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3-08-15叶斌
叶 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越发迫切,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出现了高级技工的“用工荒”。作为培养这类专业人才“摇篮”的高职院校,在国家教育战略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优秀的技术工人是实现国家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在自身的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良好的师资队伍则是奠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基石。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构成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师总体数量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有了巨大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教师总体数量的缺乏。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资源,是保障学校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教育目标得到实施的支撑,教师总量不足实际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缺乏。国外的高职教育学校,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多采取小班教学模式,可以相对充分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得到保证,也正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最直接体现。所以,高职院校应着力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注重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使之与当前不断扩大的教育规模相适应,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足的教育资源,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高职院校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
据调查显示,目前在高职学校教师群体中,副教授以上者比例偏低,中等职称以下教师比例较高。对高职院校而言,职称比例结构是决定师资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素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职称是对教师质量的评价和肯定,获得较高职称的教师,通常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这些老师本身就是巨大的教学资本。虽然我们不能将职称作为评价一个优秀老师的唯一标准,但是作为参照性指标,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因此,高职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师资队伍中的高级职称比例。同时将这些宝贵的人才形成合力,尽快打造自己学校的专业优势,使高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形成一个好的职称结构。这对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三)教师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
总体看,目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获得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骨干教师明显偏少。大部分专职教师都是本科学历,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只获得专科学历。对比国外高职院校,我国的高职学校教师的整体学历明显偏低。如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规定,教师要有博士学位,比较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师学历提升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任重而道远。学历不是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唯一标准,但客观地说,教师的学历水平与其视野的开阔度及知识面的宽广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较密切关系的。知识经济时代,各学科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高职教师担负着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任务,这是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这一艰巨任务的核心工作。如果教师知识结构僵化,思维模式老化,眼界闭塞,反应迟钝,将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时刻关心自己专业领域的新突破,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学校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学历人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有计划地提升学历,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四)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比较严重
一个学校的教师队伍需要一些具有教育经验的教师,也需要一些具有丰富知识敢闯敢干的年轻老师。但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明显过于老龄化,存在着更新不力的状况。就年龄结构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应在保持相对合理、稳定的结构基础上,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的引领作用,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大胆培养和任用一些年轻有为的杰出人才,并辅以有力的政策,促使优秀人才的大量涌现。
(五)兼职教师比例较低
这里所提到的兼职教师,是在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具有丰富实际经验和比较大影响力的编外人员。这些兼职教师的企业经验非常丰富,比较了解市场对具体人才的需求。他们是学校专职教师队伍教学工作的必要补充和修复。一般来说,专职教师大都缺乏长时间的具体的职业实践,在这些老师的知识结构中占主要方面的,往往是专业理论知识而不是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就可能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而难以对学生做出具体的、到位的操作性指导。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需要从社会上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老师,来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上的疑难问题。教师队伍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化,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先进国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约占有四分之一强的比重。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借鉴这个办学经验,在构建师资队伍时应该把这一部分工作重视起来。
(六)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有一部分老师的思想和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从整体上来说,大部分老师都是兢兢业业,刻苦辛劳,为培养优秀人才而无怨无悔地辛勤工作,但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一部分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一些教师的身上就存在着一些诸如道德水准不高,缺乏职业情感,功名心强的问题,表现在学术上就是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有的时候甚至违背职业道德,庸俗化、物质化倾向比较严重。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高职教育需要一支充足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高职教学的特殊性,使得高职教育学校和普通高教师资组成和结构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依据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和要求,在建设师资队伍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技术人才。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也更加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市场的适应性。所以高职院校在保证充足的专职教师队伍时,还要适时选聘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任务。唯有专职老师和兼职老师相结合,才能适应专业频繁变换和专业技能培养对师资的特殊要求。在高职教育中,兼职教师的比例比普通高校要大,更加注重教师的企业经验,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上人才种类的经常变化,适时地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
所以,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遵循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教务管理部门应重视兼职教师的选聘工作,明确和规范选聘使用原则及管理办法,调动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其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入高水平的兼职教师,不仅可以承担相当份量的专业教学任务,同时也调节和优化了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对改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能力培养为主的原则
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赋予了高职院校教师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具备必要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强化训练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争取本行业相关的技术职称,对双师型的老师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在职称评聘和物质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三)全面提高、重点培养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既要以全面提高整体质量为出发点,同时还要有重点地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重视改善结构,重视学术梯队建设和培养,使学校的优良教学传统得到延续。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选拔优秀的实践性教师人才,树立新型教育教学观和人才质量观,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师资整体基本素质。
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实际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转变观念,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师资建设道路
首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本校的师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事业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一般来说,高职学校需要:
1.树立现代高职教育观念。增强对师资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地利用现有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制订校本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校企协作或联合,解决师资建设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负重奋进。
2.引进专业人才,构建科学管理队伍。高职院校管理者要认识到专业人才的宝贵,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性管理人才,建设一支科学的职业教育管理队伍。学校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经济保障,并适当下放一些权力,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并积极配合他们的管理改革措施。
(二)完善师资管理体制,创造良好职业环境
建立健全良好的师资管理体系,运用多种手段对教师进行激励,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提升学校的运转效率。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引入管理实践,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建立理事会制度等。
1.制定科学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形成激励竞争机制,深入推行教师聘用制,奖优罚劣,优胜劣汰,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建立一个科学的、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以之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对教师的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激励意义。
2.改善待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最宝贵的资源。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要致力于建立稳定的激励机制,对那些先进个人和代表要及时给予正面激励,尽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整体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综上所述,师资队伍是决定一个学校长久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我们必须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建设策略,引进新型的专业人才,提高整体素质,优化结构,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1]卢双盈.如何建设重点高职师资培训基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2):26-28
[2]苏孝同.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教育后办学特色的重建[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32-35
[3]张恒亮.学生、学校与市场的关系[J].光明观察,20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