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封建思想夏瑜狂人

王 玲

几十年来,学术界对鲁迅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研究的方法大多是对单个人物进行分析。本文试图把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按照性格特征进行分类,从人物系列形象角度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一、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地方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当中,可分为两小类:一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二是封建思想的维护者。

(一)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这二人都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进而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在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同情了受其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并在此基础上向世人揭示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用以惊醒那些仍然麻木的具有封建思想的下层文人。

(二)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满腹经纶,象个饱学之士,整日里说着伦理道德,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已完全堕落,满脑子男盗女娼,是一些不学无术的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假道学。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没有同情。

以上两种类型的人物既是受害者又是维护者,而对于他们的刻画,鲁迅始终是抱着“启蒙教育”的思想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因此其小说的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1]而反封建则是鲁迅小说的重中之重,只有多揭露一些与封建有关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可叹之处,才能够真正地达到惊醒世人、疗救世人的目的。

二、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从清末到民国中后期,大资产者和封建买办及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着中国,而鲁迅本人就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因此在鲁迅的小说里所反映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而这些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革命者、投机者、消沉者。

(一)具有革命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夏瑜,这个出现在《药》中的知识青年。不仅牢头无法理解,茶客们也说他疯了,当他在狱中宣传革命道理时,年轻人们感到气愤,并且群殴他,茶客们知道后又拍手称快。老百姓拿他当人血馒头的原料,甚至连他的母亲也为他感到羞愧。夏瑜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行动是可悲的,但更可悲的是他的鲜血竟被贫穷、善良的华老栓当作给儿子的灵丹妙药,他劝极其反动的阿义革命,被打后,硬自以为阿义是可怜虫,而那些不听他的话,去造反的群众也是可怜虫。可是他在其他人的眼中却不仅仅是可怜虫,更是被吃的假药、骗钱的资本、鉴赏杀人的盛举、无聊的谈资。虽然夏瑜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但却是孤独与寂寞的,从而影射出当时的中华民族的可悲——这是因为“华夏两家的姓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代称,所以说两家的悲剧命运正是当时中国的写照”。我们从华老栓全家的无知,和茶馆里花白胡子、驼背、康大叔等人对夏瑜的死的麻木上,可以形象地感受到,如果再不进行思想启蒙的话,那么像这种为革命而流血的志士,仍然是不会被人理解的,当然在思想启蒙的治疗的过程中,“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治疗的希望”。可见,鲁迅从写小说的伊始,就对社会给予极大的关注,对变革时代人们的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而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又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改革和变迁的启蒙者和先锋,特别是像夏瑜这样的人,更应该去做社会的启蒙者和先锋。所以鲁迅写道,夏瑜死后,在他的坟上多了一圈红白的花,不很整齐,倒也有精神。这就表明还有人纪念革命烈士,革命者是斩不尽,杀不灭的,就有如在黑暗中多了一点“星火”一样,给人以希望。

(二)投机取巧的知识分子形象

《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一个被讽刺的上等人、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人、一个会投机取巧的人。他留过洋,可是他回国第一件事便是装上了一条已经在留洋期间就剪掉的大辫子。革命一开始,他便将长了一尺多长的辫子拆开了披在肩上,可谓投机到了极点。他整日里和那些遗老、地主们、买办们接近,目的无非就是想投机。假洋鬼子整日往赵太爷家跑,进而去接近那些有头有脸的上等人,同时他还给自己装上了一条假辫子,以便更容易让赵太爷之流接纳他。可是一旦革命开始后,假洋鬼子又赶紧将假辫子去掉,并且口口声声胡吹自己是功臣,假洋鬼子的投机程度及其投机方法极其令人费解。鲁迅先生之所以要写像假洋鬼子这样的投机人,目的也就是想通过揭露假洋鬼子之流的投机面目,进而以警惕世人。

(三)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端午节》中的方玄绰、《幸福的家庭》中的文学青年、以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这些人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具有现代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过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是随着岁月的考验,生活的磨练,他们的反抗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他们又全都消沉了。这类形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也是鲁迅最为看重的知识分子,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失败的故事,看到他们的悲剧其实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也是他们自己意志薄弱的悲剧。

三、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在他的作品中还刻画了一系列非常经典的已经觉醒的和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已经觉醒的“狂人”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个非常态的人,在他身上具有“疯”与“不疯”的两面性。如果你说他是个疯子,可是他却能够从嘴里喊出“救救孩子”的伟大呼声,并且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如果说他“不疯”可是他又确实是一个非正常人,一个患了迫害狂的精神病人。其实,狂人并非来自生活,而是具有象征意义,他是作者对一个启蒙者,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的真实处境的象征性表达。之所以采用“狂人”这一词来定义这一觉醒的知识分子,是因为他在愚昧的群众眼里和一个真疯子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他试图进行启蒙的话。小说的主人公“狂人”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以理性的批判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揭露封建社会的吃人的本性,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因此,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象征形象。

(二)正在觉醒的“我”

《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一个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小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我”,坐人力车去上班时,撞倒一个老女人,没有伤,也没有人看见。我以为还是一走了事,不必自找麻烦,但车夫却主动扶着老女人,走向巡警分住所。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我对车夫由开始的不满,继而自愧,最终无比敬仰的心理变化过程。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作者的小说中,本小说是最短的,线索也极单纯,但是它所蕴含的思想却极其深刻。

不论是《狂人日记》中已经觉醒的狂人,还是《一件小事》中正在觉醒的“我”,作者都赋予了极其深刻的意蕴。

由此可见,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性格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旧中国土壤所滋生的弱小者的精神状态。虽然在中国的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往往是最先觉悟的,但他们在思想意识上的弱点,也与时代浪潮的起伏分不开,他们坎坷的生活历程可以反映出中国革命的艰难和曲折。鲁迅对知识分子题材的重视,说明他对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他在作品中既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历史生活中所肩负的重任,也表现了他们的软弱或妥协,多方面揭示了他们梦醒之后而无路可走的精神危机,为他们新的出路进行长期的思考和探索。鲁迅通过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人物刻画不仅构成了一个可以烛照历史进程的经典系列,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鲁迅对自身的拷问,和对于中国现代知识者个体文化人格及其现实生存方式的批判与探索。这也是鲁迅的小说深刻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成就之所在,在中国文学史上及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罗克.鲁迅小说全编绘图本:呐喊(二)[M].新华出版社,2002-1-1

[2]顾振彪.解读呐喊.朝花夕拾[M].京华出版社,2001.1

[3]周作人.关于鲁迅[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4]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南腔北调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7

[5]邵纯.思想巨人鲁迅[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6]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M].南海出版公司,2001.9

[7]卢今.鲁迅短篇小说欣赏[M].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

[8]林非.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9

猜你喜欢

封建思想夏瑜狂人
政治、经济及大众娱乐三重视角下的夏瑜之死及其思想意义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浅论祥林嫂的悲剧
卖给黄金的殖民地女人
李书福 从“狂人”到“网红”
游戏狂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体会
“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