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红楼梦》中的酒令活动

2013-08-15

关键词:酒令贾政刘姥姥

刘 鹏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有大量的酒宴描写,在酒宴上常伴有酒令活动。《红楼梦》中酒令活动对于全书的作用值得探讨。

一、《红楼梦》中酒令活动分类

所谓酒令,《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饮酒时所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输了的人罚饮酒。”[1]据学者考证,酒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初年,其本意是禁止酗酒而设令官。后代所说的酒令与其本意相反,变成了酒宴上一种调节气氛助兴的游戏活动。《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宴会描写,朋友相聚,过生日,逢年过节均有宴会,宴会成了贾府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酒令又是每次宴会中不可缺少的游戏活动。《红楼梦》中酒令活动可以主要分为五大类:

古令。《红楼梦》第62回时值宝玉、平儿、宝琴、蚰烟四人生日,酒宴上宝玉提议行令。

平儿向内搅了一搅,用箸拈了一个出来,打开看时,上写着“射覆”二字。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了。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2]

“射覆”是古令的一种,这种酒令十分古老也十分雅奥难射,没有一定文化功底和敏捷的才思是不行的。

雅令。《红楼梦》第28回写宝玉、冯紫英、蒋玉菡、薛蟠等人共行“女儿”令。何为“女儿”令?就是“要说悲、愁、喜、乐四字,都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令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这里所提到的“女儿令”便为雅令。

《红楼梦》中第40回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文中这样写道:

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了的罚一杯。”

上面以鸳鸯为令官所行的 “牙牌”令也属于雅令。雅令对文学修养要求较高,文学修养低的话很容易出笑话。

通令。《红楼梦》第54回和75回都提到一种酒令——“击鼓传花令”,这种酒令的玩法是命一人击鼓传花,击鼓停止后“若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这里的“击鼓传花令”便是通令的一种,通令简单易玩,适合各种文化层次的人的参与。

筹令。《红楼梦》第63回在怡红院 “群芳开夜宴”,为了活跃气氛,她们集体玩了一种酒令:

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

上文中宝玉和“群芳”玩的“抢红”令便是筹令,适合文化涵养高的人来玩。

武令。《红楼梦》第62回写道“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划起来。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划拳。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的镯子响。”这里写道酒令叫做“拇战”,属于武令,这种酒令玩起来简单明了、干脆痛快。

总之,《红楼梦》中酒令活动形式各样,丰富多彩,是书中的亮点之一!

二、《红楼梦》中的酒令作用

酒令起初的作用是禁止酗酒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调节气氛、酒场助兴的娱乐活动。《红楼梦》中的酒令自然也起到了娱乐的作用,但是除了娱乐的基本作用外,还有其他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文学是人学,小说是塑造人物的艺术。正因为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部小说的成败,因此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家无一例外地将小说的人物塑造视为小说创作的第一要务。通过酒令描写,曹雪芹巧妙的将主要人物放到同一个环境中进行表现,因而酒令描写促进了《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红楼梦》第28回中,宝玉行“女儿”令。他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春闺。女儿愁,悔叫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说完之后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没头脑,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宝玉所行酒令措辞优美,文气感人,再加上他会边作做吟唱,展现了宝玉多才多艺、文学修养高的贵公子形象。

再看看薛蟠,当贾宝玉说完大家听了都说好的时候,他却“独扬着脸,摇头说:‘不好该罚’”,至于该罚的原因是“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不懂不是因为难懂,而是因为读书太少。薛蟠的这几句话就将他不学无术、欠缺文化的形象暴露无遗。当轮到薛蟠行酒令的时候,他说:“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了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说的内容俗不可耐,俗中有黄,再一次将薛蟠不学无术、低俗的纨绔子弟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红楼梦》第40回,里面写到了贾母等人在缀锦阁吃酒行令的热闹情景。在这次酒令活动中鸳鸯为令官。先看贾母所行的酒令:

鸳鸯道:“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着喝采。

贾母之令雅中有俗,雅俗共赏,符合贾母的身份,向读者展现了贾母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贵族老太太的形象。

再看看从农村来的刘姥姥的所行之令:

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大笑起来。

刘姥姥所说令词句句不离本行,全是通俗的庄家口语,作者向读者展现出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村老太太的形象。

《红楼梦》第54回写到贾府元宵节夜宴。在宴上为了调节气氛,凤姐提议行酒令,文中这样写道:

凤姐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忙命人取了一面黑漆铜钉花腔令鼓来,与女先儿们击着。

通过凤姐的表现,她圆滑、极力讨好老太太的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红楼梦》第62回为宝玉等人庆生夜宴,当然少不了酒令游戏。文中有关于湘云的几处描写:

说着,又叫袭人拈了一个,却是拇战。史湘云笑着说:“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我不行这个射覆,没有垂头丧气闷人,我只划拳去了。”……湘云扥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

从“这个剪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等不得”等文字将做事爽快、性子急的史湘云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红楼梦》第75回贾府中秋赏月,贾母提议玩“击鼓传花”令。第一轮鼓声停止后,贾政被罚酒一杯后,要讲个笑话。

贾政见贾母喜悦,只得承欢。方欲说时,贾母又笑道:“若说的不笑了,还要罚。”贾政笑道:“只得一个,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

大家为什么笑呢?原来“因从不曾见贾政说过笑话,所以才笑。”贾政说笑话的原因是为了让贾母开心,可见贾政是一个孝子。刚开始讲大家就笑了的原因是,平时没有见过贾政说过笑话。可见贾政平时是一个不苟言笑,比较严肃、顽固的人,从全书来看,贾政地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小小的酒令游戏就把贾政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当击鼓传花又一轮时,可巧这次传到宝玉鼓止。看看宝玉的态度:

宝玉因贾政在坐,自是踧踖不安,花偏又在他手内,因想:“说笑话倘或不发笑,又说没口才,连一笑话不能说,何况别的,这有不是;若说好了,又说正经的不会,只惯油嘴贫舌,更有不是。不如不说的好。”乃起身辞道:“我不能说笑话,求再限别的罢了。”

按贾母的要求是输了要喝酒讲个笑话,但是宝玉却不敢讲,因为父亲在场,怕讲不好不对讲好了也不对,所以在这个原本放松的时候,宝玉却异常的不自在,最后决定不讲笑话,让“再限别的罢了”,以求得父亲的满意。宝玉的表现即展现了宝玉怕父亲的的形象,又从侧面表现了贾政平时对儿子要求很严,是个严父。

《红楼梦》作者赋予酒令活动重要的作用,酒令描写已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

(二)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

经过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红楼梦》,每个字每句话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布局设计的。它不仅仅是娱乐活动,而且更多的是为写人服务。通过深读酒令的内容,可以发现行令之语在暗示着主要人物的发展命运。

在《红楼梦》第28回中宝玉、蒋玉菡等行“女儿”令。先看宝玉行的令词:“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不正是在暗示薛宝钗的命运吗?她让宝玉去应考,求取功名,结果宝玉虽然中了第七名举人,却就此了却尘缘出家为僧,宝钗落得个独守空闺。悲愁不已。宝玉饮了门杯后拈起一片梨来说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也暗示着宝钗日后独守空闺的孤寂生活。而宝玉所唱的曲子:“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则暗示了林黛玉的因为爱情而饱受内心煎熬,形容憔悴的凄苦命运。再看蒋玉菡行的令词:“……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还有他所唱的“度青春年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这都暗示了后来袭人与他巧结姻缘、夫妻和美的美好结局。

《红楼梦》第63回写宝玉生日时“群芳开夜宴”行“抢花”令。探春掣了一根,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依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这暗示了探春日后远嫁海疆,做了镇海总制之媳,地位比较高贵。李纨掣出的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的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这是在暗示李纨一辈子守寡,孤苦的生活。袭人掣的“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桃花又是一年春。’”这是在暗示袭人虽不能如王夫人所设想的给宝玉做小妾,却能再逢春风,喜嫁蒋玉菡。

小小的酒令,大大的寓意,《红楼梦》作者巧妙的利用酒令这一活动将酒令与人物命运联系到了一起。前文的暗示,后文的应验,说明《红楼梦》整本书都是经过作者用心设计的,前后有机结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三)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

小说中多次写到酒令游戏,而酒令游戏和饮酒还有宴会往往同时进行的,酒令描写较多实际上反映了贾府设宴的次数较多,常常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读小说可以知道贾家的宴会是比较奢侈的,例如小说第38回写到了螃蟹宴,在第39回便不时机地让刘姥姥算一笔螃蟹账:

这样的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的了。

这一顿螃蟹宴,在贾府是极为普通的,可是在庄户人家,却够他们过一年。可见贾府宴会多么奢侈。

透过酒令的描写也间接看到了这个封建世族之家由盛转衰的必然趋势,说明他们不配有更好的命运。这个贵族之家的奢侈豪华,使钱如粪土,挥霍无度的腐朽生活,必然造成日用开支的频增,经济上入不敷出,剥削加重,最后的命运肯定是贾家这座大厦的倾倒,“树倒猕猴散”。从这个意义上讲,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酒令描写从一个侧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揭示了贾家衰败的原因。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向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酒令活动。酒令除了娱乐的功能,作者也赋予了其更加重要的作用,让其为全文服务。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31.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酒令贾政刘姥姥
刘姥姥吃鸽子蛋
古人酒令花样多
刘姥姥
让“最严禁酒令”带电生威
唐朝定居指南·贰 酒令
贾政也有温情时
也说贾政
贾政性格中的儒道互补
贾政缘何被奴才拉下水?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