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ESP与EGP的有机结合

2013-08-15周莉琨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基础英语教学

周莉琨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德阳 618000)

一、社会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于2000年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国务院于2005年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要着力抓好的工作之一,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行业对精通专业技术和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以汽车工业为例,随着工业自动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汽车工业的发展势不可挡。然而,我国现有的汽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尤其在外语水平的要求和现实水平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已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因此,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市场需求、确保行业进一步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ESP与EGP的关系

今天的高职高专教育中,英语人才培养的目的,定位于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英语教学应当着力加强以英语为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专业英语(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21世纪英语教学为的发展趋势。刘润清教授指出:“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1]。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如秘书英语、汽车英语、焊接英语、数控英语、电气英语等等。ESP教学有4个特征: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称相关,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上,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2]。社会需求是ESP教学的主要驱动力,其要求体现在对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英语的要求上。ESP就是专业与EGP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学英语的有机结合体。

从ESP的概念上看,似乎与传统上的EGP是相对存在的。第一,EGP学习者的需求是不特定的,而ESP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任何ESP课程的设计都要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去进行[3]。ESP是以能力为本位而设置的,更突出地体现了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满足不断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必须以具体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第二,EGP侧重于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英语最常用的词汇只有5 000左右,掌握了这5 000单词,简单的交流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强化专业词汇,就能够阅读专业文献。

而从语言教学上看,ESP在EGP基础上更注重行为能力的培养,是EGP的修正或补充,是一种接续的关系,即在EGP语言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再通过ESP教学,培养与岗位连接更为紧密的“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语言工作能力。ESP与EGP教学从根本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并存、互为补充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着EGP与ESP严重脱节的问题,ESP班级规模过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的EGP基础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学生的整体听说能力还有待提高。就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状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大众化”后扩招的,学生之间不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对自己英语学习方面的要求差别也很大[4]。教师在具体实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时,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难度仍很大,因此,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有差异的教学标准,实施有效英语教学,使教师真正能够因材施教,应该放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基础英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向中学,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将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向转移……ESP教学也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5]。

三、如何将ESP与EGP结合起来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三年制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规范书写各类应用文,熟悉行业中常用的中英文文本,借助工具书查阅科技资料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但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安排,四川的不少高校在开设GSP课程两学期共128学时之后,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开设32学时的ESP课程,这样ESP与EGP之间存在较长时间的空档。在我们所做的调查中可以看到,90%的学生反映ESP与EGP之间跨度过大,要求老师用汉语教学,而这无疑成了恶性循环,加重了ESP学习的难度;同时,79%的学生反映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单调的纯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70%的老师在课堂上不采用任何多媒体教学手段。韩萍等的问卷调查发现,各高校普遍所采用的专业英语教学为模式主要有语言分析+翻译、阅读+写作、翻译+写作和词汇讲解+翻译四种,但现行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主流是“翻译+阅读”教学[6]。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2004)就指出:“多少年来,我们的外语教学一直保持着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数是大班上课,满堂灌,黑板笔,笔记业,完全是传统的单向式的课堂教学为,现代教育技术没有得到很好应用,多数学校缺少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停留在将黑板搬上屏幕的水平。这同样也不得于学生英语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Dudley Evans和St.John(1998)提出合格的 ESP老师应当充当5种角色:(1)他首先是个合格的英语教师(teacher);(2)他必须是个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并能为学生提供实用可行的教学资料(course designer and materials provider);(3)他既是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collaborator);(4)他必须是个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researcher);(5)他还应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evaluator),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高职汽车专业学生‘课程台阶式’英语能力培养模式”,即“基础英语→科技英语→汽车专业英语”,从通用基础英语知识逐步转入专业英语知识,实施“2+1+1”课程模块,即:基础英语2;科技英语1;汽车专业英语1。课程具体设置为:第一、第二学期,基础英语,必修课,重视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巩固,并引入行业英语,同时加强应用能力培养,在保证一定量的阅读、翻译的基础上,突出听、说、写技能培养;第三学期,科技英语基础,必修课,重点培养科技英语基础阅读与翻译技巧,为顺利衔接专业英语打基础;第四、第五学期,汽车工程类专业英语,选修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翻译科技英语文章的能力,真正把专业英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教学内容:加强英语课程与汽车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未来职业之间的联系,形成“基础英语→科技英语→专业英语”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台阶式”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小组的优势解决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课堂练习英语口语机会少以及学生面对全班学生发言时容易紧张焦虑等问题,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课堂信息交流双向互动缺乏的单调局面,使英语课堂教学信息互动渠道更为丰富畅通,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交际化,使语言知识真正起到促进语言交际能力提高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构建“基于工作岗位需要或基于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英语教学”的“岗位切入式”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它突破以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普遍的、传统的“词汇灌输+翻译讲解”教学方法,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训基地实践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研究相应专业领域的工作岗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企业,特别是合资、外资企业对员工外语水平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对英语知识能力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为学生后续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4)教学模式:对专门从事EGP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补充专业英语知识。这些老师英语语言功底扎实,听力、口语俱佳,但对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可请专业课教师、专家做短期培训或专题讲座,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在EGP教学中加入专业知识部分,从而起到过渡的作用。改变英语语言教师或汽车专业教师单独承担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任务的局面,探索英语语言教师和汽车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英语教学任务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汽车专业英语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只有将ESP与EGP结合起来,才能改变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改革当前培养方式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费时低效”的实际状况,处理好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应用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1] 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 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和研究,1996(2):35-38.

[2]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 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C]//In Tichoo M.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4]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5] 黎健.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探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5).

[6] 韩萍,朱万忠,魏红,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2).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基础英语教学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