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应县五项举措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

2013-08-15李国军姚从彬

上海蔬菜 2013年5期
关键词:宝应县蔬菜基地水生

李国军 姚从彬 秦 文

(江苏省宝应县农业委员会 225800)

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菜篮子工程围绕稳定总产、提高品质、确保安全等要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规模发展、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稳步推进旱作蔬菜、水生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发展,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稳定。

1 宝应县菜篮子工程建设现状

1.1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宝应县积极推进旱作蔬菜、水生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发展,全县菜篮子工程各种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2012年,全县共种植旱作蔬菜5733.3hm2、水生蔬菜666.7hm2,生猪出栏30多万头,三禽1500万只,水产品15万 t,总产量 60多万t。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2012年全县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2133.3hm2,总产近10万t。

1.2 县域自给能力稳步提高

大力推进苏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乐意楼蔬菜批发市场两大中心市场建设,全县蔬菜、畜禽、水产等各类农产品的县内流通大大加强,自给能力不断提高,全县菜篮子工程主产品自给率平均达70%以上。据测算,全县旱地蔬菜、水生蔬菜、生猪、肉禽、禽蛋、水产等产品年消费量分别为20万t、1万t、7万t、4万t、12万t,其中旱地蔬菜、水生蔬菜、猪肉自给率分别达87%、95%和78%,禽类产品、蛋类产品和水产品基本可以实现自给。

1.3 质量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蔬菜农残检测和瘦肉精检测实行常态化,有效地提高了全县菜篮子工程主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加强农贸市场速测室建设,在全县31个重点市场全部建立速测室,实行上市农产品批批检测。切实加强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部建设到位,县、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2 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正和完善。

2.1 生产基地面积不稳定

近年来,蔬菜种植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普遍不愿意种植蔬菜,全县蔬菜种植特别是水生蔬菜呈萎缩趋势。我县常年水生蔬菜面积1.3万hm2(包括境外种植),而目前仅为6500hm2左右。

2.2 生产基础设施水平还比较低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产设施普遍比较落后。全县设施蔬菜面积2000hm2左右,仅占旱地蔬菜面积的1/3,设施不健全的露地蔬菜、水生蔬菜等产业容易受干旱、洪涝特别是极端自然灾害的影响。

2.3 农产品流通机制还不够完善

全县城乡居民年消费各类农副产品总量约58万t,按照我县目前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实现全部自给。但目前自给率仅达70%左右,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产品流通还存在信息不灵、机制不顺等原因。

2.4 固定生产基地建设还没有大的突破

全县共建有高效设施农业园区61个,城区和各镇的固定生产基地建设还很落后,县级固定蔬菜基地安宜镇北港村蔬菜基地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生产设施极其落后。大部分镇均未建有固定的生产基地,市场销售基本上从县城批发,蔬菜价格出现乡村高于集镇、集镇高于城区、偏远地区高于集市的现象。

3 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宝应县菜篮子工程建设须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关键措施,全面提升各类主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1 主要任务

以实现“两个保证”即保证全县城乡居民农副产品实现100%自给、保证全县食品加工企业所需原料实现100%自给为目标,大力推进以设施蔬菜为重点的旱作蔬菜、以荷藕为主的水生蔬菜及畜禽、水产等产业发展,全县发展蔬菜2万hm2,其中旱地蔬菜 8000hm2、水生蔬菜 1.2万 hm2,水产 3.3万 hm2。同时加快发展政府可控的永久性蔬菜基地,计划至2015年底,建成县镇两级永久性蔬菜基地1666.7hm2。全面提升菜篮子工程商品质量,年检测蔬菜和肉食品1.5万批次,合格率达98%以上,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鱼。

3.2 工作措施

围绕以上目标,下一阶段,我县将重点落实5项措施。

3.2.1 合理布局,努力提升菜篮子工程商品基地科学规划水平 充分发挥各地自然优势,根据全县高效农业园区“235”发展规划要求,科学制定旱作蔬菜、水生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做到宜菜则菜、宜水则水、宜牧则牧。旱作蔬菜以南郊现代农业园区、北郊现代农业园区、曹甸现代农业园区、望直港现代农业园区、柳堡现代农业园区等5大设施农业园区为核心,重点发展设施西瓜、青红椒、番茄、莴苣等蔬菜,总面积8000hm2,其中设施蔬菜3333.3hm2、旱地蔬菜4666.7hm2(包括大田蔬菜1333.3hm2)。水生蔬菜以东荡的射阳湖、广洋湖、柳堡、夏集等镇和运西的山阳、安宜、氾水等镇为核心,重点发展以荷藕为主的水生蔬菜生产,总面积1.2万hm2,其中稳定县内种植面积8666.7hm2。生猪生产以夏集、氾水、安宜等镇为重点,年出栏45万头;肉禽以柳堡、鲁垛、小官庄等镇为重点,年养殖1500万羽;蛋禽以安宜、西安丰等镇为重点,年存栏300万羽;水产以山阳、安宜、射阳湖、广洋湖、鲁垛、柳堡等镇为重点,年养殖面积3.3万hm2,水产品总量 15 万 t。

3.2.2 推进规模发展,努力提升永久性生产基地的建设水平 大力推进规模经营,设立规模经营专项奖励资金,对种植、养殖达到一定面积或数量的给予补助。加快发展政府可控的县镇两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建立固定生产基地1666.7hm2,实行分级负责制。其中县级基地在北郊、运西等地邻城的联合、刘上、春光、北港等村发展666.7hm2,主要负责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用菜;各镇发展66.7hm2,主要负责镇区及各村居民的生活用菜。整合土地、开发、农业等项目资源向永久性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集中,县镇财政对永久性蔬菜基地进行适当补贴,建立补贴档案。永久性蔬菜基地必须接受政府调控,在品种布局、质量安全等方面接受政府指导,在平抑市场物价、保证供应等方面接受政府协调。

3.2.3 实现科技兴菜,努力提升菜篮子工程商品的生产水平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积极开展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围绕城乡居民的需求,注重园艺、畜禽、水产等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新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年引进新品种20个、新技术5项、新模式5个。鼓励大户发展以蔬菜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为重要内容的家庭农场,鼓励技术人员领办、创办农业园区,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推进“一村一镇一品”特色示范镇村建设,年建成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1~2个。

3.2.4 搞活生产流通,努力提升菜篮子工程商品产业化发展水平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知名企业1~2家,直接从事菜篮子工程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鼓励新建冷储冷藏企业,规划建设大中型冷储企业2~3家。大力加强蔬菜、畜禽、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苏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乐意楼蔬菜批发市场为基础,逐步完善流通机制。动员农户参加各类农产品合作、流通经济组织,加强产销衔接,新建蔬菜、畜禽、水产等合作经济组织10个。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专卖、直供直销等现代农产品流通业态,鼓励龙头企业、流通类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鲜活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开设直销店、直销窗口、平价超市、自营超市等流通窗口10家以上,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成立农业品牌管理办公室,严格宝应湖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培育荷仙、宝泰等品牌,争取再创中国驰名商标1~2个、江苏省名牌农产品3~5个。

3.2.5 加强质量监管,努力提升菜篮子工程商品质量安全水平 紧紧围绕菜篮子工程商品质量安全目标,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突出源头控制,狠抓过程监管。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开展菜篮子工程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争取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达60%以上。充分发挥县镇两级已建成的31个速测室的作用,开展全方位、高频次、不定期检测,年检测蔬菜产品和肉食品样品1.5万批次,确保省级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继续加大农业“三品”建设力度,力争新增农业“三品”50个,同时加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申报力度,争取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3件、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1~2个。

猜你喜欢

宝应县蔬菜基地水生
宝应县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宝应县 严查隐患 严格整治 筑牢防线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江苏宝应县2019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0km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互助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