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探析——关于《论基督君主的教育》的研究
2013-08-15任超阳
任超阳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一、伊拉斯谟其人
伊拉斯谟是欧洲北方最著名的人文主义者,虽然经历很长时间的漂泊和居无定所,但在他的晚年声望极高。“如同18世纪拜访伏尔泰和19世纪拜访歌德一样,登门拜访伊拉斯谟是一种最引人注目的行动。一些贵族和学者为了得到他的亲笔签名,千里迢迢奔波了好几天。在位教皇的侄子是红衣主教,他曾邀请伊拉斯谟去他的教区,结果遭到拒绝,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亲自到弗罗贝尼乌斯的印刷厂,在一间发霉的小屋子里拜访伊拉斯谟。丝毫不觉得这样做有失尊严。”[1][P58]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不难想象伊拉斯谟受到的尊崇与礼遇。“他这种威望完全来自学术上的造诣。”[2][P58]
伊拉斯谟通晓拉丁语和希腊语,终身用拉丁文写作,翻译和校订了大量古代典籍和《圣经》,创作了大量人文主义著作,代表作有《新约圣经》(希腊语和拉丁语双语版)、《圣哲罗姆文集》(9卷)、《愚人颂》、《格言集》、《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论自由意志》、《对话集》等,每一部著作都充满了智慧的力量和光芒。
关于伊拉斯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方面,但在国内有关伊拉斯谟思想的系统论述尚不多见。伊拉斯谟是16世纪初人文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积极推崇人文主义精神,批评中世纪教会压制人性、泯灭人欲的思想和做法,主张从正面、肯定的角度来看待人,而不是把人当做总结的奴仆。由此思想反映在其宗教思想上就是反对形式上的对宗教的信仰,反对宗教里固守仪规的观念,僵化的、繁文缛节的仪式,提倡内心的信仰和效仿基督的善行。伊拉斯谟的一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做当时欧洲皇室的家庭教师,所以其教育思想是十分重要的。他强调道德教育,注重礼貌教育,并通过出版大量书籍向当时的欧洲传输基本的礼貌知识,这对于促进欧洲人行为举止的文明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教育家,1987年,欧盟开始颁发Erasmus奖,使得有超过一百万的欧洲学生获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2004年,欧盟将“Erasmus”项目增加为“伊拉斯谟-世界”,以支持欧洲同世界其他各国的学生交流,并加强支持欧盟以外的留学生。
二、教育观
(一)教育理念
1.教育应从婴儿开始。伊拉斯谟重视教育,他的名言:“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造就的。”他认为“王储的心智必须从(人们所谓之)襁褓开始,当其仍保持开放、未经发育之时,即灌输以健康的思想。从那时起,就必须在他那尚为婴儿的灵魂的处子地里播撒上道德的种子,以期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日丰,这些种子会逐渐发芽、成熟,一经播下,便可以深植于君主内心,伴其终生。”[3][P9]伊拉斯谟坚持教育对人的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主张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对人的教育,“正如我所言,教育必须从小抓起”。[4][P57]
2.君主教育更为重要。即便是不过继承几分薄地的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煞费苦心的培养,更不用说享有广土众民的君主了;而且普通的孩子受到的教育程度只影响到本人,最多是周围的人,而君主得到良好的教育,成就良质可以造福万民,如果沦为恶徒,会祸害苍生,因此对君主的教育更为重要,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塑造,而且对一个国家和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审慎地看待,在君主制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这是比较明智的教育理念了。
(二)教育目标
1.宗教的虔诚。伊拉斯谟是一位神学家,他尤其强调宗教教育的地位,但他又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其宗教教育思想又不同于中世纪那种重盲从、尚专制的做法,他与北方文艺复兴的基本精神相一致,强调宗教虔诚心的养成。伊拉斯谟认为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努力理解《圣经》中最原始的含义,对基督的信仰不是靠每天听了多少次弥撒曲,更不是繁文缛节的宗教仪式,而是发自内心对基督的信仰。伊拉斯谟理想中的王子教育,是强调王子的基督教精神的养成。“必须最深入、最紧要地灌输到君主的心智之中的,就是尽可能好地理解基督。他必须始终全神贯注于基督的教诲,……要让他相信,基督的教诲最适用于君主。”[5][P18]基督教的君主作为上帝在世俗世界的化身,必须深刻学习基督的思想,虔诚地信奉基督。“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6][P39-40]
2.高尚的德行。伊拉斯谟非常重视良好德行的培养,认为德行对一个王子而言更加重要。将来要继承王位的王子是这个国家最值得关注的人,他必须具备高尚的德行。“导师应当首先留意,让他的学生热爱德性,尊崇德行,视之为最美妙的事情,最重要的幸福源之源,特别适于一位君主,并且让他的学生厌赠恶行,远离恶行,视恶行为最可怖、最无耻的东西。”[7][P18]对一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的时间的长久,而在于拥有美好的德行;而与君主高贵最匹配的高贵身份,是源于德性与善行。伊拉斯谟认为道德价值是我们衡量一切的标准。“芸芸众生固执地视为快乐之源、倍加珍惜或方便采用的所有那些东西,都只能以其道德价值为唯一标尺予以评价。”[8][P19]
3.君主的智慧。智慧是能力的体现,一位君主要管理好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智慧,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培养君主的智慧,以便于君主更好地承担责任。因为作为君主,要掌握国家发生的一切大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要想做个称职的统治者,就需要既负责任,又行良善,还有智慧。”[9][P32]真正的君主要凭着智慧、正直与善意来治理一个国家。君主的一切行动都要运用理智和判断力。
伊拉斯谟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一个君主的成功不是靠拥有丰饶的财产,也不是靠显赫的价值,更不是靠伟岸俊美的身躯,而是来自正直、善行与智慧。虔诚、德行与智慧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如伊拉斯谟所言,君主应当竭尽所能掌握这三样事情:全能、全知与全善。全能而没有全善为辅佐,就会导致无法无天的暴政;全能而没有全知辅佐,就会导致破坏,而不是治理;没有良好的德行,君主越是具有能力,造成的祸害就越大。因此教育要在这三个方面不断努力,培养全能、全知与全善的人。
(三)教育方式
1.选择优秀的教育者。伊拉斯谟认为,对于任何父母来讲,都不应该把孩子随便交给一个人来教育,对于一位王子来说更是这样。君主对其子嗣的教育要牢记,这是为国家培养治理者。伊拉斯谟举例说,即便是自己的马匹、财物,都会找一位适当的人选来喂养、来保管,更何况将来是继承王位的王子呢?“国家的一切都应归功于一位良君;但君主本人却得归功于那位以其正确的教导养成君主现状的人。”[10][P10]所以在我们不能挑选君主的时候,就必须十分细致认真地挑选教育王储的人。另外对于一位王子来说,在挑选保姆和友伴时也要注意。保姆要具有良好的品性,并接受过这项工作的准备与教导的妇女;友伴应当是品性善良、值得尊重、受过体面正派的教养训练的男孩。
2.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伊拉斯谟认为通常人具有趋恶的本性,不管人生下来性情如何,在长期的环境熏染中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教育环境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君主没有完全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君主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无论一位君主的本性伊始如何(优良的血统并不能确保一个王国的优良,同样也不能确保一个心智的优良),如果从襁褓之始即受制于愚蠢不堪的观念,厮混在傻里傻气的女人堆里度过童年,混迹于放荡娼妓、狐朋狗友、无耻之极的谄媚小人、供人取乐的粗俗小丑、游手好闲的街头浪子、酒鬼、赌徒、皮条客,在这些一事无成、荒唐愚蠢、只知寻欢作乐的人之间消耗少年光阴,您又如何能期待他身上邪恶之外的东西?在这样的交游里,他所听到的、所学会的、所吸收的,只能是纵情声色、娇纵傲慢、贪婪暴躁、强横霸道。”[11][P13]所以关注君主成长的环境是父母、导师的一个重要教育职责。
3.开展多样的教育形式。伊拉斯谟认为即便是自襁褓就可以接受教育的王子也是一位普通的人,有着自己的喜爱,对于枯燥乏味的东西也会厌倦。一位好的教育者展开的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生动的。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始终如一的,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教师不仅应该要而且能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对于一个教师来讲,“他会直接把教授的那些东西,揉进动人的故事、有趣的寓言和机智的小品。”[12][P16]教师要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和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三、宗教教育
(一)回归原始的基督
伊拉斯谟的宗教思想,如果要赋予它什么特征的话,最好莫过于“基督的哲学”。[13][P76]“基督的哲学”这一词首先出现在1515年他出版的《格言集》中。基督领着信徒们过着饥饿,甚至悲惨的生活,最终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基督的一生都在孜孜不断地追求人生幸福的信念,这就是基督的人生哲学,是基督留给世人的最大的财富。伊拉斯谟一生都在追求把对基督的理念回归到最原始的本意,他的《新约圣经》(希腊语和拉丁语双语版)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而且受到后世的敬仰。伊拉斯默认为读圣经的目的,是让民众的生活同圣经相结合,从而建设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社会,让基督徒日常生活的一切都从圣经这里汲取源泉,获得力量。他恢复了杰洛姆时代的希腊文原版《新约》,修正了通行拉丁文本《新约》的许多讹误,通过返回圣经和教父著作基础而改造神学,恢复早期神学,树立人对基督最纯洁、最虔诚的信仰。
(二)反对宗教仪式主义
伊拉斯谟反对宗教里固守仪规的观念,认为僵化的、繁文缛节的仪式是没有价值的,每一位基督徒应该做的事情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理解《圣经》纯粹的、远处的意义。对于基督徒梦寐以求的到罗马朝觐的追求,伊拉斯谟认为如果效仿圣徒彼得和保罗的信仰和善行,胜于去罗马朝觐十次。基于这样的宗教立场和内心对基督的真诚信仰,伊拉斯谟的教育观是当时名义上为宗教管辖下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他的虔诚的信仰也限制他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更多地是探索人的精神世界活动,而且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四、政治教育
伊拉斯谟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政治家,而且对政治并不擅长。“伊拉斯谟内心温和,且对政治性一窍不通。他生活在社会现实之外,非常天真地认为人是可以矫正的,他难以认识到治理社会的困难和必要。他关于善政的理念是极端质朴的,和大多数伦理倾向很强的学者一样,他这些理念骨子里具有强烈的革命性。”[14][P155]伊拉斯谟把希望寄托在君主身上,希望君主具备德性、远离佞臣、实行善政、达到国家至善。
(一)君主制
伊拉斯谟认为如果君主具备了所有的德性,君主制就是唯一的值得追求的形式,君主实行善政,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不过对这种理想状态,他自己也说是值得保持的最完美的理想,但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如果君主是一个平常人,就要对君主制加以贵族制和民主制的约束。统归起来,伊拉斯谟还是把国家治理的希望寄托在君主身上。
(二)任用贤臣
君主的能力毕竟有限,庞大的国家的运行必然需要官吏的辅佐,而且官吏们在辅佐当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选贤任能就是君主的职责。君主在选任官吏时候,“决不能根据他们的财富、门第或年龄,而必须根据他们的智慧与正直”,[15][P141]君主选任的官吏要与君主一样成为正直典范。“国家的幸福特别有赖于其官吏的任用和履责是否公正无私”,[16][P143]所以官吏们要保证不贪赃枉法,公正地行使权力,保证国家的良性运行。
(三)制定并执行良法
法律是国家正常运行的一个保障,伊拉斯谟坚持要制定并执行良法,所谓良法就是“公平、正义、有助于公共的善的法律”,但伊拉斯谟认为法律越少越好,只要现有的法律能够做到公正,促进公共利益。另外伊拉斯谟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正直的君主就是良法的一种化身,他会推动良法的执行。君主执行的法律中不仅要有对犯罪惩罚的法律,而且还有阻止人们犯罪的法律,同时还应当立法奖励、鼓励为国家服务的人。
(四)节流减税
古代国家很多的暴乱,都是由于名目众多的苛捐杂税引起的。如果确实有必要对民众征收某种税,良君的责任就在于采取适当的征收方式,并尽可能地减轻穷人的负担。一位有德行的君主必须尽力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减免税收,与民休息。君主不应当希望通过征税积聚财富,而是要尽可能地放弃奢华的开销、驱退冗余的官吏、避免战事、遏制官吏的贪欲等,“增加君主收入的最佳方式,就是减少他的开支”,[17][P116]而不是增加民众的税收。
(五)和平主义
伊拉斯谟终生都向往和平,在欧洲游历多国,认为和平是最大的善。具备雄才伟略的君主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君主应当为由公共利益的统合在一起的人确立和平与和睦,锻炼他们才干、调动他们的资源、制定协同的计划、施展所有的力量,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要想着治理好已经在管辖下的地区,而不是想着扩张。对于治理方式,“除非已经尝尽了其他所有手段,否则良君永远都不会发动任何战争”,“君主从不会匆忙决策,但最犹豫不决或最审慎周至的还得算是发动战争的决策了。其他的行动都各有各的不利之处,但战争始终都会给所有好的东西带来破坏,而战争的狂潮也会带起所有罪恶的东西。”[18][P161]
五、道德教育
伊拉斯谟在《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中花大量篇幅论述德性的重要性,虽然他的论述都是为了塑造一位正直、有德性的良君,但他的崇尚德性的教育理念对每一位受教育者都适用。
(一)宽宏仁慈
因为君主对民众有管理权,暴虐的君主是国家的灾难,一位好的君主最起码的德行就是宽宏仁慈,关心自己的每一个民众,竭力避免使他们受到伤害。作为一位君主,宽宏仁慈更应该是“竭尽全力地造福万民,因为这正是良善之所在。”[19][P30]对于一位君主来说,登上王位并不意味着从此掌握了多大的权力,而是要想到承担的责任的重大。为了承担起责任,君主就要像仁慈的父亲一样照看民众。一位君主“要展现真正的高尚情怀,既不在于对一丁半点的伤害的耿耿于怀,也不在于对任何大于您的帝国都记恨在心,而在于对任何有失帝王气度的行动都嗤之以鼻。”[20][P31]
(二)公平正义
无论对于君主来说,还是对于官吏来说,甚至是民众来说,公平正义是每个人都应当追求的价值理念。君主遵行公平正义,才能保证一方面不滥施暴政,引起国家的动乱和民众的反抗;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君主不随意地表现宽宏仁慈,不让那些乖巧、谄媚与恶毒的人钻君主或法律的空子。官吏遵行公平正义可以很好地贯彻君主的思想、执行已制定的完备的法律、不贪赃枉法、不徇私舞弊,使国家秩序有序。个人遵行公平正义,有利于公共利益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共同体中获益,有利于和平稳定。
(三)榜样示范
君主对社会风气、民众教化的榜样示范作用极为重要。伊拉斯谟认为社会生活当中,最有裨益的莫过于一个贤明良善的君主统治,相反,祸害最深的莫过于一个愚蠢邪恶的君主的统治。他把君主比作天上的太阳,世上的人就像他的影子一样。“恶君的腐化堕落的传播比任何瘟疫的传染都要更加迅速、更加广泛。反之,也没有任何增加公共道德的方法,要不君主遵行一种无可指摘的生活更加迅速、更加有效。”[21][P28]伊拉斯谟认为第一君主德性对社会风气的导向和民众的影响十分重要;第二君主德性更多地表现在生活当中。这要求君主时刻都要维持君主的权威、维护君主的形象。“有鉴于此,君主必须特别小心,不要走上邪路,令难以计数的民众效仿他的为非作歹。处于同样的原因,他会全心让自己成为楷模,从而带来如此众多的良善之辈。”[22][PP29]
[1][2][奥]斯·茨威格.一个古老的梦——伊拉斯谟传[M].姜瑞璋,廖綵胜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4][5][6][7][8][9][10][11][12][15][16][17][18][19][20][21][22][荷]伊拉斯谟.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M].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3]陈海珠.“基督的哲学——伊拉斯谟的宗教思想评述”.[J].世界历史,1999,(6).
[14][荷]赫伊津哈.伊拉斯谟传:伊拉斯谟与宗教改革[M].何道宽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