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域下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

2013-08-15郭钰霞

关键词:民主党派政党中国共产党

郭钰霞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就告诉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四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本质不同在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计献策,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不仅要坚持而且要不断完善中国政党制度。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并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同盟会。随后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效仿西方国家在中国实行议会政治和多党制。一时之间,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组党”热潮。当时为了争取袁世凯的支持,迫使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位置由袁世凯接任。但是,袁世凯却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专政统治。为了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宋教仁提出了多党竞选的办法,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竞选中,由同盟会转变而来的国民党当选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宋教仁在袁世凯的幕后指挥下被暗杀于上海火车站。随后,袁世凯对国民党进行分化瓦解,下令解散国民党,宣布禁止国会,恢复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向往的议会制和多党制彻底破产。为了遏制袁世凯,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和二次革命,但都失败了。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使得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光明,他决定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总结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取得中国革命的完全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革命,尤其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更使得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要有同盟。于是,在共产国际的帮组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日益加剧。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国共两党的合作失败了。1928年,蒋介石利用孙中山先生“国民革命三阶段”理论,宣布结束军政时期,进入所谓训政时期,以“以党治国”精神制定了《训政纲领》,规定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训政”的最高领导机关,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党模式[1]。从此,专政代替了民主,黑暗代替了光明。对于民主党派关于多党议会民主的要求,国民党则给予血性的镇压。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号召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而蒋介石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遭到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强烈反对。迫于国内外压力,国民党政府表面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存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但是始终排斥共产党,并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对各民主党派则进行打击和迫害。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经历了多年的动乱和八年的抗战,全国人民都迫切地希望结束战争,建立民主共和国,但国民党顽固地维护其一党专政的反动统治,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意愿,撕毁了政协决议,悍然发动内战。最终导致其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崩溃和军事上的溃败。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被彻底推翻,败守台湾。而在与共产党多年的合作中,特别是八年的抗战中,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亲密合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长期的比较中,各民主党派逐渐认识到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是真心真意和他们合作的政党,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的合作行为形成了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关系。抗战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原则就是多党合作的前身,最早体现了一党执政,多党协作的精神。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招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1956年,中共八大将这一制度正式载入文件。

二、新视域下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的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必然会存在,会有各种矛盾和冲突,中国政党制度会面临多重挑战,而利益整合、意识形态整合、党的建设整合是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的主要的挑战。

(一)社会阶层的分化使中国政党制度面临利益整合的挑战

社会阶层分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分化是指占有不同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动态变化[2]。社会阶层分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各阶层利益重新分配整合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使得利益差别扩大化。当前,不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收入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正如江泽民说的那样:“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4]另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使得利益矛盾增加。社会各阶层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的,都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意愿,各利益主体都会从自身的立场和需求出发,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使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满足。在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中国政党制度能否缓和这种利益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是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使中国政党制度面临意识形态整合的挑战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存在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与此相联系,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必然会相应的发生或早或晚,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改革的攻坚期,必然引起意识领域的变化,使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的趋势。而社会意识又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我国社会的转型使得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例如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使得作为中国政党制度合法性基础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腐蚀。能否正确处理这种冲突影响着我国政治的稳定更甚至是我国社会的稳定。因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坚持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一元化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5]。因此,我们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杜绝其他的意识形态。

(三)政治层面的腐败使中国政党制度面临党的建设整合的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和驱使。当一些官员经不起诱惑,用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利为自己谋私利时就会滋生腐化产生政治上的腐败。美国学者亨廷顿曾指出:“某个国家处于变革时期的腐化现象比该国在其他时期的腐化现象更为普遍。”[6]这也就是说,在社会转型时期腐败往往处于高发期。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呈现出蔓延的趋势,而腐败的频繁地发生会对我国造成极大地损害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党的先进性问题,直接关系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核心问题,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和国家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纯洁性要求不相适的问题,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没有纯洁性的政党不可能有先进性,就不可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不可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同时,应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实现权利的制衡,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确保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

三、新视域下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不仅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而且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改革的攻坚期,必然会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价值观念的转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们开始对中国政党制度产生怀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产生怀疑,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产生怀疑。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在政党制度问题上对中国的西化和分化图谋更加使得作为中国政党制度合法性基础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了严重的腐蚀。不少人甚至觉得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地完善中国政党制度。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肩负着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新时期新阶段,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更需要加强和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需要倾听不同的声音来确保它决策的合理性和全面性,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扩大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为社会各利益集团和利益阶层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提供了平台,中国共产党可以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掌握到平时得不到的信息、批评和建议。这些批评和建议有利于共产党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有利于其执政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人群广,可以通过创办网络平台的方法,给予民众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让广大民众提出提高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整合,提取其合理有利的成份升华为执政意见。

(二)加强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

权利是一种对人和物的支配力和统治力量,它在社会中产生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权利一旦产生之后,便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不受监督的权利是一种危险的力量。如果没有监督,再伟大的人物、再英明的党也保证不了不会腐败[7]。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执政党,不仅组织和领导政府,而且也指导和领导人大、政协、司法和军队的工作,这样会导致权利的过分集中,而过于集中的权利是危险的,它会导致政治上的腐败。正如阿克顿所指出的:“权利导致腐败,绝对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8]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党的权利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在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其参政党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参政党应有的监督功能,使我国执政党权利的行使更加合理、更加透明,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三)端正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态度

在我国,虽然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而且宪法也规定民主党派享有宪法和法律范围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但不同的领导干部对民主党派的态度是不同的。有些中共领导干部把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领导边界无限扩大,事无巨细地包办代替,有些基层领导甚至对民主党派人士抱有歧视和敌对的态度,认为民主党派就是和共产党作对的,将其看作潜在的危险政治力量[9]。这就要求我们端正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的态度。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和利益追求,各民主党派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不是敌对党,他们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民主党派的成员中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对很多重大事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当初,三峡大坝的修建过程中,民主党派就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得三峡大坝能够顺利建成,造福中国人民。

从1949年中国政党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到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走过了60多年。实践证明,中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建设和改革,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政党制度会日益完善,成熟,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刘蓉宝.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与中国政党制度的确立[J].求索,2008(12):217.

[2]耿百峰.论中国政党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9):4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4]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6.

[5]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03.

[6]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5.

[7]王淑梅.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稳定[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0(4):27.

[8]阿克顿.自由与权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42.

[9]齐春雷.权力监督向度下的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兼论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J].攀登,2009(1):52.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政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