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隐喻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用研究

2013-12-06桑麦兰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实验班英语词汇隐喻

桑麦兰

(1.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南昌 330013;2.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

认知隐喻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用研究

桑麦兰1,2

(1.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南昌 330013;2.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内容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与传统英语词汇教学相比,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概念隐喻;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掌握英语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学会一定数量英语词汇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和译等各方面的能力。反之,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是很难提高英语水平,这就犹如水中捞月,纯属异想天开。然而,在我国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法,机械地向学生教授英语单词,注重词汇读音、拼写和词汇表层意义的介绍和分析,却很少提及英语词汇认知理据。于是,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词汇,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脑力负担,使英语学习效率下降。

一、认知隐喻理论

Lakoff和Johnson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首先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根据他们的统计,日常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大约70%的日常语言中的表达式是源于隐喻概念。他们认为隐喻的实质是“运用另一事物来理解或体验某一事物”[1]也就是运用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去比喻陌生的、抽象的事物。不仅在日常语言语言中,在严密的科学语言当中也普遍存在隐喻。隐喻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当中,而且存在于思维和行动中。隐喻是一种思维过程,即同通过一种事物理解另一事物[2]。许多日常语言,如有关爱的表达:we are at the cross roads,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s都是隐喻的,因为以上表达爱情的表达式都是通过借用了与旅游相关的表达式实现的[1]。也就是说,表达爱情的思维方式是通过表达旅游的思维方式来描述的。因此,英文教材中的英语单词也具有同样的特性。隐喻产生的依据是基于相似性,例如心理相似性、心理相似形和记号性相似性。例如,单词“pen”可以表示“笔”,但是基于物理相似性,通过隐喻映射,也可以表示“焊条”,因为他们都具有相似的形状[3]。Lakoff和Johnson为了能够解释隐喻机制提出了映射论。他们认为隐喻是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该映射必须受到一致性原则和目标域优先原则的制约[1]。

二、实证研究

首先确定了研究假设作为该研究的前提条件,然后提出研究问题和确定研究对象,最后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1.研究假设:每个班级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教室上课,同时教室给不同的班级上课时会有不同的情绪,这些不同也会影响研究结果。因此,假设这些不同对研究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研究问题:本研究是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试图验证以下两个问题:

(1)教师是否能够将概念隐喻理论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认知?

(2)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是否能提高大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

3.研究对象: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学生来自大学英语精读A(1105)和A1102两个班。他们分属两个平行班(C1和C2),前者班级人数为61人,后者班级人数为58人。学生的入学测试成绩以及大一的英语成绩并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以及其他自然因素也基本一致。经过大学一年的大学英语教育,他们拥有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并且他们有强烈的提高英语水平的动机。

4.教学实验过程:在平日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过程中对两个班级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控制班按常规教学步骤进行,即从句子角度让学生掌握所遇已知词汇的新意义;而对实验班的学生,除了从句子角度,还从词汇的本义出发,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并成功掌握一个单词的多种意义。

测试是自主设计,有控制班和实验班(C1和C2)学生参加。一共挑选了20个六级英语考试词汇,确保学生没有学过这些单词的多种意义,这些英语词汇只是给出单词本义。测试要求是测试者必须在已提供的单词意义的基础上,利用隐喻这一认知工具,写出在句子中的另一个意义。每个单词为5分,共100分。

三、研究结果分析

对实验班(C1)和控制班(C2)获得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C1、C2测试总成绩分布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 C1、C2测试总成绩统计结果分析

表1结果显示了控制班和实验班在分数分布上的差异,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最明显的是,在55~75分数段,实验班为28人,控制班为9人,班级人数相差19人。在80~100分数段,实验班为3人,控制班为0人,两个班相差3人。表2描述对两班学生在测试后取得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明显优于控制班。该结果在平均值方面表现得最明显。从平均值52.46和40.93上看,实验班学生的英语词汇隐喻测试成绩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学生成绩,说明实验班的同学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特殊教学后英语词汇隐喻认知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从中值55和40可以看出,实验班里有一半学生成绩在55分以上,而控制班里有一半学生成绩在40分以上。从众数55和50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中得到55分的人数最多,而控制班学生得到50分数的人数最多,众数相差5分。标准差14.54和14.97表明在测试中的学生分数的差异率也明显小于控制班学生。此外,从两个班级最高分和低分的差异来看,实验班学生的高分比控制班学生的高分高出15分,而且最低分也要比控制班高出10分。

可以看出,实验班的表现明显好于控制班。在本实验中唯一的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控制班按照常规教学步骤教学,只要求学生对英文单词的记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对实验班的英语教学则是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隐喻英语词汇的本义,并且通过词义的相似性掌握英语单词的多种意义,培养他们对隐喻英语词语的认知兴趣。

四、结束语

实验研究和统计结果发现,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和教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意义的认知能力。实验研究的结果也充分说明来源于社会生活的英语词汇表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词汇概念,还是基于经验和认知的语义系统[4]。因此,对英语词汇意义的教学是要在英语词汇不同意义之间建立相似性的联系,并且和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相互联系,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不断地建立英语词汇之间的联系[3]。

基于以上结论,给出以下建议:

(1)使学生熟悉隐喻思维方法。隐喻是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共同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应该把隐喻教学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会学生把隐喻的运作机制和词汇不同意义相互结合[5]。

(2)使学生了解隐喻现象的文化特征。隐喻的认知共性表现在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者能运用隐喻去认知和理解隐喻语言。语言使用者虽然存在各自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不同,但是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是相同的,因此人们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一致的。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用于理解不同文化下英汉词汇的相似之处。

(3)结合认知语境来理解隐喻词汇。在阅读英语句子和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把握词汇的多个规约意义。除此以外,有些词汇的规约意义并不适用于英语句子和文章。也就是说,词语的喻义在词典中是无法找到的。因此,需要理解词语的创新隐喻意义,学生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文掌握语境知识。对于前者,教师和容易引导学生利用上下文做出判断找到词语的众多规约意义;对于后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利用隐喻这一认知工具发现词汇的隐喻意义。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桑麦兰,梅庭军.基于概念理论隐喻的大学英语词汇意义认知分析[J].海外英语,2012(24).

[4]候奕松.隐喻研究与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汪先锋.隐喻认知理论框架中的ESP教学[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4).

(责任编辑 张佑法)

The Teaching of Vocabulary in College English Under the View of Cognitive Metaphor
SANG Mai-lan1,2

(1.Nanchang Business Institute,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

It is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and aims at non-English majors.It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discovers that the theor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ay.

conceptual metaphor;college English;vocabulary teaching

G642;H319

A

1007-7111(2013)11-0084-02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科研资助项目“认知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NCSXY-JLL-02)。

桑麦兰(1985—),女,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实验班英语词汇隐喻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