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

2013-08-1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邢钟文

财政监督 2013年20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估价公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邢钟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始自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交所停牌,次贷危机开始浮出水面。2008年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为金融危机,这场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原因错综复杂。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并结合金融危机后国际各机构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调整变动,提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一、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随市场不稳定而发生变动,其波动性较大,在持续走低的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不断对金融资产重新计价,导致金融资产价值大幅缩水,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这就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

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在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推动下,进一步深化了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后国际公允价值准则的变动

此次金融危机后,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机构确认了巨额的未实现、没有现金流量的账面损失,而这些巨额的亏损引发了投资者恐慌心理,投资者大量抛售相关的次贷产品股票,导致衍生金融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加剧了金融界的损失,因此金融界强烈呼吁修改或终止公允价值计量。而会计界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指责公允价值旨在转移公众视线,为激进的衍生品、资本虚增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开脱罪责。

(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的修订。2008年10月10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颁布了《SFAS 157-3:不活跃市场条件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该准则认为当相关市场可观测数据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管理当局关于现金流量和贴现率风险调整的假设。2009年4月9日,FASB颁布了《SFAS157-4:当资产与负债活跃度发生重大衰减而且可辨认业务处于无序状态下的公允价值确认》以及 《关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中期披露》准则。

(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进行的修订。通过一系列的权衡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8年10月13日对 《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进行了修订,该修订允许某些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特定情况下可进行重分类。修订要点如下:(1)极少数情况下,允许将非衍生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至其他类金融资产;(2)预计未来仍将持有且有能力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被重分类至贷款及应收款类,如果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满足贷款及应收款项的定义;(3)已经计入损益表的金额不允许冲回。该修订自2008年7月1日起生效,并且追溯适用的期间截至2008年11月1日。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准则体系,并希望各成员国及地区加快会计准则趋同步伐。IASB肩负了制定这一高质量准则的重任并加快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项目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于2011年5月12日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重新定义了公允价值,制定了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规范了公允价值的披露要求。该准则自2013年开始生效,同时允许企业提前采用。

此外,在2012年11月,IASB发布了《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的有限修订:分类和计量》,向全球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主要目的是将IFRS 9的金融资产分类从目前的两类调整为三类。2013年3月,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基于预期损失的新的“三阶段”模型,以更好地反映企业风险管理实务。这些征求意见稿的提出旨在完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准则,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三、我国公允价值应用情况及金融危机对其影响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完善,会计信息质量和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使用成本过高以及公允价值运用缺乏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南等原因的存在,在新准则颁布七年多的时间里,推广公允价值应用的工作始终无法全面开展。在我国会计实务界公允价值的应用较少,特别是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持谨慎性态度。

由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实务应用较少,资本市场、金融衍生产品等较不发达,因此受到的金融危机冲击没有欧美国家严重。尽管我国金融业在次贷危机中损失较少,但随着其开放程度的逐步加大,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的大量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以及解决措施对我国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我们理应未雨绸缪,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并进一步推进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界的运用。

四、我国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措施

在当前世界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形势下,我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恰当抉择,科学地设计改革方案,稳步推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和应用。

(一)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逐渐兴起,公允价值计量越来越被经济发展所需要。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但在现行会计准则中,尽管有多个准则直接或者间接地规定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仍只有资产减值,企业年金基金及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了相应的应用指南,但指南之间并不统一,给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带来障碍。因此,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推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中的有效应用,财政部制定统一规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十分必要。

金融危机后,为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利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给我们提供的有益参考,财政部草拟了《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该定义直接引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的定义,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级次及方法,并对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的要求,整合统一了散见于多项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意义重大。

(二)建立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良好环境。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工具市场发育程度息息相关,公允价值计量参数的获得需要一个活跃的经济市场。然而有些金融工具没有活跃的市场且缺乏相应的价格参数,此时就需要企业根据金融工具性质选择相应的估价模型进行估价。为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环境以及完整的估价体系。

1.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市场报价机制。公允价值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现行市价,而现行市价在市场交易中比较容易取得。因此,如果企业交易的资产以及负债的公允价值能够从市场中直接获得,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笔者建议成立专门的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机构以提供专业、可靠和及时的市场价格信息。

(2)促进经济改革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迟,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存在着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低、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其市场体系都是不完善和不规范的,这就影响了公允价值的直接获得以及第二三层级估价模型输入参数的质量,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攻坚时期,需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监管机构应加大对违法违纪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充分发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再者,应对特定行业如银行业保险业进行特定监督,从而为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2.建立完善的内部环境。在金融危机中,由于许多复杂金融产品的市场流动性迅速蒸发,大多数金融机构都从基于市场可观测的信息转移到使用估价模型。而一般金融机构的估价模型都是建立在经济平稳情况下,并没有考虑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模型风险等影响情况。此外,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环境建设不完善,如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不到位等,都对公允价值的估价产生一定影响,导致金融机构所得到的公允价值既不具有可靠性又不具有相关性。

借鉴此次金融危机经验,我国企业应对公允价值使用做出及时调整,建立完善的内部环境。企业需要在定价模型、估价参数、估值技术、估值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等方面加大研究和改进力度,而且还需要对估价过程中估价模型的验证、独立定价检查等制度进行完善,以确保通过第三级次获得的公允价值估计是相关可靠的。此外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对会计数据、风险数据以及市场数据,企业使用的定价模型估价流程和风险计量模型评价流程及会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建立企业综合统一的数据平台,形成一套逻辑清楚、前后一致的风险评价与公允价值估计的管控体系。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水平。在不流动、不活跃的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应根据第三计量层级采用相应的估价模型来确定,而按照这种模式确定的公允价值缺少参考指标,既不等同于历史成本也不等同于市价,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以提高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合理性。因此,要通过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和企业机构的各种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职业判断力,同时会计人员应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并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责任,从而使得根据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

1.葛家澍、徐跃.2006.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9。

2.黄世忠.2009.金融危机触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中国金融,15。

3.李英、邹燕、蒋舟.2012.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动因探索——基于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J].会计研究,2。

4.王建成、胡振国.2007.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5。

5.王守海、孙文刚、李云.2009.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稳定研究——金融危机分析视角[J].会计研究,10。

6.王守海、孙文刚、李云.2012.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经验与研究启示[J].会计研究,12。

7.张敏、简建辉、张雯等.2011.公允价值应用:现状·问题·前景——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J].会计研究,4。

10.Allen F,Carletti E.2008.Mark-to-market accounting and liquidity pric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45(2).

11.Laux C,Leuz C.2009.The crisis of fair-value accounting:Making sense of the recent debate[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34(6).

12.Laux C,Leuz C.2009.Did fair-value accounting contribut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3.SEC Staff.2008.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pursuant to section 133 of 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study on mark-to-market accounting[J].Office Of The Chief Accountant,Division of Corporation Finance.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估价公允
房地产估价与房地产成交价格的关联因素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卡拉瓦乔巨作 遗失百年后估价1亿欧元上拍,真伪存疑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8《富春山居图》:估价500亿的名画如何颠沛流离600年?
公允价值影响了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行为吗?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有效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