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2013-08-15刘莎
刘 莎
论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刘 莎
新形势下拓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以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为目标,开展各类学术文化活动,引导研究生将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形成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培养了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拓宽了研究生思政教育途径。
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
刘莎/长沙理工大学助教,硕士(湖南长沙410076)。
研究生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他们不论是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还是思维能力都与本科生截然不同,这就要求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更有针对性、主动性,才能取得更好效果。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提出 “教育性教学”基本原则,强调在知识教学和知识传授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也提出“知识即美德”,他们都认识到知识除了具有工具价值,还有思想道德和伦理规范的价值,知识本身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信念,因此,在加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时,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为目标,通过开展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引导研究生将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等手段,很好地将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
一、大学校园学术文化的内涵
学术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漫漫高校发展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价值观、整体风格和大学精神的结晶,它反映了大学自身的特色。[1]当我们加强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时,要把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道德、陶冶科学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弘扬敢于创新、积极合作的科学精神,营造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塑造特色。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应该彰显出自身的特点,加强特色化建设,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凸显自身独特社会价值的校园学术文化特色,如世界观、方法论、学术气氛、学术精神等。校园学术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整个校园文化中,引导并促进校园文化其他方面的建设,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而学术研究培养出来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将最直接地参与大学校园学术文化的建设,是校园学术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提升校园学术文化水平才能提升大学文化水平,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之根本所在,也是大学校园学术文化精神的物化体现。因此,结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立足高水平,注重学术性,突出高品位,建设体现研究生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是有效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2.重视参与性。大学校园学术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在研究生素质培养中,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是大学校园学术文化的主要平台,也对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格、创新思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开展各类学术活动提高和锻炼研究生组织学术活动的能力、综述表达能力,让他们受到学术熏陶和人格陶冶,有利于他们拓宽知识范围,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为他们提供了规范的学习交流空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将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个人也受到良好学术氛围的熏陶,大家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就会共同推进校园学术文化乃至校园文化的建设。
3.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江泽民曾明确提出“要创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这是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要求,虽然本科阶段就有创新教育,但大规模的创新行为还是从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加强校园学术文化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各个层面营造激发研究生所需的学术创新氛围。建设大学校园学术文化要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
三、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生是大学校园中的高层次人群,具有独立性、分散性、复杂性等特点,他们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其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科研及社会实践;他们思维敏捷,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科学前沿知识接触颇多;在年龄、学习层次、工作经历、婚姻等方面状况迥异。总体来看,大部分研究生积极、健康、向上,但在一些人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因此,要积极引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各项重大科研课题;要制订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并将学术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纳入到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培养体系中。[3]
1.举行校园学术文化活动。例如有关学科前沿领域知识的讲座、研讨会、交流会、学术竞赛等,这些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是创新实践的主要方式,也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研究生通过聆听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学术报告,可以拓宽学术视野,激活创造性思维;通过本专业或其他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励出新想法、新思想。由于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较强烈,因此对校园学术类活动的兴趣将远胜于其他类型的文化活动。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校园学术活动,才为研究生群体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和互相促进的平台,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个性化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个体性,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更具时代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打造学术活动平台,构建学术交流活动体系,利用特色化个性化的学术文化活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引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是高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也是高水平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教育,无疑将扮演重要角色。鼓励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课题,从而依托课题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方式,已成为现今世界发达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这些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经验及结果表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4]因此,大学应积极主动地引领研究生将学术研究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鼓励并支持研究生参与国家高水平科研项目、课题。这不仅能最直接地感受实验环境,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相关领域的背景资料,还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锻炼创新能力。另外,参与实用性强的大型科研课题不仅能帮助研究生们创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型论文,还能全方面地训练他们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从此,“诚信”成为了当今我国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内学术腐败、科研浮躁、大学生诚信危机等问题逐渐浮现在公众面前,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研究生的教育者,我们要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贯穿学术道德教育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去,以确保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能够连续而稳定的实施。校园内广泛开展的名师专家讲座、集体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能弘扬端正的学术风气,使高校形成浓厚的学术道德氛围。[5]外部的学术道德规范只有通过研究生们的主动内化,即自我吸收、自我强化、自我修养的三个过程,才能形成自身的学术道德素养。[6]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强化研究生的自我道德教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并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并且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学术信念,从而外显出自身品德修养。通过外部和内部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培养具有较好学术能力、较高学术道德素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五、结语
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相得益彰。优良的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将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有利于建设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只有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才能将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工作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
[1]http://wenku.baidu.com/view/97119e6ca45177232f60a245.html,学术文化——校园文化的灵魂,2012-3-18
[2]http://www.ce.cn/ztpd/xwzt/guonei/2003/sljsanzh/szqhbj/t20031009_1763196.shtm,党的十六大报告,2003-10-09
[3]http://grad.njnu.edu.cn/jygl/wjzl/2012-5/211621_912967.html,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 号),2012-5-24
[4]张淑林,裴旭,陈伟.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7(2)
[5]http://info.jyb.cn/jyzck/201002/t20100224-341705.html,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2010-2-24
[6]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
G41
B
1671-6531(2013)18-0057-02
2011年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研究生“云影讲坛”——长沙理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术文化阵地建设。项目号11J05
责任编辑:何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