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存在句“NP1-VP(有/是)-NP2”中NP2的语义探析
2013-08-15卢秋蓉
卢秋蓉
存现句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存在句表示某时某地存在什么事物,其句子格式表示为“NP1-VP-NP2”,其中动词“有”字或“是”字充当VP的称作“有”字存在句或“是”字存在句。“有”字存在句或“是”字存在句的NP1可以由时间词、处所词(专有地名/可以看成地方的机构/合成方位词)、方位词、方位短语、专有名词、代词、介词短语充当;VP可以是不带其它语义色彩,由单纯表“存在”的动词“有”和“是”字充当;NP2一般是实体名词,绝大多数会带数量词修饰的名词短语,少数不带数量词修饰的名词性短语。
唐善生说过,存现句的后续成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存现句的后续成分,我们把它称为句外后续成分,如“班上有几个同学,很优秀的,往工厂去实习了”。一种是存现句中宾语的扩展,我们把它称为句内后续成分,如“窗户外面爬了些邻家女人听动静”。“听动静”是宾语“邻家女人”的扩展。[1]本文讨论的是第三种情况,最简形式下的NP2,如“房间里有一个胖嘟嘟的人”或“房间里有人”。存在宾语(NP2)是带数量词修饰的名词性短语或光杆名词。为了讨论的集中性,本文所涉及的范围限于方位短语或方位词充当NP1和谓语动词是 “有”或“是”充当VP的“有”字和“是”字存在句。
一、“有”字存在句的语义结构关系
张豫峰 把“有”的词义概括为六种;袁毓林 在“拥有”和“存在”基础上抽象出“有”字句的四种基本语义(领属、包含、包括、存在),其中表示“存在”意义的“有”字句是存在句。“有”字存在句的主要结构形式是“NP1+VP(有)+NP2”,句子语义是 “某处存在某物”,内部逻辑语义关系是:有(NP1,NP2)。“有”字存在句的NP2可以是实体名词或抽象名词、专有名词,多数是带数量词修饰的名词短语,少数不带数量词修饰的名词或名词短语,试比较“有”字存在句的存在主体是实体名词(NP2)的语义结构差异:
1.房间里有人 。 (名词)
2.里有一个人。(数量词+名词)
3.房间里有一个胖嘟嘟的人。(数量词+修饰词+名词)
以上都是典型的“有”字存在句。从结构形式上,NP1是方位短语“房间里”,VP是动词“有”,NP2是实体名词,有带数量词修饰的名词短语或光杆名词,如 “一个胖嘟嘟的人”、“一个人”、“人”。从语义特征上,句首NP1“房间里”的语义特征有[+处所义、+方位义],VP“有”的语义特征是[+存在],NP2 的共同语义特征是[+无定性]、[+有生命]、[+指称性]、[+可视性]。 杨素英、崔希亮等人赞同杨素英 的观点认为,“‘有’类存在句主要功能是引进新信息,所以存现主体一般不容许出现有定名词,存现主体是有定名词也可以接受,只是出现频率没有无定名词高。”[2]本文赞同葛玉的观点认为,“有”字存在句的NP2可以出现有定名词,但是存在一定的语义差异,如“房间里有那本书”,存在主体(NP2)是有定名词“那本书”。葛玉在硕士毕业论文《汉语“有”字存在句的语义分析》中提到:“那本书”不是房间里的那本书,而是那本书的备份本。“有”字存在句是表达某人或某物存在于某个空间,因此说话人给听话人传达信息时对存在主体就带有一定的指称性。例1至例3的存在主体都是有生命的“人”。从语义关系上,动词“有”不表示具体的动作和行为,只表示事物之间的某种存在关系,即“存在”意义。[3]因此VP和NP2之间不存在施受和其他的语义关系,反而NP2是受到动词VP的影响者,即客体。除了实体名词以外“有”字存在句的存在主体(NP2)还可以是抽象名词或专有名词,如:
4.案发现场有几个疑点。
5.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6.四川眉山有个毛泽东。
以上都是完整的“有”字存在句。从结构形式上,例4、例5和例6的NP1分别是方位短语“案发现场”、“上”、“下”和“四川眉山”,VP是动词“有”,NP2分别是抽象名词短语“几个疑点”、名词“天堂”、专有名词“苏杭”、数量词修饰专有名词“一个毛泽东”。从语义特征上,NP1的语义特征有[+处所义]、[+方位义],VP的语义特征是[+存在]。NP2有共同的语义特征[+无定]、[+指称],其中例 4有[-无生命性]、[-无视性]的语义特征;例5有[-无生命性]、[+可视性]的语义特征;例6有[+有生命、+可视性]的语义特征。抽象名词“疑点”被隐喻成客观具体事物,存在于案发现场。专有名词“毛泽东”充当NP2,其前面出现数量定语时,将定指名词不定化。[4]存在句的NP2语义关系同上,在此不赘述。
二、“是”字存在句的语义结构关系
动词“是”其基本意义是某人或某物的身份或属性。吕叔湘、朱德熙、刘月华、李临定、宋玉柱等人认为在“NP1(处所词语)+VP(是)+NP2(名词)”这一结构中,谓语动词“是”可以用来表示“存在”意义,我们把它记作“是”是存在句。它的主要结构形式是“NP1-是-NP2”,句子语义是“某处存在某物”,内部逻辑语义关系是:是(NP1,NP2)。试比较下面“是”字存在句的存在主体:
7.前面是(一)个(矩形)图书馆。(数量词+名词性短语或名词性短语)
8.意大利饼上是(甜)香肠。(修饰词+名词或光杆名词)
9.河里全是鱼。(光杆名词)
10.满脑子是坏主意。(修饰词+抽象名词)
以上都是典型的“是”字存在句。从结构形式上,NP1是方位短语或合成方位词“前面”、“意大利饼”、“河里”、“满脑子”,VP是动词“是”,NP2数量名词修饰的名词短语“一个矩形图书馆”、名词短语“甜香肠”、光杆名词“鱼”、抽象名词短语“坏主意”。“是”字存在句如果带数量短语时,一般是“(一)个+S”结构形式,而“N个+S”结构形式要有一定的语境,单独出现一般是不成立的,如“前面是三个图书馆”[5]。从语义特征上,“是”字存在句的NP1有语义特征[+处所]、[+方位],谓语动词“是”有语义特征[+存在],例7、8、9中 NP2有共同语义特征[+可视性]、[+无定性],其中例 7、8、10 有[+无生命的]的语义特征,例9是[+有生命]的语义特征。例7至例10的存在主体“(一)个(矩形)图书馆”、“(甜)香肠”、“鱼”“坏主意”都是无定的名词,即作为未知的消息传达给对方。例9“鱼”是有生命的实体事物存在于“河里”这一空间范畴。从语义关系上,谓语动词“是”不表示具体的动作,即NP2和VP(是)没有施受目的结果等关系。NP2只能是VP(是)的客体。“图书馆”、“香肠”、“鱼”、“坏主意”是受到动作或状态的影响者。动词“是”并不能发出动作行为,即“图书馆”、“香肠”、“鱼”和谓语“是”之间的语义关系,谈不上施受关系。“图书馆”、“香肠”、“鱼”是受到动作或状态的影响者,即是客体。从语义指向上,“一个矩形”都是指向存在主体“图书馆”,“甜”也是指向存在主体“香肠”,用在谓语动词“是”前的副词“全”语义指向存在主体“鱼。
“有”字和“是”字存在句的存在主体在语义上是有一定差异的,不能自由互换。宋玉柱指出,“有”字存在句中的存在主体不占有主语表示的全部空间,因而“有”字存在句可以延长;“是字存在句中的存在主体表示占有全部空间,至少在说话人心中别无它物,所以后面是不能延长的。[6]如果存在主体是这个空间范畴的全部或者说话人心中的全部空间,那么“有”字存在句和“是”字存在句就可以等同。
总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对“是”字和“有”字存在句中存在主体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主体一般是客观、具体的,多数都是带数量词修饰的无定名词短语,少数不带数量词修饰的无定性光杆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如存现句NP1部分是表抽象的处所词时或某些谓语动词(“是”字、“弥漫、充满”之类动词),“是”字和“有”字的存在主体也可以是数量词修饰的专有名词、抽象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管结构形式上如何变化,“是”字和“有”字的存在主体有共同的语义特征[+无定性],但是由于不同的谓词或存在主体本身所呈现的存在主体的语义差异也是不全然相同的,即有些存在主体是有生命、无生命或可视性、非可视性。在文章后面比较实例时,我们发现“是”字和“有”字的存在主体的语义内涵是不一样的,但是当存在主体表示全部空间或说话人心中全部空间,谓语动词“是”和“有”可以互换,句子传达的语义也不会发生变化。
[1]唐善生.存现句后续成分的句法语义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2]杨素英,黄月圆,高立群,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存现句习得研究[J].汉语学习,2007,(1)
[3]易正中.“有”字句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1994,(3)
[4]王勇,徐杰.汉语存在句的构式语法研究[J].语言研究,2010,(3)
[5]胡文泽.“处所词+是+名词”功能特性及其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启示[J].语言科学,2011,(5)
[6]宋玉柱.谈谈存在句系列[J].汉语语法,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