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野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文明院校高职

王 宏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

关于生态文明,我国的理论界早就展开了研究和讨论,目前,人们已达成了共识,即“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日程。它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建设生态文明将成为人民大众的伟大实践。

要落实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针对全社会展开的向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培养全体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使受教育者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同时培养一批具有综合决策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掌握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2]学校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生态文明,随着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转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必然要求大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提出创建“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新篇章。

二、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绿色教育”的发展,各类高职院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纷纷开展了环境教育,但多集中于思想课上,只是进行一般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与资源的教育。虽然这些也是重要的,但它只是绿色教育的一部分,甚至还不是最主要的部分。绿色教育或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大学模式或办学方向的转变,包括办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专业等)、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等一系列转变,以培养一代具有“绿色思想”、新的思维方式,以及掌握真正的高科技(绿色技术)的新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仅就其生态定位与生态育人方面展开讨论。

(一)生态定位出现偏差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态定位出现偏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自身定位模糊不清,学科设置基本照搬本科院校,盲目求全求大,结果就是变成了一个小型本科院校,在学术上无法与普通高校竞争,同时又失去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应用特色。虽然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工学结合,力争显示其职业特色,但总体来看不过是在原来的框架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实践类课程,还远未达到职业院校应有的应用特色。二是同类高职院校之间也存在着同质竞争,无论是办学规模,专业特色、课程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都日益趋同,在同一个生态位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二)生态育人观念缺失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理论总是过多地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强调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应有的素质,从而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人(学生)自身的存在价值,特别是人的主体价值。主要表现:

1.无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目标。教育的发展只有社会和经济目标,没有提出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目标。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为社会开发和利用自然提供科学途径和强有力手段,为改造自然增进人类福利提供专门人才。也就是说,按照只有人有价值这种价值观,大学教育只有人和社会目标,没有保护生命和自然界的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工作时也必然只有社会和经济目标,不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生态设计。

2.人才培养重共性轻个性。中国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侧重于学生的共性,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按照统一尺度要求学生,这样不仅造成教育资源上的浪费,还从很大程度上把人才扼杀在摇篮状态,埋没了学生的天赋才能,兴趣爱好和鲜活的个性。

3.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及方法比较单一。目前各高职院校在评价方法方面比较单一,考试基本是采取闭卷笔试的模式,这虽然是必要的,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毕竟闭卷笔试的方式测重的是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对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几乎不能涉及,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在评价方面,也基本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没能纳入评价体系,或是所占比重极少,不能对学生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评价,缺少对学生的动态分析。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生态文明视角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是能弘扬人的主体价值的教育。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教育活动要能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进取、自由、平等、民主的品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打下良好基础。要达到这一教育目的,高职院校不仅仅是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努力培养既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又具有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绿色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注重培养正确的教育生态意识。

(一)生态错位发展

生态位理论是是生态学中基本理论之一,不仅能应用于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社会经济系统也同样有重要意义。生态位理论认为,无论是个体还是生物圈,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中的生物单元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在同一生境中不存在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但物种的生态位之间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叠现象,只有生态位上差异较大的物种,竞争才较缓和。高职院校应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社会发展需要这两个基本点出发,调整专业设置和比例,使之逐步趋于合理,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位,既要办出与普通高校不同的职业特色,也要与同类院校相比有自己明显独特的特征,实行生态错位发展。

(二)培养生态育人理念

1.设立生态教育目标。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学生具有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学会关心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关心社会的持续发展,关心人类自身包括当代人以及后代的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社会观、发展观和人生价值观。

2.树立人才多样化、个性化理念。人无完人,无论是哪种教育都不可能把每一个普通的受教育者教育成一个全能人才。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一种生态育人的理念:即学生没有高低好坏之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自然界,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一棵小草的生态作用并不比一棵参天大树的生态作用小;在人类社会也存在人才的多样性,大人物小人物都是人物,大人才小人才都是人才,普通劳动者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比杰出人物的小。因此学校旨在培养学生各尽其才,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学生的能力及发展前途。对于一些有特殊才华但其它方面有所欠缺的学生应该多一些包容,让他们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能把某一方面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这样才利于社会的发展。只有在这种生态意识指导下,每个学生才能得到公平对待,才能在老师的眼中都是可造之材。

3.建立生态多元化人才评价标准,实行差异教育。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原理,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生态位。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参差不齐,决定了他们兴趣特点的广泛性和学习需求的差异,同时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高职院校不能用单一的标准要求评价学生,必须倡导差异化教育。差异教育就是承认和接受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提高教育水平,为学生进入社会生存做好准备。如果我们这样设置学习目标并带着这样的期望去教学生,为每位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真正做到按需施教,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将闪光点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其特长,帮助其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提高其差异化竞争能力,使各类学生人人有所得,人人有兴趣,我们的学生会比我们预想学得更好。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提倡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内容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和作业,还应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每个学生自己的纵向比较等。学生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应受到鼓励,使他们更加自信,健康发展。

4.构建生态化课堂,创建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老师教,学生学,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处在“要我学”的状态。如果学校的教材三五年不更新的话,老师的同一本教案便可以没有任何更新地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使用多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老师教学激情不够。在生态化课堂,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老师只是一堂课的引导者,对于同一知识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力与理解力,大家可以互相分享,讨论,教师常教常新,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

[1]陈丽鸿,孙大勇.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77-78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85

猜你喜欢

文明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