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本科核心课程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践
2013-08-15时维静李立顺杨剑婷
时维静,李立顺,杨剑婷
中药学本科核心课程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践
时维静,李立顺,杨剑婷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药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中药药剂学”制订的课程标准,通过教学实践得到不断改进,基本达到了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和切实可行。课程标准分为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附录等五个部分。课程标准的建立,可以避免教师大多数依据教材内容,或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以自身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为基础,在实施教学中随意性大,标准不统一、重难点把握不准的局面,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其个人能力的提高,也利于我国普及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
时维静/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教授,实验室主任(安徽凤阳233100);李立顺/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安徽凤阳233100);杨剑婷/安徽科技学院讲师,博士,实验室副主任(安徽凤阳233100)。
中药药剂学历来是中药学本科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我校于2007年作为重点建设课程,2010年制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新的教学计划,将中药药剂学定为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运用现代仪器设备,研究、论述中药各种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等内容,并指导合理应用[1]。为适应当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中药人才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中药药剂学率先制订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有别于“教学大纲”,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是用于规定中药学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授课程内容、实施安排和建议等,具有教学指导性[2]。作为核心课程标准,详细、明确地阐述了该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特别是对学生提出了学习基本要求。“教学大纲”重点涉及的是教学问题,是用来指导教学实际工作的;“课程标准”重点涉及的是课程问题,是用来衡量课程设置的[3]。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课程标准的制订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结合我校2010年新制订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认真研读、分析了教育部有关四年制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阅了国内外多所著名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中药药剂学和药物制剂课程设置,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提炼中药药剂学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实践和实习方案与中药制剂企业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技术实践性。为保证课程标准具有合理性、有效性及创新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反复论证。新制订的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附录等五个部分。
(一)课程概述
首先规定了中药药剂学课程的中英文名称、教学对象、课程编号、课程类型、性质地位、总学时及理论、实践课时分配,规定了开课学期及选修课程。论述了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以及学习本门课程的任务、学习方法和教学建议。明确了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中药新剂型、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新的制剂辅料等不断更新换代;天然药物前处理技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中药药效学与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猛。本门课程在中药制剂、中药调剂的临床应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流通、新药研制、注册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执业药师、主管药师等资格考试和各类晋级的必考科目。我们紧紧围绕该项核心课程在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在课程设计中,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实施及课程质量评价等方面均做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药物制剂和调剂基本操作技术及该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引进中药药剂学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设计合理的中药剂型及生产工艺流程,掌握评价药物制剂质量技能,能运用中医药理论阐述临床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该课程的分类目标按基础目标、核心目标以及动力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这是基础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概念,领悟中药药剂学知识系统的科学性、完备性以及应用性价值。注意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知识、观点和方法,结合前期课程所学习的理论,掌握分析、研究中药的前处理、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加强观察和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核心目标。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感知中药药剂学学习目的与任务。采用流程教学法,按照“剂型的概述、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剂型实例”等介绍普通剂型,使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理论阐释生产实例中的技术要求。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查阅文献、分组设计处方及制备工艺等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资料收集整理、团队合作、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具备独立思考、讨论分析、总结概括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动力目标。通过“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强化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科技兴国思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增加实验项目、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实践动手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将中药药剂学分为四大部分二十章。第一部分:绪论、中药调剂和药剂卫生,共三章;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包括“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浸提、分离与精制”、“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共六章;第三部分:“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共八章;第四部分:“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共三章,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对每章的学习内容按掌握、理解、熟悉的程度均作了要求,明确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规定了各章分配的学时数。
(四)实施建议及附录
课程实施建议,指“中药药剂学”作为核心课程教学实施建议、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综合考核评价建议、教材与实验指导的选用或编写的原则等。建议本课程安排在第6-7学期,不低于5学分,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三个环节。教学方法建议多样性,理论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穿插使用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讲式教学法、答辩式教学法、流程教学法等[4]。建议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建议注重过程考核,评估方法多元化。建议结合药剂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本校实际条件,自编著实验指导书。
二、实践与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我校成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从培养目标的内涵比较,应用性高等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5]。针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制订的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药药剂学作为核心课程,要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在理论方面,不仅要具有宽广、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接受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还要有灵活运用科学方法,应用本专业理论和实用技术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一直以来,教师多依据教材内容,或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或以自身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为基础,来实施教学[6]。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随意性大,同样课程在不同院校,或相同专业由不同教师讲授,学时、内容等标准不统一、重点与难点把握不同,以至于同样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差异性很大的情况,违背了我国普及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授课内容必须服务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则明确规定了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本门课程学生按要求应该学习并掌握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该门课程实施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核心课程的要求,制订出《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通过实践应用,基本达到了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和切实可行,能够确保相同专业或不同专业所学的同一课程,由不同教师授课,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基本一致。
在按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药普通制剂的课堂讲授,按照“剂型的概述(定义、优缺点、质量要求及剂型分类等)、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方法等”为主线,采用流程教学法,方便讲述,有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便于掌握。通过典型实例的处方设计,结合生产实际,便于理解,又利于实践应用。对于中药颗粒剂、片剂、注射剂等主要生产剂型,采用结合生产实际的案例式教学。如片剂的生产企业,均生产颗粒剂与胶囊剂,介绍了颗粒剂、胶囊剂与片剂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关系,介绍了颗粒剂既是终产品,也是片剂和胶囊剂的中产品。我们以典型案例导入法,讲述中药创新性品种和中药制剂大品种,介绍新品种剂型选择、处方设计、提取工艺、成型技术的实例。这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密切联系了新品种和大类品种的生产实践,又激发学生开发创新的兴趣;对中药注射剂的热原、灭菌等内容的教学,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掌握了热原的概念、中药注射剂控制热原方法、保证无菌等的重要性。
为适应社会竞争能力,学生对于中药药剂领域中创新技术的研究及热门方向的介绍非常感兴趣,在修改课程标准时,内容标准第四部分中有“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等,将近十年来,中药药剂的新剂型、新辅料、新设备,药剂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的新技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中药药效学与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的新进展,在此部分及时更新。
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激发与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味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的乐趣。我们在中药药剂课程开课之初,参观历届学生的中药制剂作品、研究成果。鼓励组织课外科技小组,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鼓励大三的学生积极申报校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教师的新药研制科研项目;鼓励低年级学生以助手的身份参与高年级学生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拓展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艰辛,培养科研素质、科研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针对中药药剂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强等特点[7],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关键的核心作用,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及其个人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课程标准的制订严格遵循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的建立与实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课程标准的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实践中的验证和反馈,进一步指导修订,趋于完善。
: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
[2]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J].人民教育,2001(11):23-25
[3]丁金涛,李淑敏.简论“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J].聊城大学学报,2007(2):164-166
[4]褚克丹,王晓颖,黄庆德.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6):524-526
[5]李桦.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标准初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6]王允,刘毅,夏晨燕.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方法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37-138
[7]桂双英,钱金粉,周亚球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2):55-56
G642
B
1671-6531(2013)18-0100-02
安徽科技学院高教研究所项目(GJ2012YB05、GJ2012ZD10);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项目(X2012034、X2012082)
责任编辑:何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