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紫背天葵高产栽培技术

2013-08-15蔡冬雷王敏敏

上海蔬菜 2013年5期
关键词:天葵基部株距

蔡冬雷 王敏敏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26200)

紫背天葵又名红凤菜、红番苋、红背菜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带叶嫩梢,是一种集营养保健与特殊风味为一体的高档蔬菜,富含铁素、维生素A、黄酮类化合物及酶化剂锰元素,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紫背天葵可提高人体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对预防肿瘤有一定效果,还具有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及缺铁性贫血等功效。紫背天葵生熟食俱佳,可凉拌、做汤,也可素炒、荤炒,柔嫩滑爽,风味别具一格。大棚栽培紫背天葵病虫害少,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可周年供应,经济效益较高。现将其特征特性及大棚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紫背天葵全株带肉质,根粗壮,茎直立,株高0.5~1m,多分枝,带紫色,有细棱;叶互生,茎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叶片椭圆形,长6~10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边缘有粗锯齿,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红紫色,无毛;10~12月开花,头状花序直径为0.5~2cm,花序梗远高于茎顶;花黄色,全为两性管状花;瘦果矩圆形,扁,有纵线条,被微毛,冠毛白色,绢毛状。紫背天葵喜温暖潮湿环境,生长适温20~25℃,耐旱,在夏季高温干旱条件下不易死亡,喜强光照,若光照不足则生长细弱。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沙壤、红壤土均可种植,适宜pH值为6.5~7.5。

2 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苗

2.1.1 准备苗床 在大棚内做苗床,每m2苗床施腐熟有机肥3kg,耕翻后整平耙细,肥土混合均匀。筑苗床宽1.2~1.5m,长度视育苗量而定。

2.1.2 扦插繁殖 紫背天葵的茎节部易生不定根,目前多采用扦插繁殖育苗。大棚育苗可以周年繁殖,夏季育苗可覆盖遮阳网。从健壮的母株上剪取分枝,根据分枝长度再剪成每段带5节叶片的枝条,摘去枝条基部2片叶,枝条基部3cm左右沾生根液,然后插于苗床上。扦插株距为6~10cm,枝条入土深约2/3,浇透水,10~15d即可成活。

2.1.3 苗床管理 紫背天葵扦插成活前,大棚温度保持在25~30℃,保持土壤湿润,发现表土干裂应及时喷水。扦插成活后,大棚温度保持在20~25℃,追施1次1%尿素溶液。

2.2 定植

紫背天葵根系形成后即可带土移植。定植前,在大棚内清理前茬,耕翻整地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复合肥50kg,肥土混合均匀,整平耙细。一般6m宽大棚筑6畦。畦宽50cm、高10cm,畦沟宽50cm,畦中间摆放1根滴管带,用于灌水施肥,然后覆盖黑色地膜准备定植。在小高畦两侧定植2行紫背天葵,株距30~40cm,定植后浇足活棵水。

2.3 田间管理

2.3.1 肥水管理 紫背天葵开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每667m2施尿素10kg左右或喷施高效腐殖酸叶面肥。采用滴管勤灌水,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

2.3.2 温度管理 缓苗期间应闭棚保温促进幼苗成活。生长期大棚温度保持在20~25℃,晴好天气揭膜通风换气,保持棚温不超过25℃。

2.4 病虫害防治

(1)茎枯病: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防治。(2)白粉病: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3)潜叶蝇:及时清理残株老叶,减少大棚内成虫羽化数量;在卵孵化高峰期至幼虫潜食始盛期,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4)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3 采收

紫背天葵嫩梢长至15cm左右、先端具5~6片叶时即可采收,用剪刀剪下嫩梢。第1次采收时,在茎基部留2~3节叶片,使新发生的嫩茎略呈匍匐状,半月后,可进行第2次采收。从第2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1节,这样可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大棚栽培紫背天葵周年均可收获。

猜你喜欢

天葵基部株距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青天葵种质资源研究①
外源激素及浸泡条件对青天葵球茎休眠破除率的影响
药食两用植物紫背天葵的研究现状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巧解“植树问题”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