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问题研究

2013-09-18韩天龙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8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专业课程汽车

韩天龙

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问题研究

韩天龙

我国高职院校真正将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紧密联系的为数不多,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差距较大。本文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问题进行研究,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要求、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对接,指导一线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标准

韩天龙/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重强调“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短,发展速度快,培养的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差距较大,在学生上岗前,企业还需要对毕业生进行长时间的岗前培训。本文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问题进行研究,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要求、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对接,指导一线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当前汽修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现状

教职成[2011]6号《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要指导、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发。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紧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指导学校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中逐渐开始注重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特别是国家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以来,众多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施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从而诞生了许多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但真正将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联系紧密的却为数不多,真正从职业标准内涵出发考虑课程内容的更是寥寥无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更多地注重一线的生产实践需要,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研究显得不足。

二、汽修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主要目标

(一)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以培养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其专业课程应针对职业岗位而定,课程内容应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符,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汽车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要依据职业标准,以企业工作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定教学内容。通过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从学生一进校就开设专业技能平台课程,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并根据市场需求、科技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动态调整、补充课程内容,不断缩短学生自身素质与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切实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完善新技术、新工艺与教学资源的对接

新技术、新工艺与教学资源的对接,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对由社会发展、经济体制变革、科学技术进步及社会所需人才职业标准变化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新挑战,缩短乃至消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逐层深入、不断强化的原则,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组合,重新确定教学内容,确定具有课程间知识融合特色、学科交叉性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型实验科目,进而构成包含职业生涯规划、综合设计性、基础性等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建立校内成绩考评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的对接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评价和考核标准。在校内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评价体系基础上,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增加评价的环节,改革和创新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范围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扩展到学校师生、实习基地师傅和用人单位主管共同参与。评价的环节从对课程标准的检查评价扩展到对课程标准实施过程的评价;从课堂教学的评价扩展到基地教学的评价。改革和创新评价方式,跟踪每个工作任务完成过程及学生在该任务中的能力提升。具体是:(1)从单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转向教育全过程的评价。(2)从对学校的封闭型自我评价转向开放型学校与社会结合的评价。(3)从单纯对教师的监控评价转向对学校全员的监控评价。(4)从定性评价转向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5)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静态评价转向静态和动态结合评价。(6)学生培养质量从上学时延伸到就业后。

三、汽修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实现途径

(一)改革课程体系

1.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根据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结构,坚持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掌握的技能体系结构来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并明确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本专业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识图、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故障排除、汽车机修综合实训。将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2.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本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对于各年级的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选修课进行了调整,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3.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学时比例,同时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也相应加大汽车电子控制方面的建设力度。

(二)明确岗位要求

1.工作岗位的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面向汽车后市场所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汽车后市场需要的汽车维修、销售、管理等一线应用性专业人才。目前,该专业所需的工作岗位如图1所示。

图1 汽车维修专业的工作岗位分析

2.工作能力的要求。汽车维修专业的工作岗位所需能力大致可划分为如图2所示的几个能力模块。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就业的基本保证。综合素质以培养职业社会能力为基础,专业基本能力是掌握专业核心能力的前提,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的根本。为拓宽学生就业面和自主选择,设置专业选修课,以培养专业拓展能力。

图2 汽车维修专业的工作岗位能力分解

(三)改善学生工作环境

为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需创新校企融合办学模式,改善学生工作环境。为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教学改革,跟踪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最新进展,不断总结教学方法,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汽车维修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选择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企业。

综上所述,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需依据职业标准,以企业工作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定教学内容。通过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从学生一进校就开设专业技能平台课程,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并根据市场需求、科技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动态调整、补充课程内容,不断缩短学生自身素质与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切实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一方面,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使其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另一方面,提高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其专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1]卢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2012(2)

[2]吴阿敏.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9)

[3]程相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4]薄志霞.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4-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G71

B

1671-6531(2013)18-0131-02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 (课题编号:JG201204)

责任编辑:何 岩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专业课程汽车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汽车的“出卖”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