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2013-08-15束建华赵亚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舆情价值观大学生

束建华,赵亚南

微博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束建华,赵亚南

微博作为一种引领人们走向全新信息化时代的新兴媒介,不仅在社交网络中占领领先地位,更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它以“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而在校大学生无疑成为了微博的主体用户,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分享信息,发表言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本文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微博主要群体,尝试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试图研究微博舆情对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试图找出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微博。

微博舆情;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束建华/江苏理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江苏常州213001);赵亚南/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江苏常州213001)。

一、微博与大学生价值观

(一)微博及其特点

微博(microblog或microblogging),顾名思义,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近年来,微博凭借其自身优点,吸引了越来越来的使用者,在网络用户中大有野火燎原之势。微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与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有关。微博用户草根化既是微博的发展趋势,也是微博的显著特征之一。普通百姓也可以凭借微博,关注社会热点,表达自己的心情。此外,微博与传统博客那种需要考虑文题、组织语言修辞来叙述的长篇大论相比,以其“短、灵、快”为特点,不需要很高成本,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或者某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这样的即时表述显然更加迎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二)大学生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各种思潮向我们涌来,冲击我们原有价值观。再加上大学生尚未完全走向社会,社会经验缺乏,很容易受外界各种思潮的影响,影响及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周边的环境。这其中包括周边的人和事物,包括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文化和信息,比如大学生使用网络所得到的信息以及针对特定事件其他人的一些看法等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第二,大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每个人的精神特征。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经历的事不同,精神特征也不同。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在面对失败时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就是价值观在起作用。信息网络化的社会,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很多未经筛选的信息都会直接进入大学生的世界,对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二、微博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微博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据调查,99%的在校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了解微博,91%的同学拥有自己的微博账号并积极应用微博来了解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82%的大学生觉得微博舆情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13%的同学认为对自己价值观的影响很大。

(一)微博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及时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以往学生只能通过传统方式,例如看新闻、听广播、读报纸等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微博这一媒介有着明显的差别——即不能立即参与到其中,而现在大学生有了微博这一平台,可以更加自由地参与其中。它能够反映个人诉求,表达民声民意,可以了解他人对社会事件的态度和评价,也可以发表个人观点。例如,2012年,我国发生幼师虐童事件,震惊所有人。一时间,很多大学生纷纷通过微博转发评论这一事件,使社会更加重视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通过微博参与社会热点事件,这使大学生提升个人的主人翁意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更多社会问题的讨论之中,与社会接轨,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来迎接未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中来,携手建设和管理好社会。

2.促进大学生多元化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相比,网络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而大学生往往对于这些道德价值观有更大的包容度和宽容性。微博的出现,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心情和经历等的平台。同时,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思想或观点,都可以参与到任何社会热点问题的争论中。但是,这些信息和观点并不全都是正确的。据调查,有5%的同学认为微博上消极评论过多,不利于我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这些争论,大学生要有自己的评判,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明辨是非,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对的发扬、错的抵抗。

3.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大学生加强自我激励,实现自我价值。微博上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逐渐将微博视为记录个人成长历程、情感生活的载体。习惯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发表在微博上,与千万微博用户进行交流。除此之外,微博上也有不少有关于学习或工作的博客。在英语方面就有不少这样的平台,比如,英语口语精华,OMG美语,囧记单词等等。通过这些微博,可以让大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也可以在想学的时候立即学习。不仅如此,很多微博上的内容都非常具有哲理,激励大学生的行动,让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面貌面对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二)微博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成灾,无过滤,真假信息难辨,对大学生原有价值观的摧毁。微博网络的信息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都有涉猎,而这些信息的来源更是天涯海角、四面八方。所以,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和不健康的信息一定会存在。大连PX事件中的不实信息传播是典型案例。2011年8月,微博上开始疯传PX剧毒会导致胎儿畸形,大连PX项目自厦门搬迁而来、一个原料罐被卷入海水。由于当地政府对微博舆情监测和响应不及时,大连8月14日爆发大规模群众游行集会抗议PX在大连设厂事件。而大学生还不能完全地明辨是非,遇到这种情况很容易人云亦云,造成社会混乱。不仅如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迅速收集海量信息,却往往难以在脑海中过滤掉那些垃圾和不良信息,而不良信息一般都带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大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价值观受到打击。

2.微博成为发泄个人情绪的平台,呈现极端化、情绪化倾向。微博自从登陆中国后,其草根性就得到了更加完美的诠释,它可以呈现每一个微博用户的想法。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更加畅所欲言,甚至对一个事件添油加醋来歪曲事实。而关注这一事件的人群会将自己过度地放到这一事件中,从而义愤填膺跟风发表自己的情绪,很多名人甚至将微博变成了自己的叫骂场。2012年,香港明星甄子丹和赵文卓在微博上进行口水战,言语上十分粗俗。更引发了双方的粉丝在微博上互骂,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来说,名人是大众的偶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大学生。而名人们情绪化的叫嚣,叫骂,会让大学生盲目地跟在后面叫骂。无疑,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一生。

3.与社会脱节,产生社交恐惧症,影响价值观的自我形成。数字化的交际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但是,互联网中的人际交往毕竟是虚拟的,长期对着电脑和手机会使大学生更加封闭化。有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中有70%到90%是独生子女,从小便不会与他人过多地分享自己的喜与乐,不喜欢与人过多交往。这时候能谈心的同龄朋友又找不到,而微博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因为在3G手机普遍的年代,手机上网变得简易灵活,随时随地可以在网络上发表一些简短的微博。其实,大多数大学生的微博内容都是生活琐事,比如某某在某条街发现一家新开的零食店、某某在走路突然下起磅礴大雨、某某突然收到通知要写寒假实践报告等,这时这些开心、郁闷、无奈的心情希望同别人分享,在无人倾诉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微博发泄。同时也可以随时关注老同学老朋友的动态,通过这一平台还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长期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让我们更加不愿意走出室内与人交流。长此以往,会与社会脱节,产生社交恐惧症,不知道要怎样利用感官与人交流,怎样去感受对方的细微语言。

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最年轻的中坚力量,更应该拥有一双辨别真伪的眼睛,不去随意轻信各种非官方言论。多多关注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主流媒体。同时大学生转发每一条时事时,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切勿盲从。作为大学生,需要知道的是,微博是一个公开化,公众化,没有隐私的媒介,在懂得分辨他人微博真伪的同时,自身也要有所节制,切勿发任何不负责任,轻率的微博,切勿因为个人因素发任何诬蔑他人,甚至带有人生攻击的微博。此外,在闲暇时间大学生可多多参加积极阳光的校园活动,接受正能量的思想内容,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

项目名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辅导员队伍继续教育体系研究”(编号:2011SJD880110);江苏理工学院研究基金项目 “微博视野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研究”(编号:KYY11022)

[1]周新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3):1-2,13

[2]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

[3]关梅.和谐社会下的网络舆论双向效应分析[J].新闻知识,2011,(1):44-46

[4]黄轩庄,余海超.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桂林市高校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62-64

[5]柯缇祖.网络舆论特点研究[J].红旗文稿,2011,(15):25-28

[6]崔均鹏.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引导网络舆情[J].新闻世界,2011,(9):109-110

G64

B

1671-6531(2013)08-0077-02

何 岩

猜你喜欢

舆情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舆情
舆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舆情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