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探析①

2013-08-15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汉语设置

王 丽 朱 宏

(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东燕郊 101601)

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名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全球范围的“汉语热”也在持续升温,全球“汉语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校学习汉语的人数持续增加,据孔子学院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在美国2010年公立学校开设汉语课的大中学校超过5000所,学汉语人数达到20万,在英国5200多所学校开设汉语课,在法国,中小学学汉语人数连年增长40%;二是汉语学习人员不再单单是在校学生,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经贸、文化等方面合作交流的加强,汉语学习人员已从在校学生扩大到政府官员、公司职员、家庭妇女等不同社会群体;三是伴随着汉语学习人数的激增,学习者学习需求的不断提高,海内外汉语培训机构、中文学校、中文补习班等教学机构层出不穷。

在这种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转变,由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转向汉语加快“走出去”。也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2012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对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修订,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如何确立自己的办学目标与方向,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课程设置,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是指专业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集中体现。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应在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从学习主体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出发,根据专业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安排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自1985年建立以来,许多高校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课程设置的探索与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各院校办学环境、师资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不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院校由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足。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汉语言文学课程和英语课程简单相加,如有的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只是简单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英语专业的课程相加,这势必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2)汉语本体知识课程多,忽视教育学、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教学类课程设置,导致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能力的欠缺。

3)语言文学类课程比重大,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致专业学生在海外工作和生活困难重重,无法快速适应并融入海外生活工作环境。

4)自2013级起,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对外汉语专业相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专业内涵和培养目标均有所变化,本科课程设置也应有所调整。目前,大多属院校仍沿用原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

3.1 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和指导,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正确地进行专业定位,坚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突出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于学校自身特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汉语国际推广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专业学生需具备语言类、文学类、文化类与教育类的知识与能力。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通过对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构建有利于专业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从而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应“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为重要方面”的原则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构建完整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继续探索“3+1”的教学模式(国内理论教学+国外实训教学),完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远程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手段方法。

3)立足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学文化素质课”、“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以及课外素质拓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

3.2 改革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树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引进来”教变成让学生“走出去”教。坚持以应用型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在课程设置上灵活地根据社会需要、本校学生的就业等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加强实践环节,做到理论实践并重。

3.2.1 夯实汉语本体知识基础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系统而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具备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基础。为此,在课程设置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专业主干基础课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此外,应开设汉语语音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文字学、训诂学等语言类专业选修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理论知识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

3.2.2 开设多语种外语课程

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在具备汉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外语知识和技能也显得非常重要。各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般设置英语类课程,如大学英语、英语交际口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等,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写译能力。但是,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外汉语教学已不仅仅是在国内,教学对象不再单单是来中国的留学生。大量专业学生通过校际合作、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或其他中介机构到不同国家从事汉语教学,为了满足学生海外实习就业的需要,各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开设多种外语课程。例如,国家汉办在河北省选拔汉语教师志愿者多派往泰国、印尼、尼泊尔任教,河北省各院校可考虑开设泰语、印尼语或尼泊尔语作为第二外语,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志愿者选拨中胜出,能够有效地与赴任国学校机构以及师生进行沟通,快速地适应海外生活和工作环境。

3.2.3 重视汉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1)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文化与交际也是国际汉语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国内各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多数开设中国文化概论或中国文化史纲课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传授,忽视了中外文化比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使未来的汉语教师能够较快的融入国外环境,对外汉语专业在开设中国文化类课程的同时,开设西方文化、西方礼仪、跨文化交际、中外民俗学等课程,从而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注重汉语教学能力培养和训练

以海外汉语教学为主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学能力的具备与提高离不开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在理论课程方面,围绕教学能力的培养,可设置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对外汉语课型教学、二语习得理论、微格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各院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开设微格教学课程,通过“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实践环节,如专业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为学生提供训练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实战平台。实习是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知行统一的关键要素,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实现“培养国际汉语教师”这一最主要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将理论与实践环节所占比例做大幅度调整,增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比例。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当前“汉语热”的国际环境,增加海外实习基地,与更多的国外学校共建,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

3)突出中华才艺实训

汉语教师肩负着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任,只了解汉语言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老师是不合格的,所以,国家汉办乃至国外各院校机构选拔汉语教师均有传统才艺展示环节。专业文化类课程在设置理论课程的同时应增加才艺实训类课程,设置剪纸、手工编织、中国书画、中国民族乐器、民族舞蹈、中国武术、茶艺等才艺技能实训环节,注重学生技能素养的培养。技能培养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强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国际汉语教师的要求。

3.2.4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奠定继续深造基础

长期以来,高校的课堂上主要强调单调的专业知识传授,而缺少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学科前沿动态方面的引导和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具备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围绕培养目标增设专业前沿课程,如国外汉学研究、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等,注重对本学科领域的思想方法发展及其演变进行介绍,在课程中适时地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本学科的科学方法展开讨论,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为专业学生攻读语言学学术硕士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奠定基础。

4 结语

正如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所言,“在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和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下,对外汉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就业‘出口’等方面还存在着制约的瓶颈。”在全球“汉语热”的语境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如何定位,如何加强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提高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从而培养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汉语教师和中外文化交流人才成为专业建设发展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各地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自身地域优势和院校特色,在充分分析专业办学环境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明确本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专业特色,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使专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1]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2]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3]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原新梅,孙小兵.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语文,2007(12)

[6]韩黎明.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与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0(12)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汉语设置
学汉语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