆宾王的文才,不如说更看重骆宾王的气节。明朝胡应麟是著名的诗歌评论家,他在《补〈唐书〉骆侍御传》中称骆宾王“大节高风,瑰材卓行,词华冠代,学业超群。……伟哉器量无双,讵曰文章寡二”。可见在胡应麟心目中,作为“忠臣义士”的骆宾王,其人品仍然占据头筹。

正是鉴于这些原因,骆宾王在政治失意、饱经磨难之中创作的《在狱咏蝉》、《荧光赋》等名篇,既为自己抒志辩诬,也为文坛增光添彩,自然为推崇他的后人众口传诵,也为历代诗词集大成者所收录。至于骆宾王的《咏水》一诗,尘封千年,未被发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水文化的一大遗憾,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猜你喜欢

骆宾王
侠肝义胆骆宾王
记住了,他叫骆宾王
骆宾王七岁咏鹅
骆宾王:侠士情结,害人不浅
咏鹅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的鹅(外一首)
同题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