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动机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2013-08-15玉荪买买提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犯罪青少年家庭

玉荪·买买提敏

一、形成青少年犯罪心理动机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1.孤僻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是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不爱说话,不爱活动,喜欢一个人独坐。一些青少年由于自小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学校中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在社会上又遭到歧视,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失望,甚至对社会怨恨。这些青少年由于得不到社会的重视,缺乏关心而长期压抑自己的心理,自身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如果教育不当,别人一生他们的气,就会像炸弹一样爆炸,给社会、家庭带来很大的麻烦。

2.错误的人生观及法律观念。犯罪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极低,对许多人生和社会问题愚昧无知、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到了颠倒是非的地步。在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他们从小听到、看到社会中有的人打架、杀人,耳濡目染,积非成是,觉得这些事情的发生很正常,形成“英雄气短”的错误观念。

3.情绪易激动,多变。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容易促使犯罪青少年产生激情,当激情爆发时,往往会不顾后果。打架斗殴时,由于他们爱虚荣、想当英雄,就更容易激动,疯狂至极,不把对方打败决不罢休。同时他们的情感不稳定,表现为情绪多变,喜怒无常,愤怒时十分凶残粗暴。在被别人欺负或者嘲笑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而且这种情感常常出现反复,导致他们会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家庭原因

1.过分宠溺。独生子女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任性、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一些父母不想管孩子的事情,大事小事都让他们自己决定,而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又管理太严太细。其实,父母过分溺爱或过分专制,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往往非常困惑,一旦双方关系出现问题,一些父母也不知如何正确处理。

2.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一些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随着他们长大,慢慢会习惯这种环境,打骂也没效果,越打越骄横。这些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时很容易发生粗暴的攻击行为并由此导致违法犯罪。[1]

3.家庭气氛不和睦。不和睦的家庭气氛与违法行为关系较大。夫妻之间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厮打而不关心子女,孩子们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有些子女为逃避这种不和睦的家庭气氛,轻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家庭经济贫困。有些家庭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又没有挣钱致富的技能,谋生艰难,小孩中途辍学的很多。他们只好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长此以往,就会感觉活得很辛苦,而且由于和别人消费上的差别导致人际关系上难以适从,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以及心理上的失衡,很容易就加入犯罪群体中。

(三)学校原因

1.学校教育内容不平衡。现在很多学校只注重学习,而忽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学校的老师也怕被评为“不合格”,只关心他们的成绩。于是为了博取老师、家长的欢心,有的孩子一心专注课本知识,缺乏其他知识的学习,有的孩子从小产生了投机取巧、营私舞弊的心理,只要老师不知道,就用成绩来讨好老师和家长。由于学校教育的不平衡,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

2.学校周边环境不良,治安状况恶劣。一些地方从发展经济着眼,对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持放任态度,导致状况日益恶化,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身心发展造成危害,致使部分学生“学坏”。由于有些地方开展的娱乐场所专项治理工作成效较低,有些孩子受到学校附近的不良娱乐场所的诱惑很容易被卷入黑社会。

3.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尽管我国已经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现在许多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都由“升学率”来衡量。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对学生的成绩看得很重,而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却不够重视。[2]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斥,结果慢慢厌学。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四)社会原因

1.大众传播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信息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非法的大众传播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青少年开始产生性的生理冲动,并萌发性意识[3]。而且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自控力较差,在黄色传媒的刺激下,抑制不住生理躁动,便可能冲破法律约束,实施性犯罪。

2.网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有很大的比例。网络虽然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但同时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青少年在这样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世界中,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网络游戏常常使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影响学习。网上的色情、暴力内容毒害青少年,使他们在这种冲动的支配下走上犯罪道路。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由于青少年认知水平低,主观自控能力较为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4]。不良的社会风气会使人们消极悲观,道德败坏,比如吸毒、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很容易污染青少年脆弱的心理,使一些青少年放弃原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形成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的观念,甚至为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价值”而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以非法手段捞取钱财。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动机形成的对策

(一)家庭预防

1.提高家庭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作为家庭环境的营造者,要认真对待,引起重视,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良好的习惯。因为青少年处在成熟的阶段,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他们,甚至能够决定他们在学习、生活、人生观方面的发展。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

2.注意家教方法,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如果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更要注意教他们如何做人。经常观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事,结交什么人,要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多一份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份爱护,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专横。对于失足、犯错误的孩子,更应该给予家庭的温暖。

(二)学校预防

1.改变以学分为纲的办学思想,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学校应该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做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应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2.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教师对学生的模范表率和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响是终生受益的。要想使学生懂法,教师必须先学法,要想使学生做好人,教师必须先做好人。这需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应该推出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全面评价教师的成绩,看他们与学生的关系,其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使教师能进能出,对那些品质低劣、不够资格当教师的人,要及时将其淘汰出局。对于那些歧视学生的教师,要予以严厉处罚。

3.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学校应该将心理学和法学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学生心理情况,及时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克服各种不健康的心理疾患[5]。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4.学校应加强与家长和学生所在社区的沟通。首先,学校应当将班主任定期家访或开家长会作为考核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下只看重教师的教学成绩的不正常现象。其次,学校应加强与学校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和居委会、村委会的沟通与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在校学生有安全感,并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6]。此外,学校要对其周围的歌舞厅、网吧、影碟出租室等可能成为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场所,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应配合公安、文化部门进行查处。

(三)社会预防

1.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政府应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进行网络教育,报道青少年犯罪情况及其给社会、家庭带来的伤害,呼吁社会成员关心青少年。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样要遵守法律和法规、遵守公共道德。

2.努力净化社区环境。第一,加强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治安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第三,要努力争取尽快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应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免费对学生开放,丰富他们课余的生活。第四,文化部门要安排学生参观一些博物馆、公园、革命基地,使他们懂得祖国的历史,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

3.要多建立青少年福利机构。政府不仅要关心在校的学生,也要关心流落街头的未成年人,为他们提供庇护所,使他们从社会回到学校,负责他们的吃住和学习。要使那些家里有困难而辍学的学生回到学校,通过各种福利减轻其家的经济负担,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保障这些学生继续接受教育,让他们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1]昕彦.青少年犯罪是受家庭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3,(2)

[2]黄凤珍.青少年犯罪分析及预防[J].广西教育.2002,(6)

[3]徐杉.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J].天府新论.2004,(12)

[4]李志艳.学校教育中的误区与青少年犯罪[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

[5]包承臻.预防青少年犯罪与学校的法制道德教育[J].理论学习 2005,(9)

[6]贾秀芬,于敏.青少年犯罪与学校管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2)

猜你喜欢

犯罪青少年家庭
青少年发明家
Televisions
家庭“煮”夫
环境犯罪的崛起
恋练有词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