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理念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2013-08-15张颖帅
张颖帅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高校办得怎么样,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教育部于2006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推进学生校外定岗实习力度,逐步加大校外顶岗实习比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基于高职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必定有最少半年左右的时间要离开学校,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开展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职业意识、做好“职业人”角色转换、促进顺利就业、实现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高校在校期间的思政工作做的较好,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工作在监管和落实上不尽如人意。在倡导大思政理念的情况下,如何以大思政理念推进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大思政理念的涵义
“大思政”是大思想政治的简称。“大思政”教育观是指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上,改变原有观点,加强组织机构领导,拓宽思政教育的平台,扩大思政教育的参与人员、强化思政教育的校园氛围。
从高校思政工作长期实践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高校各方面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大思想政治教育观本着“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的人本哲学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体。立足高校实际,“大思政”教育模式可以从组织领导、管理队伍、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在组织领导方面即要求有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不再把思政工作作为某一个部门的工作来抓,而是学校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具体来说就是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由思政部、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中心、团委、宣传部等党政部门各司其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实施一线教学管理的职能体系。第二,在管理队伍建设上,要改变单一的思政工作上课靠老师、下课靠辅导员和班干部的局面,而是将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立体、全方位的管理队伍。第三,在课程建设方面,改变思政课程“满堂灌”、“一家言”的传统模式,而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观点,同时增加思政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其中。大思政体系的建立,对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监督管理不能到位,学生思政教育无法落到实处。大学管理相对宽松,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了组织纪律涣散的习惯,但是学校通过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等的指导还能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后,意味着将从传统的学校生活进入到企业当中,开始体验全新的岗位生活和社会生活。面临角色的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感知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不能保证学校有足够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一般比较分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无法集中开展,同时学生在顶岗期间,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任务,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较少。这些都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思政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因此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与学校管理上的不衔接。很多高职院校对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周密的安排,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由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专业教师带队,专业知识要求较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较少。同时学校思政教师无法深入企业,而企业也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对顶岗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这项工作在顶岗实习期间形成“真空带”。
3.企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不当。学生刚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由学生部分转变为“职业人”,对新的环境存在适应过程,心理的认同程度。但有些企业只重视学生的技术能力,强调学生的业务水平提高,而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很重视,而另一些企业认识到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因此迫不及待地向学生灌输企业文化或职业技能,强迫他们去接受,因为形式不当,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以大思政建设为契机探索思政教育新途径
大思政观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教育观,大思政理念为解决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1.从组织管理角度入手,明确顶岗实习期间思政教育目标。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工作不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根据学院党委领导组的安排,由教务处和思政部、各专业系部在实习前,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目标要求,将该目标作为学生毕业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未来学生的毕业考核之中。在学生顶岗实习前,明确其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思政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同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协作,明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思政教育的企业指导负责人,提供考核标准,使思政工作不会流于形式。
2.充分应用好管理队伍,提升管理者的水平。构建学校辅导员,企业,学生干部,学生家庭的全方位立体式管理模式。要做好学校辅导员、企业的指导教师、家长、学生干部、学生等各方面的沟通,使学生在企业能得到来自同学、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关心。特别是这一过程中更要重视家长的配合,更有的放矢地把握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霍姆林斯基就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育人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只有提升了管理者的水平,思政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3.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形成学生“爱校爱岗”的理念。企业本身就具有承担员工教育的功能,好的企业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和教育员工的方法,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企业的理念、价值观、精神等。学校可以把相关企业好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把企业文化的有关内容融入其中,比如,进行企业文化宣讲,开展企业文化校园周等活动,使学生在校园中就深刻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等到参加顶岗实习时可以快速融入到企业,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和积极的劳动观。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责任感、进取精神以及敬业精神等;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认同企业的文化,内化为思想,从而外化为行为,最终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意识的转化。
4.进行思政课程改革。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会得到明显体现。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课程应根据实际做出调整。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除了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推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便于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感知实现个人思想观念的主动提升。同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在课程体系安排上,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讲授,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大方面,(1)思政课程体系内容与学生顶岗实践的实际内容相结合,比如在理想、道德、法律知识的讲授中,把未来学生就业的方向、职业道德的内容、相关劳动法规作为专题讲解,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未来进入顶岗实习后才会觉得学有所用。(2)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一些内容可以安排到校外进行实践性讲授。比如在讲到爱国主义的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讲述企业历史,通过企业变迁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爱国主义的涵义。第二,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团就业的相对明确性,鼓励思政课教师进入企业,了解学生未来就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文化建设等内容,这样使教师在授课中能做到因地制宜,目标明确。要摒弃以往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灌输轻实训,忽视职业道德观念和技能的做法,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5.改变考核方式。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改变以往的以考试等形式作为考核,而是以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考核,考核分数和标准要列入学生毕业成绩之中。这一过程要求学校与企业携手,结合企业实际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由学校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标准。学校与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带教学生的企业师傅密切联系,在学生返校后按事先布置的任务,上交实习学生考核表。学生的实习成绩由企业带教师傅、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的自我评定结合在一起。真正了解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掌握实习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使学生在顶岗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顶岗时期期间高职院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明确的平台,更有力的组织支持、力量保障,而顶岗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今后进入工作后的更快适应角色转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杨进美.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N].光明日报,2008-02-04
[2]王国炎,陈爱生.论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J].思想理论教育,2006,(7):22
[3]何菊.工学结合模式下实习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09,(36)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94-223
[5]王芳.浅议新时期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
[6]付长海.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J].求实,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