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报道失实的危害性对策分析

2013-08-15张宏伟

传播与版权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政府信息

□ 张宏伟

如今,虚假新闻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对媒体的公信力、受众、相关当事人等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新闻报道中的数字失实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虚假新闻”。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性原因是其根本性原因,记者编辑往往在采访、写作、编辑等环节把关不严,在新闻采集过程中工作态度不端正,未对新闻事实进行认真核实等,最终造成新闻报道失实。新闻报道失实不仅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损失,而且会误导公众,对社会的和谐和安定产生不良影响。

一、新闻报道中数据失实的危害性

2003年5月21日,《中国青年报》旗下的《青年参考》在头版刊出该报记者写的《女大学生卖淫现象调查》。报道直指“湖北高校女生8%—10%存在卖淫现象,25%从事陪侍活动”,这一新闻报道出来之后,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造成了相大的影响,同时,对在校的女大学生也直接造成了伤害。据了解,记者在文中所报道的数据并不是调查结果,也不是统计数字,而且接受采访的人随口所说,并没有经过核实。这一报道中的数据失实,给湖北高校女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和名誉伤害。2005年,媒体反复使用“中国知识分子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这一结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2005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在2005学术前沿论坛发表题为《中国知识分子真的命短吗》的演讲,他利用全国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计算受过本科教育人群的生命表和平均预期寿命,得出中国知识分子预期寿命大大高于普通人群的结论,而非传说中的“低于平均寿命17岁”。

以上例子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新闻报道中数据失实对社会的危害性。在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当新闻出现失实时不仅对媒体本身产生影响,不仅损害了媒体公信力,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威信,更严重的是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利益。新闻报道具有引导功能,它能引导国家政策和政府决策贯彻到群众的执行活动中。本文引述的案例中,失实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民众心理恐慌,使民众对国家政策、政府决策产生一定程度的不信任,从而危害国家、社会和民众自身的利益。

2.降低媒体公信力。人民群众对新闻的报道存在一定信赖,如果新闻总出现失实现象,群众就会质疑新闻的真实性,进而对媒体报道产生怀疑,从而使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大大降低,信任度不高,破坏运营环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此报道中的失实,使电台本身遭受到巨大压力而保持沉默。

3.影响社会安定团结。虚假新闻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新闻报道中的失实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会挑动社会神经,一旦公众相信,很可能会出现社会恐慌和反抗心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极为不利。

二、新闻报道中数据失实的防范对策

1.追求精确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失实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社会中的虚假新闻。为了从根源上防范数据失实,我们应当以更科学、更准确的数据向世人公布,同时要对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严格核实,这样科学、严谨的新闻报道方法,才是精确新闻报道方法。这也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技巧融为一体。为了规避传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一些对新闻事实描述不够准确、存在一些事实模糊的现象,还有的存在一些夸大事实、虚构一些事实上不存在的情节,这些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很少从社会历史角度和政治角度去分析材料的弊端。精确新闻报道主张新闻记者要广泛使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运用计算机进行选择性调查、内容分析、中检测量、数量分析等),以保证新闻的准确和客观。精确新闻学强调采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来获取新闻信息、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方式。这一报道方式要求我们新闻记者要改变以往一些新闻采访获取新闻线索和采访的渠道,不仅仅是依靠一些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出击,寻找多层次信息来源,并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在本文所引述的案例中,如果记者采用精确新闻报道,不仅仅依靠某位专家的意见和数据,而是通过特定的调查方式和社会科学的分析表达看法,这样既可以防止主观片面性,又能避免虚假信息来源的蒙蔽,从而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媒体的可信度。

2.加强政府政务公开。目前,加强政府政务公开制度,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建设透明政府的共识,各国都在为努力建立透明政府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我国,当前推行的政务公开也是政府加大信息公开的形式之一,但是,我国的政务公开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公开程度较低、内容偏重于保密;提供的相关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在取得相关信息的程序方面还缺乏保一定的保障。

例如关于失踪被拐儿童的报道中,就每年失踪的儿童,相关部门并没有统计,公安部打拐主任陈士渠只是回应说:这些数字纯属谣传。目前,儿童失踪被拐基本都发微博。拿“微博转发”去反驳专家的估算,显然没有说服力。可见,陈士渠手中并没有相关数据,而这么重要的数字,相关部门是应该进行统计和掌握的。

因此,如何防范新闻报道失实产生的不良影响,不仅需要新闻媒体严格纪律管理,对新闻造假者进行严肃处理,同时,政府更要加强政务公开性和透明度,建立一个开放的行政体系,让个人、团体或组织与政府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和信息实时交换,有利于稳定人心,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政府信息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订阅信息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展会信息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