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纯洁性在政治清明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

2013-08-15马建新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纯洁性腐败中国共产党

马建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2)

政治清明历来是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事关人心向背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政治清明既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待。十八大报告提出,党的建设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能否保持自身纯洁对当今中国政治清明的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党的纯洁性在政治清明中的功能,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实现政治清明之间价值的一致性

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与实现政治清明之间具有价值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高度重视保持党的纯洁性,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永葆党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从而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治清明继承了我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化传统,并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同样是政治清明的根本追求。这一共同的根本价值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崇法治的精神追求、廉洁奉公的道德准则、反对腐败的行为要求、主张宽松包容的政治环境等诸多方面。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是党的纯洁性与政治清明共同秉持的价值理念。纯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的行为准则和追求,是同党的性质和宗旨紧密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也是政治清明所秉持的价值理念。中国历史上的清明政治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名言以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民本思想为后人高度认可。在我国当今的政治生活中,人民群众处于国家主人的地位。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政府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23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尊崇法治的精神追求。党的纯洁性和政治清明都蕴含着尊崇法治的精神追求。保持党的纯洁性需要国家法治的有力保障,离开了法治就很难有纯洁性。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法治作为自身的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尊崇法治必然要求严格遵守纪律。中国共产党要求自身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没有法治就没有政治清明。我国历史上政治比较清明的时期,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法、守法。法治更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是我国的治国方略。199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庄严地记载在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方略主张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当今中国,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

倡导廉洁奉公的道德准则。党的纯洁性和政治清明都倡导廉洁奉公。廉洁奉公是党的纯洁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要求自身党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并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为民、务实、清廉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历史上,吏治清明是政治清明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看到政治清明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总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把廉洁奉公视为美德。“君子以俭德辟难”“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至今给人以激励。今天,人们对公务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就是廉洁奉公。胡锦涛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2]我国公务员法则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内容作为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

坚决反对腐败。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实现政治清明都要求反对腐败行为。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前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条件下可能滋生腐败的高度警觉。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胡锦涛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2]反对腐败也是政治清明的保障。历史上,当腐败及其造成的各类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来自社会中下层民众的不满和反抗。因此,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具有政治远见的统治者及其思想家都把坚决反对腐败作为政治清明的保障。朱元璋经常以“元亡于吏”的教训告诫臣下: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在当代中国,反对腐败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4],江泽民则指出“政风廉洁,从来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1]473。

主张宽松包容的政治环境。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实现政治清明都需要宽松包容的环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曾经指出:“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害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5]在历史上,政治清明意味着以皇权为中心的政体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开放性:容纳社会不同阶层的代表,以宽容的态度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政治意见,使政体具有活力。在当代中国,努力营造宽松包容的环境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要 “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6]。邓小平曾对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等权力过分集中现象提出尖锐批评。

二、保持党的纯洁性对于实现政治清明的功能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其中价值观念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与政治清明之间共同的价值追求,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组织和成员,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域,内化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自觉的社会实践,从而对于实现政治清明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具体而言,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对于实现政治清明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导向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一方面,可以凭借地位优势和权力影响,向社会倡导和推广先进的价值观、精神理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执政党往往是社会注目的焦点,其成员和队伍的作风历来都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客观上具有一种示范功能。党的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其一贯的行为准则。作为执政党的行为准则,反对什么,赞扬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对社会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对实现政治清明具有导向作用。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弘扬主旋律,使党的纯洁性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以及对促进廉政、鞭挞腐败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更加符合政治清明的内在要求。同时,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及其成员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在营造一种风气,对政风民风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都会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凝聚作用。实现政治清明需要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是保证党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代表着先进的理念。蕴含其中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被社会成员认同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使全体社会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统一认识、统一价值观和统一精神追求中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各方面把全体社会成员团结起来。保持党的纯洁性可以通过强化与政治清明共同的价值追求来激发人们对政治清明的认同,并将其作为一种坚持不懈追求的价值方向,不断地丰富政治清明价值观的内涵,使其更加具体化,不断提升规范的要求,使全体社会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受到共同的理想信念的熏陶和道德引领、行为规范;使人们认识到政治清明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沿着实现共同利益的途径,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凝聚起来,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团结一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政治清明的实现。

教育作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腐朽文化如封建没落的官本位意识、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等,是腐败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的纯洁性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倡导廉洁政治和廉洁文化,并以此教育党员干部、影响社会,从而可以营造一个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给腐败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促进廉洁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达到政治清明的目的。一方面,建党90多年来,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注重培养、发现和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模范,倡导学习先进,弘扬正气,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信念坚定、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先进人物。通过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可以引导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升华人格,树立有关是非曲直、利弊得失、尊卑荣辱等方面的判断标准,促进政治清明的实现。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把警示教育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剖析重大典型案例,使党员干部明白,违纪违法是要受到法纪的严惩的,一时的贪欲只会换来牢狱之灾和终身耻辱,并以此为戒,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防止在腐朽文化面前迷失方向和失去自主性。

自律作用。道德自律是对人的内在约束,一旦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它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是实现政治清明的重要力量。在很多腐败案件中,腐败分子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大肆贪污受贿的,他们的失足往往就在于缺少道德自律,不注意防微杜渐。“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强化道德自律,以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把道德规范的要求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实现政治清明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纯洁性能够促进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行为自律。党的纯洁性所蕴含的道德诉求具有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作用,并可以通过教育、宣传、警示等多种手段让这些内化于人心。当这些道德诉求被认同和接受后,就会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之逐渐形成符合这种行为准则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使各级领导干部从根本上树立“不愿腐败”的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这些行为准则还可以引导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优化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自动加以改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监督作用。权力受到约束是政治清明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保持党的纯洁性既注重自律也注重他律,把严格的监督作为防止党员和党的干部腐化变质、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严格监督使权力的行使受到约束,成为可以控制的力量;一旦权力的行使受到约束,权力腐败就会得到遏制,政治清明就能得到保障。具体而言,保持党的纯洁性在实现政治清明中的监督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唤起人们的监督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张宽松和包容,能够唤起人们的监督意识,进而产生强大的感召力激起人们去监督,鼓励人们在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群众对领导干部以及干部之间敢于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提供规制。融合在党的纯洁性中的纪律、制度及各种法规等,是对党员干部行为的外在约束,是每个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对政风民风有着重要影响。三是发挥惩戒作用。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腐败,深入查办腐败案件,无情鞭挞违法乱纪腐败行为,各种腐败行为不仅会受到制度的严惩还会受到道义的谴责,对那些想腐败和未暴露的腐败分子形成一种威慑,唤其警醒,促其自律。

三、以党的纯洁性促进政治清明的路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复杂性都世所罕见。只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断促进政治清明的实现才能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实现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责任重大,以党的纯洁性促进政治清明的实现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纯洁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道德自律,完善监督,是以党的纯洁性促进政治清明的主要路径。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政治清明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党的纯洁性的具体体现和检验标准,也是政治清明的思想基础。当前,中国共产党既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多方面的考验,又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多方面的危险。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环境,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价值取向扭曲、信仰迷茫等问题,实现政治清明必须加强执政党成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发扬中国共产党注重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使他们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纯洁党员干部队伍,打造政治清明的主体。作为执政党,纯洁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推动实现政治清明的重要主体。因此,实现政治清明要求形成党的肌体自我纯洁机制,努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既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又要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列宁曾经说过:“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7]发展党员时要严格入党标准,严守考察程序,决不能让动机不纯、品行不端者混入党内,确保新党员质量。及时清除肌体上的“毒瘤”,才能始终保持队伍的纯洁性。要加强教育管理,及时妥善地处置已失去了先进性的党员。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教育仍无转变的,要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该处分的处分,该清除的清除。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既要严把选任关,又要严把纪律关。一方面,建立以竞争上岗,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干部选用机制,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干部退出机制,让不廉、不勤、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退出岗位,确保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纯洁与活力。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政治清明的作风保障。执政党的作风深刻影响着政风,是实现政治清明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有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作风霸道、特权观念严重;有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严重;铺张浪费、奢靡享乐,弄虚作假、心浮气躁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屡禁不绝等等。这些不良倾向严重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妨碍政治清明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就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支撑,脱离群众、失信群众就失去了事业的根基。因此,实现政治清明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坚决反对一切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的不良现象。

强化道德自律,夯实政治清明的道德根基。政治清明坚决反对腐败,而道德失范,缺少自律正是许多人腐化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在现实生活中,多数领导干部具有自律意识,能够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在道德自律方面存在模糊认识。中国共产党把严格约束自己,注意防微杜渐,清白做人、干净干事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之一,为政治清明的实现夯实了道德根基。十八大报告指出:“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8]道德自律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强化防微杜渐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时时、处处用党的纯洁性要求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以自己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群众。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秉公行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办事,严守党纪政纪红线,控制个人欲望底线。

完善监督,营造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政治清明的实现需要一个法纪严明、监督完善的社会政治环境。保持党的纯洁性,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将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努力营造法纪严明、监督完善的社会政治环境。要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专门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和保证政协依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扩大社会监督,进一步发展民主,唤起民众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意识,发挥舆论监督积极作用,为社会监督提供更多渠道和空间。要努力实现监督的制度化。邓小平曾经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监督必须将制度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制度保障监督的长期化、长效化。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纯洁性腐败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