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合山茛菪碱治疗胆碱能荨麻疹32 例疗效观察
2013-08-15朱仁山
朱仁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福建厦门361000)
胆碱能荨麻疹是荨麻疹(隐疹)特殊类型,好发于10~30 岁,由于运动、受热、进食热饮或情绪紧张等而在皮肤上出现小风团,并伴有痒感、刺感、灼热等自觉不适症状,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笔者五年来采用防风通圣散合山茛菪碱治疗该病32 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7 年3 月~2012年4 月门诊病人32 例,男性23 例,女性9 例;年龄10~30 岁,其中10~16 岁12 例,17~30 岁20 例;病程最长者6 年,最短者半年;29 例泛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3 例泛发于除掌跖外任何部位。所有患者均为运动后出现风团,其中兼有进食热饮后出现风团患者5 例,酗酒后出现风团患者7 例,情绪紧张出现风团患者2 例。
1.2 诊断依据 (1)运动后出现风团;(2)皮疹特点为风团小丘疹,直径1~3 mm,周围绕以轻度红晕;(3)自觉症状有痒、刺、灼等感觉;(4)皮疹风团持续时间0.5~1 h,极少数达数小时之久;(5)简易试验:热水浴试验阳性;(6)用1∶5 000 乙酰胆碱作皮试或划痕试验阳性。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给予山茛菪碱口服(10~16 岁)5 mg/次,3 次/d,(17~30 岁)10 mg/次,3 次/d,同时给予防风通圣散口服(10~16 岁)4 g/ 次,2 次/d,(17~30 岁)8 g/ 次,2 次/ d,连服1周。待稳定后停服山茛菪碱,继续口服同剂量防风通圣散1 个月。
1.4 疗效判断与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治疗后1 年内有无复发进行判断。痊愈:运动、热饮、酗酒后等未出现风团。好转:风团明显减少、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停药后皮疹风团和自觉症状照旧。结果:22 例痊愈、好转8 例、无效2 例。
1.5 药物副作用 服用山茛菪碱32 例患者均出现口干,其中2 例患者同时兼有心率增快,未出现视物模糊之象。服用防风通圣散仅有3 例出现大便不实症状。
2 讨论
胆碱能荨麻疹在临床上是一种不多见的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在中医皮肤学中称之为隐疹,又称之为风疹块[1]。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外邪入侵,卫外不固,湿热之邪客于肌表或侵犯胃肠而湿热久羁,阻于肌肤而致本病。西医病理则认为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诸多因素致使体温增高,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山茛菪碱属于M 胆碱受体阻滞剂,可扩张血管解除小动脉痉挛,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宣明论方》中的防风通圣散所治之证乃因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2]。胆碱能荨麻疹亦属于风湿热壅盛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防风通圣散具有抗血栓、抗心律失常、降压和降胆固醇作用。方中麻黄、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使外感风热之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滑石、栀子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配伍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热泻火解毒,以清肺胃之热,如此则上下分清,表里并治;为攻邪不伤正,则配以当归、川芎养血和血,改善微循环;白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活之剂,同样抑制乙酰胆碱释放,达到治疗的目的[3]。本治疗方法简单,经济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0
[2]佘远遥,迟慧彦.防风通圣散[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8
[3]陈孝治, 肖平田,王钟林.新编实用药物手册[M].第3 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