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与策略
2013-08-15□王博
□ 王 博
一、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介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突发事件发生时产生的舆论声势都比较大,总会让人感到措手不及,特别是对于医院的突发事件来说,其突发性以及不可预料性会引发巨大的社会情绪,对医院正常运行和社会安定带来很大危害和影响。因此,新闻媒介在将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传向社会时,一定要客观、真实。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谣言的滋生和传播,进而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出现失控的概率,使突发事件朝着更有利于解决的方向发展。
对于突发事件来说,新闻媒介必须要让社会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在保证新闻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舆论引导。例如去年我国出现的甲流疫情,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巨大,但各传媒依据事实,对甲流的具体传播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有效地避免了一些无端的猜忌及谣言的传播。
社会公众能够感知突发事件的存在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但他们往往无法全面而准确地把握突发事件的详细信息,这样就很容易会产生一种恐慌的心态。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有效引导社会公众的心理和行为,通过调查和传播事实,并及时地把政府或相关事发单位的态度、采取的措施等传达给大众,最终消除恐慌,使社会生活回归常态。
二、不同阶段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策略
(一)突发事件初期
在突发事件初期,新闻媒介首先要将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公开,这样就可以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其次,新闻媒介要对突发事件产生的舆情动向进行深入分析,使舆论引导做到有的放矢。再次,新闻媒体要及时地与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沟通,了解详情、进展,使舆论朝良性方向发展。因此,新闻传媒对突发事件初期的舆论引导多数情况下表现在对事件的及时公开上。
由于突发性事件可能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引发公众的恐慌和焦虑,媒体通过传播事实的真相,从而避免以讹传讹现象的出现。例如某些医院发生突发事件时,一些舆论制造者为了博取高关注度便肆意夸大事实真相,大肆释放和传播谣言,对社会秩序和群众心理造成严重冲击,容易引发群体事件。此时新闻媒体必须加强对舆论的甄别分析,进而控制好舆论的发展方向,形成以事实为基础的正确引导。
(二)突发事件中期
在突发事件的中期,媒介在舆论引导方面主要表现在跟踪报道上。新闻媒体一定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客观平衡原则,比如某医院刚刚发生严重的火灾,此时媒体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人心,使社会舆论有利于救灾和家属病人的安抚,这就需要以正面的角度对突发火灾进行报道;在报道内容上,要抓住具有冲击力和感动效应的场面、细节,从而呼吁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形成强有力的正能量。
媒体对舆论进行引导与控制的时候一定要统一口径,尽量避免不同论调的出现,形成舆论引导的合力。媒体的联合,可以制造出立体式的舆论引导效果,能够有效增强舆论引导的效果,形成“多种媒介、一种声音”的态势,进而统一突发事件的舆论方向,有利于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还需要多使用评论,利用专家、学者的论点,对舆论进行控制和引导。例如“三鹿事件”时期,一些谣言认为是医院的治疗不当使孩子的头“变大”,出现性早熟,此时新华社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并运用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新华时评等方式,发出主流媒体的立场和声音,使得这些谣言最终不攻自破。
(三)突发事件后期
在突发事件的后期,媒介应该把舆论引导的重点放在对突发事件的反思和对受害者的安抚方面。例如医院类突发事件的后期处理,要特别加强对病人以及家属的安抚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处理的效果,形成有效的稳定。据心理学研究报告,与重大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物质毁灭相比,突发事件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更是难以估算。因此,医院可以联合新闻媒体传播医院对此次突发事件的处理态度和行动进展,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对事件的反思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上,进而有效预防类似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结论
新闻传媒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要有正确意识,特别是在对医院类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一定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进而保证社会公众能够完整了解事件的真相。同时还要加强口径统一、有效评论,并追踪事件进展和结果,把社会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矛盾解决的轨道上去,这样才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社会人心的安定。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打击传播谣言的当下,更需要新闻媒介自身带头垂范,进一步端正态度,握稳方向,形成合力,用事实和证据说话,从而有效规避假事件、假事实传播的巨大危害,有力地保证人民社会生活的安定、团结、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